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4-28 发布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2
-
-
3
-
-
4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典题精研析
(2019
江苏卷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
,
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
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
,
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
,
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A.
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
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
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
5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6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7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重难深探究
1
.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
8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2
.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
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
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
中华文化的力量
,
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
,
形成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
(3)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9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考题优训练
53
(2019
全国
Ⅲ
卷
)
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
1 128
家
,
平均有
160
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
……
这些品牌耳熟能详
,
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
)
①
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
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
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
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
④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知识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
,
之所以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影响力
,
得益于其包容的民族文化基因
,
①④
观点正确。
②
中
“
取决于
”
的表述错误
,
排除
;
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具有时代性
,
③
观点错误
,
排除。故
B
项应选
。
B
-
10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一年试预测
53
青花瓷源于中国
,
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代表之一。歌曲《青花瓷》中唱道
:“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
述说着青花瓷的无穷魅力
,
灵动含蓄
,
历久弥坚。由此可见中华文化
(
)
①
求同存异
,
兼收并蓄
②
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③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
体现时代的先进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C
解析
:
材料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①
不选
;
中华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的先进性
,
④
不选。
-
11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典题精研析
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
,
既求同存异
,
又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
,
既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
又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理解。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
)
①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
词
语
②
岭南文化同异质文化嫁接形成独特流派
③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④
“
孔子学院
”“
鲁班工坊
”
掀起中国文化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12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13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14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重难深探究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
含义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求同存异
,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
兼收并蓄
,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意义
: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
15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考题优训练
54
2017
年
12
月
26
日
,
甲骨文成功入选
“
世界记忆名录
”
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
甲骨文成为中国第
13
项入选该名录的文化遗产。甲骨文入选
“
世界记忆名录
”
的文化价值在于
(
)
①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增强其影响力
②
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③
促进甲骨文在人们生活中的保护和应用
④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
16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一年试预测
54
绍兴是越剧的发源地。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
,
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
,
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
,
是越剧的源头。越剧吸收了京剧、昆曲、楚剧、高腔、黄梅戏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
,
逐渐完善丰富
,
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
从发源地逐渐走向全国。越剧的成长体现了
(
)
A.
文化发展方向呈多元化的特点
B.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大众文化
C.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D.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
-
17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我国在文化发展方向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一元化
),
故
A
项错误
;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
故
B
项说法错误
;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越剧在成长过程中
“
吸收了京剧、昆曲、楚剧、高腔、黄梅戏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
”,
这体现了越剧文化的包容性
,
故
D
项符合题意。
-
18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中华民族精神
典题精研析
(2015
全国
Ⅱ
卷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
,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
,
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
,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
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
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
,“
狼牙山五壮士
”“
八百壮士
”
等英雄群体
,
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
19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在抗日战争中
,
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
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
,
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
20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21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22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重难深探究
1
.
