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 MB
- 2021-04-28 发布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知自然科学者,局首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③自然科学是“科学之母”,其研究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
④哲学是“研究之母”,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尽管儒家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佛家讲的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但就其哲学本质,它们的理论反映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D.人生与世界的关系
3.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有人认为,有了“诗和远方”生活就幸福。这种观点是
①错误的,它认为存在决定于思维 ②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决定存在 ④错误的,它认为人的思维才是世界的本原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于老子所说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人认为,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有的人则认为,道是指宇宙处于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前者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后者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③老子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④老子的观点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在哲学发展史上,有过无数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尚书·洪范》认为水金火木土是世界的本原,已经触及世界观问题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科学性变革的关键是提出了科学的物质观
③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三大缺陷
④朱熹和陆久渊“理学”和“心学”之争本质上是哲学上的两大派别之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下列观点与漫画《自拍》所反映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③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④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8.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
A.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它的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检验
B.坚持了从德国的实际出发,正确反映了世界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C.继承了以往所有哲学的成果,反映时代需要,是人类智慧结晶
D.摈弃了哲学的阶级性,对世界各国的革命和建设起着指导作用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特质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规律
10.最近,美国斯坎韦尔公司声称推出了一个15分钟家庭工具箱,可通过远程医疗预约医生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并借助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获得结果。人类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新冠肺炎病毒表明
A.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B.思维变化带动存在变化
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1.大多数恒星是因为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才被人们看作是位置不变动的发光点。被狗七星是大熊座的七颗恒星,科学家根据它们切向运动的大小和方向,推断出十万年前后北斗七星形状的演变(如下图)。这说明
①物质的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长体矣。”下列诗句中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情,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13.经过科技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和努力,我国在浩瀚宇宙架起了一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望远镜。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材料说明
①顺应自然规律就可以发现宇宙的奥秘
②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科学家的努力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美国研究者第一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这个发现表明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作“屏状核”的地方,将分散的大脑功能组合在了一起,进而产生了思想、知觉和情感。这让我们对困扰科学家和哲学家上千年的一个问题——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意识依赖于物质
③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
④透过“思维的眼睛”,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眼见不一定为实”。视觉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③④
16.中国有句话叫“相由心生”
。当你心情愉悦时,世界是明亮的,当你失意悲伤时,世界是黑暗的。所以,调整心态,用积极向上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这个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的调节控制作用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这句话强调
A.哲学的任务在于预见未来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18“谁都希望做一个永远不犯错误的人,但这恐怕只是一厢情愿。只要干事业,错误有时确实难以避免。”人难免会犯错误是由于
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的规律深藏于表象之中 ④事物的运动没有规律可以遵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必须加强科学的调控,反对“越位”“缺位”“错位”的行为,下面从哲学角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越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缺位”否认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C.“错位”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缺位”否认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20.什么是闰秒?国际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中时标闰秒就产生了。它时对协调世界时做出加一秒或减一秒的调整,对于电子、金融、军事等需要精密时间的领域,这一秒的差异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说明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稳定的、单一的
③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审时度势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谈及国家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①意识和物质相互依赖 ②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③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④坚持在实践中超越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一个人没有梦想,就好像童年没有童话一样,会失去斑斓的色彩。为梦想而努力不会让你瞬间变得伟大,但会让你的每一天充满希望。梦想不一定能成就你的人生,但一定能丰富你的人生。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基于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控作用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基于“一步到位”的理念,基本原则就是不需要人类干预,没有驾照的人也可以单独上车,上车就睡,只是乘客。Tesla的计划则是通过不断迭代辅助驾驶技术,使之最后升级成为无人驾驶,现阶段需要驾驶员,驾驶员有完全控制权,可以反制或取消辅助驾驶的行为,完全对安全负责。对此解释合理的有
①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具有充分的主动创造性
②Tesla的自动驾驶技术体现了人类意识的能动性
