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4-29 发布
第二章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最新数据显示
巴西亚马孙雨林 2015 年流失面积比 2014 年多出 16%。据此回答 1~3 题。
1.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B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亚马孙雨林分布广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
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D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
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仅依靠迁移农业是
无法脱贫的。
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解析] 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
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
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芦苇
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 4~5 题。 导学号 70292312
4.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C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湖面缩小,芦苇大量枯萎”“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分析,
艾比湖面积缩小会导致湖泊自净能力减弱,选项 C 正确。
5.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B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解析] 根据材料“流域新增大量耕地、灌区,湖面缩小”分析,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是耕地面积增加,大量引用入湖河流水所致,因此为防止艾比湖面积萎缩,应退耕还草,保
护水源,选项 B 正确;艾比湖为咸水湖,因此耕地面积增加并非来自于围湖造田,选项 C 错
误;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种植芦苇,改善水质与湖泊面积变化无关,选项 A、D 错误。
(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
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
降而大量死亡。2003 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
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据此完成 6~8 题。 导学号 70292313
6.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C )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解析] 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
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死亡。
7.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D )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解析] 树木大量死亡,绿洲北部的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
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向南扩大,区域土壤肥
力降低。
8.2003 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D )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农田蒸发量增
加,空气湿度降低 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
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行距内耕作低秆农作物,使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
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鄱阳湖被称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下图为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时间统计情
况,读图,回答 9~10 题。
9.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水位低于 12 米天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B.水位低于 12 米天数最多的年份,也是水位低于 10 米天数最多的年份
C.丰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D.枯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解析]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水位低于 12 米天数呈波动性变化;从水位低于 12 米
和 10 米的天数来看,枯水期在增加,因此可以判断丰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本题选择 C 项。
10.若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阐,其作用主要是( D )
A.提高发电能力 B.增加灌溉水源
C.改善航运条件 D.调节河湖水量
[解析] 注意题干是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闸,主要应是调节河湖水量。平原地
区落差小,不是为了提高发电能力。通过调节水量,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改善航运条件,但
前提首先是调节水量,因此本题选择 D 项。
11.(2017·安徽皖南八校)结合巴西轮廓图(下图)相关信息,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
河流域热带雨林是由于 导学号 70292314 ( A )
A.人地关系不协调 B.内河航运便利
C.水热资源丰富 D.地形平坦易开发
[解析] 图示东南部城市多、人口多,西北部少有城市分布;同时结合巴西自然特征可
知,东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而森林资源缺乏,西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而森林资源丰富;
两地区资源与人口分布不协调,反映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故要开发热带雨林区,则 A 项正
确。热带雨林对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内河航运便利、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易开发不是
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主要原因,故 B、C、D 项错误。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70292315
材料一 下表表示四个地区的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
地区 纬度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
甲
49°N~
80°N
3 101 34
乙 8°N~12°S 1 336 59
丙 7°N~10°S 885 49
丁
20°N~
28°N
322 49
材料二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片海”之称的广西,具备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得
天独厚的优势。据介绍,广西“林纸一体化”纸浆生产项目的生产原料 80%是桉木,20%为相
思树原木。
材料三 桉树以其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优点成为主要的纸浆生产原料之一。
我国桉树的主要产区是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四川。但是桉树有“地下抽水机”
之称,大面积种植对周围环境也会造成影响。
(1)据表中提供的资料说明甲、乙两地的森林类型。
(2)据材料一推断四地中,__甲__地区最可能是世界最大的纸浆生产地区,并说明判断理
由。
(3)乙、丙两地区的森林与南美洲__巴西__(国家)的森林类型相同,该类森林目前受到全
世界的关注,主要原因是(多选)( CEF )
A.该类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肾”,可以净化水质
B.该类森林面积较小,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
C.该类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能够净化空气,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D.该类森林中的树种是世界主要的造纸原料,世界各国每年消耗的纸浆都来源于此
E.该类森林中生物物种丰富,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
F.该类森林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生态极为脆弱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试分析广西具备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什
么?
(5)广西等地大量种植桉树会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答案] (1)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2)森林面积广阔,造纸原料丰富。
(4)①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适合桉树生长;②广西山地众多,适合发展林
业;③广西南部有北海等海港,方便纸浆和纸制品的运输;④邻近广东、海南,靠近东南亚,
方便原料输入。
(5)有利影响:增加森林覆盖率,为发展造纸业提供大量原料。不利影响:桉树生长对地
下水需求很多,大面积种植桉树会造成地下水减少;同时会造成生物入侵等。
[解析] 第(1)题,从纬度分布上可知甲为亚寒带针叶林,乙为热带雨林。第(2)题,甲
地森林面积大,造纸原料丰富,可能是世界最大的纸浆生产地区。第(3)题,巴西热带雨林分
布广。热带雨林备受关注的原因是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能净化空气,维持大气的
碳氧平衡;森林中物种丰富,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该森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生态
环境极为脆弱。第(4)题,从气候、地形、原料、交通等方面分析。第(5)题,从有利、不利
两方面分析。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
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
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
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特点,试解释其原因。
(3)分析该地巨大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 (1)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
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形成众多泉水。
(2)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降变化小,泉水以地下水补
给为主,流量稳定。
(3)有利影响:绿洲小气候得以改善,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涵养水源,调节
径流,旱涝灾害减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减轻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荒漠化危害;生物长势
变好,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减少;水源增加,扩大了人工灌溉绿洲面积等。
[解析] 第(1)题,水循环是水体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转
化的过程,包含蒸发、水汽输送、径流、下渗、降水等环节。泉是地下水在一定压力下出露
地表形成的。该地“千泉”是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
在冲积扇边缘地势较低处出露而形成的。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泉水稳定的原因,可从该地泉水的补给类型及其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
查湿地的生态效益。湿地的生态作用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保护生物多样性、
减轻自然灾害、增加水源等,以湿地生态作用为角度加以分析即可。
相关文档
- 2020届《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二轮复2021-04-29 02:34:33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2021-04-29 02:32:3115页
- 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21-04-29 02:24:117页
-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经济发展 课2021-04-29 02:19:208页
- 2015高考地理(流域的综合治理 以美2021-04-29 02:08:343页
- 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2021-04-29 02:07:4341页
-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2021-04-29 01:58:1516页
- 高考地理第3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2021-04-29 01:51:203页
-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选择题2021-04-29 01:48:425页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基础篇2021-04-29 01:46:5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