- 1.71 MB
- 2021-05-08 发布
第
6
讲
空间坐标系与空间向量
课标要求
1.
通过具体情境,
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
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
2.
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
(
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
)
顶点
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3.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
4.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
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
5.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
6.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
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
7.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
8.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考情风向标
能较易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
的,尽量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
系;要注意向
量运算与基本
性质相结合的
论述,这是今
后的方向,可
以“形到
形”,可以
“
数到形”,
注意数形结合
1.
空间向量的概念
在空间,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记作
a
2.
空间向量的运算
(3)
数乘向量:
λ
a
(
λ
∈
R
)
仍是一个向量,且
λ
a
与
a
共线,
|
λ
a
|
=
|
λ
||
a
|.
(4)
数量积:
a·b
=
|
a
||
b
|cos〈
a
,
b
〉
,
a·b
是一个实数
.
3.
空间向量的运算律
(1)
交换律:
a
+
b
=
b
+
a
;
a·b
=
b·a
.
(2)
结合律:
(
a
+
b
)
+
c
=
a
+
(
b
+
c
)
;
(
λ
a
)·
b
=
λ
(
a·b
)(
λ
∈
R
)[
注
意:
(
a·b
)
c
=
a
(
b·c
)
一般不成立
].
(3)
分配律:
λ
(
a
+
b
)
=
λ
a
+
λ
b
(
λ
∈
R
)
;
a·
(
b
+
c
)
=
a·b
+
a·c
.
4.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叫做点
P
的坐标
.
(2)
设
a
=
(
x
1
,
y
1
,
z
1
)
,
b
=
(
x
2
,
y
2
,
z
2
)
,那么
a±b
=
(
x
1
±
x
2
,
y
1
±
y
2
,
z
1
±
z
2
)
;
λ
a
=
____________________
;
a·b
=
x
1
x
2
+
y
1
y
2
+
z
1
z
2
;
(3)
设
M
1
(
x
1
,
y
1
,
z
1
)
,
M
2
(
x
2
,
y
2
,
z
2
)
,
(
λx
1
,
λy
1
,
λz
1
)
(4)
对于非零向量
a
与
b
,设
a
=
(
x
1
,
y
1
,
z
1
)
,
b
=
(
x
2
,
y
2
,
z
2
)
,那
么有
a
∥
b
⇔
a
=
λ
b
⇔
x
1
=
λx
2
,
y
1
=
λy
2
,
z
1
=
λz
2
;
a
⊥
b
⇔
a·b
=
0⇔
x
1
x
2
+
y
1
y
2
+
z
1
z
2
=
0.
1.
已知
a
=
(
λ
+
1,0,2)
,
b
=
(6,2
μ
-
1,2
λ
)
,若
a
∥
b
,则
λ
与
μ
的值可以是
(
)
A
A.
a
+
b
-
c
C.
a
-
b
-
c
B.
c
-
a
-
b
D.
b
-
a
+
c
图
D89
B
A
图
D90
4.(2018
年江苏启东中学期中
)
已知向量
a
=
(2
,-
1,2)
,
b
=
(
-
1,3
,-
3)
,
c
=
(13,6
,
λ
)
,若向量
a
,
b
,
c
共面,则
λ
=
_
___.
3
解析:
∵
a
=
(2
,-
1,2)
,
b
=
(
-
1,3
,-
3)
,
c
=
(13,6
,
λ
)
,
且
a
,
b
,
c
共面,
∴
存在实数
x
,
y
使得
c
=
x
a
+
y
b
,
∴
(13,6
,
λ
)
=
(2
x
-
y
,-
x
+
3
y,
2
x
-
3
y
)
,
考点
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
1
:
(1)
如图
8-6-1
,在平行六面体
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设
中点,试用
a
,
b
,
c
表示以下各向量:
图
8-6-1
图
8-6-2
图
8-6-3
【
规律方法
】
(1)
选定空间不共
面的三个向量作基向量,这
是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要求
.
用已知基向量表示指
定向量时,应结合已知向量和所求向量观察图形,将已知向
量
和未知向量转化至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然后利用三角形法
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
.
(2)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
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我们把这个法则称为向量加法的多边
形法则
.