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
,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
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2)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
而是具体的。
(3)
在当代中国
,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拥护祖国统一。
-
23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2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精神
-
24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25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考题优训练
55
(2019
全国
Ⅲ
卷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
,
风沙、盐碱、内涝肆虐
,
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
,“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
焦裕禄依靠群众
,
开启治理
“
三害
”
的征程
,
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
,
形成了
“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
的焦裕禄精神。
2014
年
,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
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
,
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
,
带领群众艰苦奋斗
,
早日脱贫致富。
-
26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
,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
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
,
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
提出了
“
三年脱贫
,
七年小康
”
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
,
深入调查研究
,
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
,
兰考人民团结奋斗
,
因地制宜
,
创造性地建立
“
公司
+
贫困户
”“
经营大户
+
贫困户
”
等模式
,
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
,
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2017
年
,
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2018
年
,
兰考入选中国
“
幸福百县榜
”
。
(1)
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
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
班级学习
园地
的
“
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
”
栏目征稿
,
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
27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答案
:
(1)
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
弘扬焦裕禄精神
,
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凝聚民心
,
激励斗志
;
迎难而上
,
无私奉献
,
因地制宜
,
精准扶贫脱贫。
(2)
志存高远
,
脚踏实地
;
不畏困难
,
顽强拼搏
;
勇于探索
,
创新创造。
-
28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一年试预测
55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
要更多地宣传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
让人民更多地看到曾经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
,
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此
,
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
①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与时俱进实现转换
,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和道路自信
②
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海纳百川的过程
,
爱国主义教育应吸取优秀文明成果
③
我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
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夯实传统文化根基
④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
宣传国家伟大成就有利于增强民族复兴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
29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解析
:
材料告诉我们
,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要与时俱进
,
这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和道路自信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
宣传国家伟大成就有利于增强民族复兴的动力
,
①④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题
,
②③
与题意不符。
-
30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典题精研析
(2016
全国
Ⅲ
卷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
31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
,
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20
世纪
60
年代末
,
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
——
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
,
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
,
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
“523
项目
”,
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
屠呦呦小组与全国
7
个省市、
30
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
,
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
,
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
,
最终使用乙醚从中药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
,
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
,
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
32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屠呦呦说
,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
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
,
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
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
请列举两条理由。
-
33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34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重难深探究
1
.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
35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2
.
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继承革命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
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
36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①
必须加强理论武装
,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
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②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
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
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
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
37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3
.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
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
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
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
38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考题优训练
56
(2016
浙江卷
)
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
,
传播中国文化
,
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英国
BBC2
电视频道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
:
全球最大的盛会》
,
引发收视热潮
,
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
,
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
,
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
,
表现了中国人
“
归根
”
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
,
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
“
借船出海
”
的成功事例。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
,
简述这一
“
借船出海
”
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
39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答案
: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
:
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
BBC2
电视频道播放这一新的方式
,
成功实现了文化
“
借船出海
”;
纪录片通过叙事方式、结构处理等的创新
,
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
,
必须坚持文化创新
,
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
,
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
,
引发收视热潮
,
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
,
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
,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
40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一年试预测
56
某市试点推进
“
共生院
”
模式以解决宜居和发展问题。
“
共生院
”
包含新老建筑共生、新老居民共生和文化共生。对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后
,
利用腾退空间完善基本生活配套设施
,
引入新居民或者游客居住
,
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该模式认识正确的有
(
)
①
“
共生院
”
模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
新老建筑共生有利于创造美好的生活场景
③
吸引游客实现经济价值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④
新老居民间的交流沟通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
④
解析
:
①②
符合题意
,
题干所述的做法和模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
有利于创造美好的生活场景。
③
说法错误
,
实现经济价值不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④
说法错误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A
-
41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思想道德建设
典题精研析
(2015
全国
Ⅰ
卷
)“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
实事求是
”
……
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
2014
年
4
月
,
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
,
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
,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
①
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
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
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
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42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43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
44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重难深探究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
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①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
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②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
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
45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2)
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①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
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
,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②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要弘扬科学精神
,
普及科学知识
,
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
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④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
,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⑤
广大青年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就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
46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考题优训练
57
(2016
全国
Ⅲ
卷
)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
,
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
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
,
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
,
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
“
工匠精神
”
。弘扬
“
工匠精神
”
的时代价值在于
(
)
①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
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
47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解析
:
本题以
“
工匠精神
”
为依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
侧重于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
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
“
工匠精神
”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
②④
正确
;
弘扬
“
工匠精神
”
既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
,
更不能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
①③
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夸大了弘扬
“
工匠精神
”
的意义
,
故排除。本题答案为
C
项。
-
48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一年试预测
5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
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是因为
(
)
①
高举理想信念旗帜是一个民族同心同德迈向前进的关键
②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③
理想信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着眼点
④
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D
-
49
-
考点
53
考点
54
考点
55
考点
56
考点
57
解析
:
①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同心同德迈向前进的关键
,
所以要在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
入选。
④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
理想信念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
,
所以要在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②
观点表述错误
,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
排除。
③
观点表述错误
,
理想信念并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着眼点。
-
50
-
热点专题九
发扬五四精神
,
做新时代中国青年
热点聚焦
2019
年
4
月
30
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
中
指出
,
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材料一
五四运动的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
这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
51
-
热点专题九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发扬五四精神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材料三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
,
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
,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
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
,
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
52
-
热点专题九
命题探究
1
.
