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 M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求出集合,再根据交集的定义,计算即得.
【详解】由题得,,则.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求集合的交集,属于基础题.
2.假设为虚数单位,复数,则在复平面中,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化简复数,得出点的坐标,即得.
【详解】由题,,则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法则和几何意义,属于基础题.
3.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
A. 5 B. 4 C. 3 D.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由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确定的最大值.
【详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由,可得,平移直线,由图像可知,当直线经过点时,截距最大,此时最大.由,解得,即,将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可得的最大值为.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线性规划,属于基础题.
4.若非零向量满足,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可得,从而得出,即,即得.
【详解】由题得,,则,故,则.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垂直,数量积和向量模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5.甲、乙、丙三名同学站成一排,甲、丙站在两头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甲、乙、丙三名同学站成一排的排法,以及甲、丙站在两头的排法,再利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即得.
【详解】甲、乙、丙三名同学站成一排,共有种排法,其中甲、丙站在两头的排法有两种:甲乙丙、丙乙甲,则甲、丙站在两头的概率.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及排列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6.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右侧的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各大洲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百分比,则关于七大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非洲的面积最大
B. 大洋洲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6%
C. 大洋洲的面积大约为0.306亿平方千米
D. 亚洲的面积超过0.298亿平方千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计算出非洲的面积,大洋洲的面积,亚洲的面积,大洋洲面积占陆地表面积的百分比,再与选项对比即得.
【详解】A选项,
,故非洲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比亚洲小,并不是最大.
B选项,大洋洲面积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并不是总面积的.
C选项,与题意不符.
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属于基础题.
7.《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在有一根金箠,长五尺,在粗的一端截下一尺,重4斤;在细的一端截下一尺,重2斤,问各尺依次重多少?”按这一问题的题设,假设金箠由粗到细各尺重量依次成等差数列,则中间一尺的重量是( )
A. 3斤 B. 斤 C. 4斤 D. 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金箠由粗到细各尺重量依次成等差数列,可知,求出公差,即得.
【详解】由题,金箠由粗到细各尺重量依次成等差数列,则,可得公差,那么中间一尺的重量是斤.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属于基础题.
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模拟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的值,当时满足条件,退出循环,即得.
【详解】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
不满足条件,;
不满足条件,;
满足条件,退出循环,输出值为.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程序框图,考查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基本运算能力.
9.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圆柱体,由已知数据计算即得.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底面直径为,高为的圆柱体,则该圆柱体的表面积为.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常考题型.
10.已知函数,R,先将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再将得到的图像上所有点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因,将其图像上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 图像在轴左侧的第一条对称轴,故至少向右平移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关于轴对称的图像,选C.
点睛:若三角函数的图像平移后得到的图像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图像,那么最小的平移往往和轴附近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有关.
11.已知正数满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将用表示,利用换底公式,将和相加即可得到为了比较和的大小,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再将转化成即得.
【详解】设,则
故而(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又,所以等号取不到,
故所以有成立.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换底公式和基本不等式,属于中档题.
1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为原点,点是抛物线的准线上的一动点,点
在抛物线上,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求出点坐标,作关于准线的对称点,利用连点之间相对最短得出为的最小值.
【详解】解: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到准线的距离为,故点纵坐标为,
把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
不妨设在第一象限,则,
点关于准线的对称点为,连接,
则,于是
故的最小值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
13.设函数,且,若,则
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由求出的值,可得的解析式,再将代入,即得.
【详解】由题,,又,故.
将代入函数,可得
则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分段函数,属于基础题.
14.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_______.
【答案】1
【解析】
试题分析:,由得
考点: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15.已知某校一间办公室有四位老师甲、乙、丙、丁,在某天的某个时刻,他们每人各做一项工作,一人在查资料,一人在写教案,一人在批改作业,另一人在打印资料:(1)甲不在查资料,也不在写教案;(2)乙不在打印资料,也不在查资料;(3)丙不在批改作业,也不在打印资料;(4)丁不在写教案,也不在查资料.此外还可确定,如果甲不在打印资料,那么丙不在查资料,根据以上消息可以判断甲在_______.
【答案】打印材料
【解析】
【分析】
结合条件(1),先假设甲在批改作业,再结合题中其它条件分析,推出矛盾,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甲不在查资料,也不在写教案,
若甲在批改作业,根据“甲不在打印资料,那么丙不在查资料”以及“丙不在批改作业,也不在打印资料”得,丙在写教案;又“乙不在打印资料,也不在查资料”,则乙可能在批改作业或写教案,即此时乙必与甲或丙工作相同,不满足题意;所以甲不在批改作业;
因此甲在打印资料.
故答案为打印材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合情推理,结合题中条件直接分析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6.已知数列中,,为数列的前项和,且,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列出数列的递推关系式,再解出的通项公式即可.
【详解】将代入,可得.
化简得:,则,又,故,则可归纳,由,设时,有,即,那么,其中分子为负,分母为正,故,于是,故
那么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得:.
故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而,故,于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满足,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
【答案】(Ⅰ),;(Ⅱ)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Ⅰ)由有,两式相减得,再计算当时也满足,然后得出数列为等比数列,再利用条件,,成等差数列,计算得出答案.
(Ⅱ)由得,用错位相减的方法求出其前项的和,可证明结论.