考点
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答案:
B
(2)
如图
8-6-4
,直三棱柱
ABC
-
A
1
B
1
C
1
,底面
△
ABC
中,
CA
=
CB
=
1
,
∠
BCA
=
90°
,棱
AA
1
=
2
,
M
,
N
分别是
A
1
B
1
,
A
1
A
的中点
.
③
求证:
A
1
B
⊥
C
1
M
.
图
8-6-4
①
解:
如图
D91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图
D91
【
规律方法
】
利用数量积解决问题的两条途径:
一是根据数量积的定义,利用模与夹角直接计算;
二是利用坐标运算
.
可解决有关垂直、夹角、长度问题
.
考点
3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
3
:
(20
15
年新课标
Ⅰ
)
如图
8-6-5
,
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
ABC
=
120°
,
E
,
F
是平面
ABCD
同一侧的两点,
BE
⊥
平面
ABCD
,
DF
⊥
平面
ABCD
,
BE
=
2
DF
,
AE
⊥
EC
.
(1)
证明:平面
AEC
⊥
平面
AFC
;
(2)
求直线
AE
与直线
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
图
8-6-5
(1)
证明:
如图
8-6-6
,连接
BD
,设
BD
∩
AC
=
G
,连接
EG
,
FG
,
EF
,在菱形
ABCD
中,不妨设
GB
=
1
,由
∠
ABC
=
120°
,
图
8-6-6
由
BE
⊥
平面
ABCD
,
AB
=
BC
可知,
AE
=
EC
.
∴
EG
2
+
FG
2
=
EF
2
.∴
EG
⊥
FG
.
∵
AC
∩
FG
=
G
,
AC
,
FG
⊂
平面
AFC
,
∴
EG
⊥
平面
AFC
.
∵
EG
⊂
平面
AEC
,
∴
平面
AEC
⊥
平面
AFC
.
【
规律方法
】
(1)
求几何体中两
个向量的夹角可以把其中一
个向量平移到与另一个向量的起点重合,从而转化为求平面中
的角的大小
.
b
〉
的大小,转化为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及两个向量的模,求出
〈
a
,
b
〉
的余弦值,进而求
〈
a
,
b
〉
的大小
.
在求
a
·
b
时注意结
合空间图形,把
a
,
b
用基向量表示出来,进而化简得出
a
·
b
的
值
.
【
跟踪训练
】
解析:
以
C
为原点,
CB
为
x
轴,
CA
为
y
轴,
CC
1
为
z
轴,
建立如图
D92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图
D92
答案:
C
C
易错、易混、易漏
⊙
向量夹角不明致误
例题:
如图
8-6-8
,在
120°
的二面角
α
-
l
-
β
中,
A
∈
l
,
B
∈
l
,
AC
⊂
α
,
BD
⊂
β
,且
AC
⊥
AB
,
BD
⊥
AB
,垂足分别为
A
,
B
.
已知
AC
=
AB
=
BD
=
6
,试求线段
CD
的长
.
图
8-6-8
【
失误与防范
】
(1)
求解时,易混淆
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向量
此处应结合图形,根据向量的方向与二面角的棱的方向关系正
确地转化为向量夹角
.
(2)
对所用的公式要熟练,变形时运用公式要正确并注意符
号等细节,避免出错
.
1.
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表示向量是向
量应用的基础
.
2.
利用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可以证明一些平行、
共面问题,利用数量积运算可以解决一些距离、夹角问题
.
3.
利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题的一般方法:把线段或角度转化
为向量表示,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然后通过向量的运算
或证明去解决问题
.
其中合理选取基底是优化运算的关键
.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20年秋季小学六年级数学上2021-05-08 03:11:5237页
-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2021-05-08 03:11:498页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一课一练-第2021-05-08 03:10:512页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图形的认识|冀2021-05-08 03:10:423页
-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2021-05-08 03:10:225页
- 【数学】河北省承德市2019-2020学2021-05-08 03:10:0712页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备考易错2021-05-08 03:07:494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知识要点2021-05-08 03:06:0716页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 搭配(1)2021-05-08 03:05:172页
- 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一课一练-4-1-2021-05-08 03:04:0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