阐述五四精神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
五四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具体表现。要把五四精神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
,
使之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
.
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
运用意识的作用说明五四精神对实现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作用。
(1)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科学的精神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五四精神对全体中国人民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
,
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
53
-
热点专题九
3
.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
,
说明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如何坚持和发扬五四精神。
(1)
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作用。当代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自觉地坚持和发扬五四精神。
(2)
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新时代中国青年
,
要学习五四精神
,
树立远大理想。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新时代中国青年坚持和发扬五四精神
,
要担当时代责任
,
把
“
小我
”
和
“
大我
”
紧密结合起来。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和发扬五四精神
,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
,
勇于砥砺奋斗
,
练就过硬本领
,
锤炼品德修为。
-
54
-
热点专题九
新题预测
1
.
五四运动的先锋是青年学生
,
他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
,
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由此可见
,
五四精神
(
)
①
能够引领社会思潮
,
筑牢人们的理想信念之基
②
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
,
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③
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④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
激励广大民众奋发图强
A
.
①②
B
.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
55
-
热点专题九
解析
:
①
错误
,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
筑牢人们的理想信念之基。
“
他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
,
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
说明五四精神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
,
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
②
正确。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特点
,
不是民族精神的特点
,
③
错误。
“
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
”
体现五四精神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
激励广大民众奋发图强
,
④
正确。
-
56
-
热点专题九
2
.
五四运动向世人展现了中国青年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
,
奋发图强、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
积极改革、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关于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①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
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
②
中华民族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
,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
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④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A.
①②
B
.
③④
C.
②③
D
.
①④
B
-
57
-
热点专题九
解析
: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
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
,
并未说明五四精神
与
中华
民族
精神的关系
,
①
不符合题意
,
排除
;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②
错误
,
排除
;
题干说明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
③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
-
58
-
热点专题九
3
.
追忆
1919
年的五四运动
,
无数青年的爱国担当是崇高与伟大的。这不只是一种情怀
,
而且
是
一份坚持与责任
,
更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底色。这里强调
(
)
①
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是青年的立志渊源
②
青年奋斗是索取与奉献的统一
③
社会历史发展在于青年爱国实践活动
④
价值选择与青年志向存在一致性
A.
②④
B
.
②③
C.
①④
D
.
①③
A
-
59
-
热点专题九
解析
:
①
表述错误
,
排除。
③
错误
,
社会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
不由青年爱国实践活动而决定。青年的爱国担当表现为坚持与责任
,
更应该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底色
,
强调了青年奋斗是索取与奉献的统一
,
也说明了价值选择与青年志向存在一致性。
②④
入选。
-
60
-
热点专题九
4
.
五四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奋发图强
,
改革创新。弘扬五四精神
(
)
①
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②
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
,
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③
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
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④
可以激发人的昂扬斗志
,
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A.
①②
B
.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B
解析
:
对五四精神的作用描述强调在五四精神的指导和激励下
,
青年努力奋斗
,
努力实践
,
①
不符合题意
,
排除
;
③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
;
物质决定意识
,
②
错误。
-
61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
62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复习点睛
本专题复习要把握一条主线
,
理解两个特征和两对关系
,
把握三个作用。
一条主线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两个特征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两对关系
: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三个作用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
63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一、全面把握中华文化
1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
,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
——
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意义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
64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3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大特征。
(1)
独特性
:
中华文化曾长期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区域性
:
中华民族拥有各具风采的地域文化。受历史、地理、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
,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
民族性
:
中华民族拥有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4
.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65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二、全面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
.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2
.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3
.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66
-
专题知识网络
跨点知识整合
4
.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
是中华民族之魂。
5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6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求
,
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