【详解】(Ⅰ)∵,,
∴,
两式相减得:,
∵,,,满足,
即,
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由题知,∴,解得:,
故所求,;
(Ⅱ)因为,即,∴,
∴,
∴,
∴,
.
【点睛】本题考查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考查等比数列的判定和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项和,属于难题.
18.在中,内角A,B,C对边a,b,c,且,已知,,,求:
(1)a和c的值;
(2)的值.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和,得ac=6.由余弦定理,得.
解,即可求出a,c;(2) 在中,利用同角基本关系得
由正弦定理,得,又因为,所以C为锐角,因此,利用,即可求出结果.
(1)由得,,又,所以ac=6.
由余弦定理,得.
又b=3,所以.
解,得a=2,c=3或a=3,c=2.
因为a>c,∴ a=3,c=2.
(2)在中,
由正弦定理,得,又因为,所以C为锐角,因此.
于是=.
考点:1.解三角形;2.三角恒等变换.
19.某蔬菜批发商经销某种新鲜蔬菜(以下简称A蔬菜),购入价为200元/袋,并以300元/袋的价格售出,若前8小时内所购进的A蔬菜没有售完,则批发商将没售完的A蔬菜以150元/袋的价格低价处理完毕(根据经验,2小时内完全能够把A蔬菜低价处理完,且当天不再购进).该蔬菜批发商根据往年的销量,统计了100天A蔬菜在每天的前8小时内的销售量,制成如下频数分布条形图.
(1)若某天该蔬菜批发商共购入6袋A蔬菜,有4袋A蔬菜在前8小时内分别被4名顾客购买,剩下2袋在8小时后被另2名顾客购买.现从这6名顾客中随机选2人进行服务回访,则至少选中1人是以150元/袋的价格购买的概率是多少?
(2)若今年A蔬菜上市的100天内,该蔬菜批发商每天都购进A蔬菜5袋或者每天都购进A蔬菜6袋,估计这100天的平均利润,以此作为决策依据,该蔬菜批发商应选择哪一种A蔬菜的进货方案?
【答案】(1)
(2)应该每天购进A蔬菜5袋时,所获平均利润更大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6人中任选2人的可能情况数,再求出至少选中1人是以150元/袋的价格购买的可能情况数,由公式计算即得;(2)分别求出天,每天都购进A蔬菜5袋和6袋的平均利润,进行比较即得.
【详解】解:(1)设这6人中花150元/袋的价格购买A蔬菜的顾客为,其余4人为,
则从6人中任选2人的基本事件为:
共15个,其中至少选中1人是以150元/袋的价格购买的基本事件有共9个.所以至少选中1人是150元/袋的价格购买的概率为.
(2)当购进A蔬菜5袋时,每天所获平均利润为(元),
当购进A蔬菜6袋时,每天所获平均利润为(元).
故应该每天购进A蔬菜5袋时,所获平均利润更大.
【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和利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中档题.
20.已知椭圆,其左、右焦点分别为,离心率,为椭圆上一点,,且的面积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左焦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记和的面积分别为和,且,求的方程.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设利用由余弦定理,可得,再由的面积为,可求出,即得;(2)设,由(1)可知,设直线的方程为,与椭圆方程联立,根据韦达定理可得和,代入,计算即得.
【详解】解:(1)设
又由余弦定理可知
故
即,
,
故椭圆的方程为.
(2),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
设
化简得
故直线的方程为.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性质,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利用了余弦定理,是常考题型.
21.函数.
(1)当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当时,时,恒成立,求正整数的最大值.
【答案】(1)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对求导,再因式分解,讨论每个因式的正负,再判断的正负,进而判断的单调性;(2)代入,将不等式中的和分离在不等号两边,然后讨论不等号含有一边的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判断最值,再计算的取值范围,由是正整数的条件可求出的最大值.
【详解】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
①当时,因为,故有.
此时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减.
②当,有,方程的两根分别是:
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当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当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③当时,易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综上所述,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2)当
设
当时,有,
设
在上单调递增,
又在上的函数图像是一条不间断的曲线,
且,
存在唯一的,使得,即.
当;
当,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
,
时,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
正整数的最大值是3.
【点睛】本题是典型的导数和不等式的综合题,这种题需要分情况讨论函数单调性再进行判断,属于较难题.
22.已知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a参数),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Ⅰ)求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Ⅱ)若直线l极坐标方程为,求曲线C上的点到直线l最大距离.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利用平方和为1消去参数得到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再利用,整理即可得到答案;(2)将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加上半径即可得到最大距离.
【详解】(1)由,得,
两式两边平方并相加,得,
所以曲线表示以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将代入得,化简得
所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2)由,得,即,得
所以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因为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
所以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及极坐标方程之间的互化,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3.已知函数.
(Ⅰ)当,求取值范围;
(Ⅱ)若,对,都有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结合a取不同范围,去绝对值,计算a的范围,即可.(2)结合函数性质,计算的最大值,结合题意,建立关于a的不等式,计算a的范围,即可.
【详解】(Ⅰ),
若,则,得,即时恒成立;
若,则,得,即;
若,则,得,此时不等式无解.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
(Ⅱ)由题意知,要使不等式恒成立,
只需.
当时,,.
因为,
所以当时, .
于是,解得.
结合,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本道题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