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50 KB
- 2021-04-28 发布
2019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生物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物理化学生物共150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 Ⅰ 卷(选择题54分)
本部分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 B.组织液部分成分渗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
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糖原、CO2、尿素、神经递质、激素等成分
2.如图为一健康人在上午8点吃早餐后血糖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时组织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比B点慢
B.B点后肝糖原、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C点时的血糖浓度一般会低于1.2g/L
D.C点时血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
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调节的结果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4.根据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
5.下列对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B.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
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D.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6.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巴甫洛夫发现并命名的
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7.科学家研究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横放的该植物根和茎的生长方向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乙中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图甲A点对应生长素浓度
B.图乙中茎C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图甲C点对应生长素浓度
C.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茎最不敏感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影响不可能相同
8.下图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海洋C 的植物分布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山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森林B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其原因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
C.海洋C中的藻类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
D.高山A、森林B、海洋C所对应的群落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9.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不能听见别人讲话 B.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过程中,都存在分级调节
二、非选择题(36分)
10.(6分)仔细观察下列三个图,图一是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玉米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二是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三是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茎______生长,根______生长。
(2)图二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_______生长,原因是_____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尖端下方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具有极性,运输方式为_______。
(3)若图三表示生长素浓度与芽生长的关系,则在同一植株中用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根和茎生长的关系时B点应分别移动________。
11.(7分)如图为某男子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④表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___。
(2)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调节机制。
(3)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④是_____________,在血糖调节方面与其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
(4)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_________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______________,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12.(11分)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部分山体滑坡,30年后科研人员对当地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两个群落及其中的生物种群进行了研究。请回答:
(1)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演替。
(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特征。在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图1为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种群密度在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4)图2为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人口出生率陡然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这两个阶段分别符合图1、2中的[ ] _______型、[ ] _______型。
13.(12分)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其中分布有血管和神经。胰腺中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腺泡组织,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另一类是胰岛组织,分散在腺泡细胞当中。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假设一:胰液的分泌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即进食后产生的胃酸(盐酸)刺激小肠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A.电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少量分泌胰液
B.把适量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C.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把与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假设二:在胃酸(盐酸)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A.剪取甲狗的小肠(短时间内有生物活性),刮取粘膜并用稀盐酸浸泡,将浸出液注入乙狗的胰腺。
大量分泌胰液
B.对照实验
(1)假设一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该假设。
(2)假设二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实验中,A组盐酸处理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完成的。
(4)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的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推测其原因是胰岛素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了。
2019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A 6.A 7.D 8.A 9.D
10.背地 向地 弯向光源 N 主动运输 向左和向右
11.下丘脑 大脑皮层 反馈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
12.次生 数量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活动能力 B D A增长 C衰退
13.不支持 直接将与A组提取液等量的稀盐酸注入乙狗的胰腺 乙狗不分泌胰液 刺激小肠粘膜产生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 神经——体液(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胰腺(或腺泡细胞)分泌的蛋白酶(或胰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