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50 KB
- 2021-05-06 发布
山丹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高二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选修4第1章~第4章第2节。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Zn 6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电源有一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等,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
B.铅蓄电池应用广泛,主要优点是单位重量的电极材料释放的电能大
C.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可连续使用和污染轻等优点
D.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体积小、重量轻,单位质量能量比高
2.下列事实可以证明MOH是弱碱的有
①0.1mol/LM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常温下,0.1mol/LMOH溶液的pH=12
③0.1mol/LMOH溶液的导电性比0.1mol/LNaOH溶液弱
④等体积的0.1mol/LMOH溶液与0.1mol/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锌铜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是负极
4.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个
D.室温下,稀释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6.下列各项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清洗锥形瓶后,直接开始滴定实验
B.为了加快锌和硫酸反应的速率,可将稀硫酸改为浓硫酸
C.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D.为了使配制的氯化铁溶液保持澄清,加入盐酸
7.镁条、铝条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构成原电池(如图所示),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负极反应为Al-3e-+4OH-+2H2O
C.外电路中电子由Mg电极经导线流向Al电极
D.Al是正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有白色沉淀析出
8.工业上可采用CO和H2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 Δ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9.已知PbI2的Ksp=7.0×10-9,将7.5×10-3 mol/L的KI与一定浓度的Pb(NO3)2溶液按2∶1体积混合,则生成PbI2沉淀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A.8.4×10-4 B.5.6×10-4 C.4.2×10-4 D.2.8×10-4
10.将4 mol A气体和3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 2 s后测得 C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物质 B的体积分数是40%
③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30%
④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1.0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镀件油污
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
B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氮肥肥效
C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CaCl2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12.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50 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0.033 mol/(L·min)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C.反应到6 min时,H2O2分解了40%
D.反应到10 min时,c(H2O2)≈0.24 mol/L
13.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一定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B.图乙表示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C.图丙表示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 醋酸的滴定曲线
D.图丁表示相同温度下,向等体积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中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氨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
14.新型锌碘液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流从石墨电极流向锌电极
B.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3I--2e-=I3-
C.若将阳离子交换膜换成阴离子交换膜,放电时正负极也随之改变
D.放电时左侧电解质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
15.在不同温度下,向 2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g)和1 mol活性炭(C),发生反应:2NO(g)+C(s)N2(g)+CO2(g) ΔH=-213.5 kJ·mol-1,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温度/℃
n(C)/mol
n(CO2)/mol
t1
0.70
t2
0.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信息可推知:t1”“=”或 “<”)。
(5)25 ℃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H3·H2O的电离常数Ka=________。
20.(14分)亚硝酸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亚硝酸氯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NO(g)+Cl2(g)2ClNO(g)。
(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涉及如下反应:
①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K1
②2NO2(g)+NaCl(s)NaNO3(s)+ClNO(g) K2
③2NO(g)+Cl2(g)2ClNO(g) K3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为K3=____________。
(2)T℃时,2NO(g) +Cl2(g)2ClNO(g)的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υ正=kcn(Cl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下表:
序号
c(ClNO)/mol·L-1
υ/mol·L-1· s-1
①
0.30
3.6×10-8
②
0.60
1.44×10-7
③
0.90
3.24×10-7
n=__________;k=___________(注明单位)。
(3)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O(g)和2mol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I。
①温度为T1时,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有__________。
a.气体体积保持不变 b.容器压强保持不变 c.平衡常数K保持不变
d.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e.υ(ClNO)=υ(NO) f.NO与ClNO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
②反应开始到10min时,Cl2的平均反应速率υ(Cl2)=_______________。
③温度为T2时,10 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φ随的变化如图II,则A、B、C三个状态中,NO的转化率最小的是____点,当时,达到平衡状态时ClNO的体积分数φ可能是D、E、F三点中的_____点。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B
B
B
A
D
B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B
B
C
C
D
D
17.(10分,每空2分)
(1)酸式
(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
(3)A
(4)0.1600
(5)偏高
18.(14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
(1)冷凝管(1分) b(1分)
(2)SO2+H2O2===H2SO4
(3)③ 酚酞 ④
(4)0.12
(5)原因:盐酸的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例如硫酸代替盐酸,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扣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19.(14分,每空2分)
(1)①②⑥⑤④③
(2)5.9×10-10
(3)酸性 c(Na+)+c(H+)=c(CH3COO-)+c(OH-)
(4)m/2 mol/L >
(5)1.7×10-5 mol/L
20.(14分)
(1)(2分)
(2)2(1分) 4.0×10−7L·mol-1·s-1(1分)
(3)①bdf(2分) ②0.05mol·L-1·min-1(2分)
③2 L·mol-1(2分)
(4)C(2分) F(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