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83 KB
- 2021-05-07 发布
2018-2019 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
考试文科生物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81. 60Co 是典型的 γ 放射源,可用于作物诱变育种.我国运用这种方法培育出了许
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 1 号”,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
中栽培面积最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γ 射线处理作物后主要引起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 除 γ 射线外,用于诱变育种的其他物理诱变因素还有 X 射线、紫外线和激光
C. 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D. 用这种方法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82. 下列表格中,生物种类、培育原理及育种方式三项的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生物种类 培育原理 育种方式
A 青霉素高产菌株 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
B 转基因优质玉米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C 无子西瓜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育种
D 绿色皱粒豌豆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A. A B. B C. C D. D
83. 通过基因工程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 )
A. 能够定向地改造物种 B. 育种周期短
C. 操作过程简单 D. 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低
84. 甲地区的油菜,籽大抗性差;乙地区的油菜,籽小抗性强。要提高两地的油菜
品种质量,通常采用的繁殖技术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多倍体育种 D. 单倍体育种
85. 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
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 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不定向的
C. 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 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育种方法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86. 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
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互换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 ④①②④ B. ③①④④ C. ④④①③ D. ④③①④
87. 如图表示用 AAbb 和 aaBB 两个品种的某农作物培育出 AABB 品种的过程,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⑤过程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 AB 植株幼苗
B. 经⑥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 AABB
C. ④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
D. ①②③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时
88. 下列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
A. 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无籽
B. 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 山羊和绵羊杂交后代不活
D. 东北虎和华南虎杂交后代可育
89.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他认为这些
地雀来自共同的祖先,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 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 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 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90.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
A. 基因频率 B. 基因型频率 C. 基因库 D. 基因型
9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 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92. 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为 XBXB 的比例为 20%,XBXb 为 20%,XbXb
为 10%,XBY 为 30%,XbY 为 20%,则在该地区 XB 和 Xb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
A. 20%,80% B. 30%,70% C. 78%,92% D. 60%,40%
93. 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 AA 个体占总数的 18%,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总数 4%,则基因 A 和基因 a 的频率为( )
A. 18% 82% B. 36% 64% C. 57% 43% D. 92% 8%
94.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 出现了地理隔离 B. 出现了生殖隔离
C. 出现了新的性状 D. 产生了新的基因
95.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96. 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浆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内环
境的组成成分
B. 细胞仅仅依赖于内环境,并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
稳态
97.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 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 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 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98. 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也能看书看报.其受伤的中枢是
( )
A. W 区 B. S 区 C. H 区 D. V 区
99. 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 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C. 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D. 剪断②后刺激④处,⑤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
100. 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01.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B.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C. ①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D. 在 b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102.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
位变化及电流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10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D.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104.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
C. Na+和氨基酸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05. 当“601”药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治疗效果很高;几年后疗
效渐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 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 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106.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C.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107. 如图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 表示细胞
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
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①②③④⑤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②③④ D. 只有①③⑤
108. 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 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 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D. 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109. 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
B.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 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
D.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110. 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
点是( )
A.单向传递 B. 双向传递 C.随机传递 D. 传递具有不定向性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 2 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给 4 分,少选且正确给 2 分,未选、错选 0 分。)
111. 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的种子搭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经过宇宙射线、
高度真空和微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种子发生变化,从而培养出优质高产
的新品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这项工作可以诱发种子变异
B. 从太空带回的种子大多是优良种子
C. 从太空带回的种子都变成了多倍体
D. 从太空带回的种子还需进行选择
112. 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将基因传给后代
B.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D. 两个生物个体交配成功产生了后代,说明这两个生物个体属于同一物种
11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自然选择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
114. 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B. 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115.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育种、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均能得到纯合子,也可获得无子果实
B.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 用基因型为 DdTt 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有的种自交后代约有1
4为纯合子
D.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
征
116.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B.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C.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D.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117.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 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
范围内
118. 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
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
A. 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 S 区受损时,患者能听能写不能讲话
C.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 H 区受损时,患者能听能说不能书写
119.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
B. 兴奋产生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方向的
D.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120. 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 为微型电流计 F 的两极,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奋从细胞 B 传到细胞 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 从 a 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 b 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
C. 刺激皮肤细胞 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参考答案:
81—90 D B A A B B D D C C
91—100 B DCBA CCBCD
101-110 BDABC CADDB
111-120 AD CD ABC AB AC CD AC BC AB 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