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 MB
- 2021-05-06 发布
1.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
载的会议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
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
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1949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是为了筹建新中国,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国家名称、国家性质、国旗、
国都等,这与材料信息“政协组织法”“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
等相符合。故选 C 项。
答案:C
2.1953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在
天津,选民投票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
把婚礼推迟了 2 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她所
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 )
A.国家主席 B.人大代表
C.国务院总理 D.政协委员
解析:据题干时间“1953 年 12 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全国
规模的基层选举”可知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选举人大代
表,故选 B 项。
答案:B
3.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
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双十协定》
C.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
选 C 项。
答案:C
4.“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
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
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据题干可判断“这个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选 D 项。
答案:D
5.在《共和国政治制度研究评述》中提到了中国现今政治制度主
要包含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制
度、国防制度、外交制度、人口教育干部制度、“一国两制”制度、
________10 个方面。横线中应填写的是( )
A.国家主席制度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户籍管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据所学可知还应该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 D 项。
答案:D
6.阅读下列图片:
图 1 图 2 图 3
图 1 一届全国人大纪念邮票
图 2 毛泽东主持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
图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30 周年纪念银币(1985 年发行)
请回答:
(1)指出与图 1 相关的两大重要历史信息,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治建设方面评价其意义。
(2)图 1、图 2、图 3 分别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3)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解析:本题以三幅图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分析
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成果,但评价
一定要概括。第(2)问根据图片判断即可。第(3)问实际上要求回答三大
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1)信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正式以国
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
设奠定了基础。
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
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①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社会主义特色。②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
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了国家最高权力属
于人民。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政治协
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④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于国情而实施的重
要政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基础巩固
1.1949 年 10 月,大陆尚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
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有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未达到应有的
水平。这体现出( )
A.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政权
B.祖国完成统一的艰难性
C.新生政权建设任重而道远
D.政协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解析:据题干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尚需要
巩固,经济建设尚需要恢复,人民的觉悟尚需要提高,本质上反映了
新生政权建设的路还很长,故选 C 项。
答案:C
2.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
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反映出建国初期( )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C.国民党仍属于要团结的力量
D.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局面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国家尚未建立起社会
主义制度,属于新民主主义国家,故选 B 项。
答案:B
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 年 10 月至
1954 年 9 月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所属政党状况。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它表明(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
D.中共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解析:据题干表格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一届全国人大
召开前,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民主党派
人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故选 A 项。
答案:A
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 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解析: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
具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故
选 D 项。
答案:D
5.“五四宪法”的起草委员会由中共党员、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
群众、专家学者的代表组成。在宪法制定过程中,先后有一亿多各族
群众、数百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讨论,总共收集整理了一百多万条修
改意见。这体现的“宪法精神”主要是( )
A.法律至上 B.人民民主
C.人人平等 D.社会主义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了人民群众以不同的形式广泛参与了宪法的
制定工作,故选 B 项。其他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答案:B
6.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
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
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表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是为了( )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解析:据题干可看出,周恩来实际是强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是为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故选 D 项。
答案:D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
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
美牧场),这主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带有一定轻视观念的名
称“归绥”与“迪化”改名,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贯彻各民族平等原
则,故选 B 项。
答案:B
8.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
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
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 1956 年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
派提出的方针,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所以选 C 项。
答案:C
能力提升
9.1949 年 8 月,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召开时,有人评论说:“过
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
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大事,这是过去根
本无法想象的。”这表明此次“代表会议”( )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B.以广大工农阶级力量为主体
C.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
D.完全仿效了苏俄苏维埃体制
解析:据材料“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
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共商大
事,这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可知此次“代表会议”实现了社会各
阶层身份、地位的平等,故 A 项正确。
答案:A
10.1949 年 9 月 30 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
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
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
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解析:“人民大宪章”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一个
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项法律法规的依据。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
法的性质。
答案:B
11.在 1954 年 12 月召开第二届政协会议的时候,历史条件和社
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属于“变化”表现的是(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在形成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确立
C.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得以根本改变
D.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解析:D 项说明的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变化,在 1954 年第一
届人大召开前,一直是由政协代行最高权力机关职能。
答案:D
12.“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
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
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种评价适用于中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由“少数民族自治”“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即可判断出
答案为 B 项。
答案: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
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
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
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
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
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
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
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
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图 1 出席六届人大
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
图 2 拉萨各界庆
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图 3 廖承志在政
治协商会议上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
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3)材料三的 3 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在发展民
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
同?
(4)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答案:(1)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2)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中华人民
共和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4)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
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
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
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
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
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在当时它有何重要作用?
(2)1954 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
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3)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解析:第(1)问,“合影”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结合所学回答这一制度的意义。第(2)问,“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描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所学答出其意
义。第(3)问,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回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是调
动各阶级、阶层的积极性,进行政治协商的机构,在当时还代行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
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相关文档
- 山东省泰山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2021-05-06 13:16:2410页
- 【历史】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22021-05-06 13:12:3515页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五单2021-05-06 13:11:4910页
-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2021-05-06 13:11:258页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检2021-05-06 13:10:003页
-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9月质量检2021-05-06 13:09:372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2021-05-06 13:04:537页
-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2021-05-06 13:04:437页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卷2021-05-06 13:02:0232页
- 【英语】2019-2020学年二轮复习英2021-05-06 13:01:40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