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50 KB
- 2021-05-06 发布
核心素养提升练 三十一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40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 )
A.大大促成了欧盟的建立
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解析】选D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故A错误;“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不能体现其经济发展速度,故B错误;“1949—1963”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中,“冷战”是世界的主题,故C错误;“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有利于缓解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仇恨,赢得欧洲国家的理解,故D正确。
2.(2019·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西班牙《阿贝塞报》刊发的新闻漫画《就欺负你!》。该漫画反映出 ( )
A.欧元居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欧元与美元竞争激烈
C.欧洲统一的货币体系走向分裂
D.欧元推动欧洲一体化
【解析】选B。美元与欧元都是世界货币体系中重要的货币,并且是并列关系,故A、D不正确;C没有体现图示中的现象,也可以排除。由漫画可以看出美元与欧元的竞争关系,故选B。
3.199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7.2万亿美元,欧盟为8万亿美元。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中,美元占到61.5%,欧洲货币一共占20.1%。这反映出 ( )
A.欧盟各国应该使用统一货币
B.布雷顿森林体系维系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C.德国经济在欧盟中位列第一
D.欧洲货币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
【解析】选D。材料中呈现的是欧洲货币一共占的比例低于美国,不是说统一货币后比例就会上升,故统一货币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已经瓦解,故B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德国的经济,故C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对比,欧洲货币在中央银行的储备低(即货币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欧盟在国内生产总值高)不相称,故D正确。
4.有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列出了以下图示。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
A.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B.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C.国际组织的发展变迁
D.西欧走向合作的历程
【解析】选A。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而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的经济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经之路,故图示反映的是A。B、C、D都只反映图示的一部分,不全面。
【拓展延伸】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急速扩张:2007年欧盟迅速扩大到27个国家。苏联解体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加入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越来越大,问题随之增加。
(2)欧盟盟主:德法无疑是欧盟的火车头,在欧盟的发展问题上,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但是,也存在谁是盟主的争夺。
(3)美国因素:过去,美国出于联合欧洲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对欧洲一体化建设采取支持、默许的态度。随着欧盟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美国日益强烈地感到欧洲一体化建设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压力,这促使它从过去的支持、默许演变为阻挠、制约。
5.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对该材料阐释最为恰当的是 ( )
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中国已经成为区域合作的主导力量
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一带一路”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解析】选A。材料说的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格局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故A正确;当今世界是多种力量并存,没有哪一种力量能主导世界格局,故B错误;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多极化,而不是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故C错误;“一带一路”冲击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故D错误。
6.(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
国家/集团
总部数量
国家/集团
总部数量
美国
179
瑞士
11
欧盟
148
中国
10
日本
107
澳大利亚
7
加拿大
12
巴西
3
韩国
12
其他
11
这反映出,世界经济 ( )
A.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加速发展
B.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增多
D.受益于南北间合作的不断推进
【解析】选B。跨国公司以欧美国家居多,说明全球化由西方国家主导,故选B。
7.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后,宣布退出欧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中鼓吹“边境筑墙,提高关税”等以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的言论。这些现象说明
( )
A.世界的经济已然呈现多极化
B.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D.逆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占主流
【解析】选B。 “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后,宣布退出欧盟”这表达的是反全球化的思想,故A错误;“退出欧盟”“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的言论”均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故B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不同民族有利有弊,故C错误;材料中仅提到了英国和美国,不代表主流的改变,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阻挡,故D错误。
8.(2018·武汉调研)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 )
A.发达的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D.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解析】选C。材料中只有美、西欧一些政界人士反对全球化,并不具有普遍性,
A错误;材料中恐怖主义只是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之一,并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材料中当前西方逆全球化趋势,表明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C正确;美国特朗普政府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其反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无关,
D错误。
9.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超过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西方国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内顾倾向上升。这主要表明 ( )
A.世界需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新兴国家的力量已超过了发达国家
C.西方发达国家国际话语权逐渐丧失
D.世界经济格局区域化的趋势更明显
【解析】选A。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发达经济体,但与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不相称,因此世界需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故A正确。
10.据IMF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按美元汇率计算),超过美国的22.5%。预计2018—202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速虽将放缓,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将达到28%(按美元汇率计算)。这说明
( )
A.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中心
B.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C.当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D.中国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解析】选B。材料中强调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超过了美国,因此中国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故B正确。
11.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史论文332篇。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比例。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
B.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C.美国开始成为世界性的超级大国
D.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
【解析】选A。 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对美国史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是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研究美国史有助于国内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故A正确。
12.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 ( )
A.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
B.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
C.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解析】选C。从材料中强调的当今世界各国的关税无法再降低,可知该言论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应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不同发展趋向的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有着相似的历史发展起点。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全球化进程起始于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交通工具的改进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世界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而民族主义亦兴起于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时期,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运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效应,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卫灵《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
材料二 一些国家,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美英政府把全球化作为其主要的政策。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同等重视全球治理。民众享受全球化之利时不会反对全球化,当遭遇全球化之害时,民众就不得不通过现存政治机制(比如民主)对作为政策的全球化进行抗议。
——庞中英《走出全球化困境,需正视经济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相似的历史发展起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推动世界市场开拓、全球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据材料归纳出早期民族主义所发挥的历史作用。(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发达国家反全球化情绪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的哪些问题。(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应对全球化中民族主义的逆反性?
(7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起点,根据材料一“全球化进程起始于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民族主义亦兴起于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时期”可以得出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第二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得到拓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等成为推动世界市场开拓、全球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问作用,根据材料一“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过程……”可以得出推动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根据材料一“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构……”可以得出促进民族国家的建构。第(2)
题第一问实质,根据材料二“民众享受全球化之利时不会反对全球化,当遭受全球化之害时……”可以得出经济民族主义;第二问问题,根据所学知识作答。第(3)题根据材料二“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同等重视全球治理”可以得出加强全球协调、全球治理,努力解决全球问题,针对全球化中民族主义的逆反性,各国还应该加强国家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同时倡导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共赢共存。
答案:(1)起点: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2分)
因素: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4分)
作用:推动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促进民族国家的建构。(4分)
(2)实质:经济民族主义。(2分)
问题:全球化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全球化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和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或利益分配失衡)。(6分)
(3)应对:加强全球协调、全球治理,努力解决全球问题;加强国家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共赢共存。(7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结束以后,有四大因素在影响着世界的大势: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三是大国关系的不断调整,四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的干涉。前三个因素对国际关系都产生积极影响,最后一个因素对国际关系的正常秩序起到干扰和破坏作用。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展迅猛,是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冲击着原有的国际关系结构,促使国际关系内部发生很多变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起推动作用。
——摘编自顾关福主编《战后国际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大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其主要表现及对世界大势的影响。
【解析】“‘四大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意味着只需要就一个方面来展开论述,论述的方法是表现和影响方面两大内容,从材料可知,四大因素指“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三是大国关系的不断调整,四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的干涉”,选取一个即可,如选第一个: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在论述时只需要说明经济全球化进行的表现,然后再说明其影响即可。
答案:示例:
因素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2分)
主要表现: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在全球流动加速;科技开发应用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1995年世界上最大的贸易自由化组织WTO成立,中国2001年加入WTO等。
主要影响:经济全球化冲击了原有的国际关系结构,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0分)
因素二: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2分)
主要表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断努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联合国和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等等。
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10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