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 M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了解内容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了解内容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
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
被它穿破!”
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了解内容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
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
(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
的词句。
深读感悟
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 “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
无法回答。
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
哑口无言
他为什么无法回答?
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
深读感悟
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发展——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
结果——其人弗能应也。
深读感悟
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
后一致。
课堂总结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
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
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
相应合。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
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
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1.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2.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
4.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课堂作业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
· ·
卖 夸耀
不 回答
课堂作业
二、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不可同世而立。
三、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这个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
举例说说(不超200字)
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相关文档
- 苏教小学语文二下《1古诗两首春雨2021-04-28 17:24:4126页
-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2021-04-28 17:24:112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2021-04-28 17:20:175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2021-04-28 17:10:359页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2、月2021-04-28 17:07:514页
-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书(Word版)2021-04-28 16:55:592页
-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2021-04-28 16:52:334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021-04-28 16:45:545页
- 苏教小学语文二下《识字4》PPT课件2021-04-28 16:44:2029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2021-04-28 16:41:5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