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33 KB
- 2021-04-28 发布
他是谁?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子美 唐代现实主义 “诗圣” “诗史” 《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 沉郁顿挫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
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
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
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
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
,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
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
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
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sāo zān
战火连绵、 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后,于暮春三月远望长安城的
败落、萧条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思
家的情感。
1、开头四句以 字统领,按 顺序写的。望 从远到近
从炼字角度来赏析首联:
“破”字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
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树林苍苍、荒凉残破的
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写法、修辞判断
简要分析(翻译)
内容
情感表达
1、开头四句以 字统领,按 顺序写的。望 从远到近
(从炼字角度来赏析。例:“搔”字好在哪儿?)
“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
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虑不
停地挠头叹息。老人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
经少得几乎无法梳髻插簪。
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
诗人形象?
依尾联请你猜猜诗
人的年龄。
小结全文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希望战火平
息;
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望能收
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诗人“春望”,“望”包含哪几层意思?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
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
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
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
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
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
人形象?
n 诗人时年45岁,对国家前途
的忧思,对百姓生活的担忧
令诗人未老先衰。
依尾联请你猜猜诗人的
年龄。
7、8
3、4句
5、6句
5、6句
相关文档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021-04-28 22:54:2832页
-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通用2021-04-28 22:53:504页
-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4-28 22:53:3523页
- 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课后题在低语教2021-04-28 22:53:2611页
- 小学语文第四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W2021-04-28 22:53:124页
-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1-04-28 22:52:567页
-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分2021-04-28 22:52:4810页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 下册第32021-04-28 22:52:4118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紫藤萝瀑布》 2021-04-28 22:52:0738页
-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021-04-28 22:52:0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