③自动驾驶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④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规律的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团队在北京发布首批科学成果,基于“悟空”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所采集的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该重大科学发现进一步证实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研究要成功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在古代,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临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主要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引用的古语中与该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周虽兴邦,其命维新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甚则行愈达
27.火腿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使用火腿可能致癌的预警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但有关专家随即指出,火腿致癌并没有科学依据。这告诉我们
①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主体差异性 ②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人们应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人们应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与时代同脉动,与实践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关注和回答时代、实践、人民提出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始终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奥秘所在。这反映了真理具有
A.条件性 B.客观性 C.发展性 D.绝对性
29.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判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反沉默螺旋”:曾经的“一己之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现象说明
①人的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相伴而行
③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据报道,在未来5年内,美国天文学家将利用最新“暗能量光谱仪”(DESI)进行迄今最大的星系光谱调查——捕捉3500万个星系的光谱,重建宇宙膨胀的历史,以阐明暗能量(一种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的本质。这说明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②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实践的深度广度会不同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经历反复曲折之后就能获取真理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推动认识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简析题:本题共2大题3小问,共计22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1.哲学是使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指导学习与生活,是高中生学习哲学的重要意义之一。下表是高一学生W的周末学习生活计划及执行情况。
计划
执行情况
5:00-6:30
背英语单词100个
未完成,只背会20个
8:00-12:00
数学、语文提高班听课
完成,新增作业
13:00-14:30
做数学、物理题10道
未完成,完成2题
15:00-18:00
英语,化学补习班听课
完成,新增作业
19:30-24:00
各科作业共计12项
未完成,完成50%
睡前小结
知识未及时复习,遗忘大半;睡眠不足,身体不适。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评价W的周末计划。(10分)
32.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迅猛来袭。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终于控制了疫情。人类获得对新冠病毒的真理性认识是个过程。疫情爆发的最初阶段,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治措施;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防治的主要办法是隔离。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
中医治疗瘟疫有数千年历史,《黄帝内经》中提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中医充分发挥其辨证论治的优势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总有一些人对中医药有些争议和其他的看法。对此,中医学专家说:科学总是在被质疑当中发展和进步,中医药学也不例外。
(1)结合材料说明,人类获得对新冠病毒的真理性认识是个过程。(6分)
(2)科学总是在被质疑当中发展与进步的,中医药学也不例外。请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论证。(6分)
三、探究题:本题3小问,共计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3.英雄气质是革命战争年代忠贞不渝、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是改革开放时期扎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历练的“英雄气质”,能够保存多久,党的生命就能保持多久,人民的江山就能永固多久。
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社会上质疑英雄,恶搞英雄的现象不时出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各行各业人士是新时代的英雄,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的英雄精神。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而言,崇尚英雄更要践行英雄精神,要坚定理想,不懈奋斗,与时俱进,奉献社会。
(1)有人认为,“有了英雄气质,人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请运用唯物论原理评析这一观点。(6分)
(2)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当今时代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怎样继承弘扬英雄精神。(6分)
(3)请从认识论角度寻找践行英雄精神的理论依据。(6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B
D
B
D
A
A
B
D
A
D
C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D
D
B
C
C
A
A
D
B
C
A
A
31. 评价: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W的计划是他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W的计划超出了其实际能力范围。③发挥主观能行是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W的计划体现了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W的计划没有遵循学习规律,而导致效率低下。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经过实践的检验,W的计划需要根据自己实际进行调整。(6分)
32.(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一开始对新冠病毒的一无所知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具有上升行。认识运动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并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6分)
(2)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②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也表明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因此,科学受到质疑时正常现象。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表明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科学收到质疑的过程中,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客服片面的认识,促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所以,中医药学作为科学也是在被质疑中发展和进步的。(6分)
33.(1)①意识对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英雄气概有利于人们选择正确方案、振奋精神战胜困难。②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条件,审时度势,才能战胜困难。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困难还必须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6分)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继承弘扬英雄精神应该从正能量的角度,运用正能量的方式,充分挖掘英雄精神的深刻内涵。②
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就应该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弘扬英雄精神,就应该以英雄精神激励自己。(6分)
(3)①实践具有能动性。践行英雄精神要坚定理想。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践行英雄精神应脚踏实地,不懈奋斗。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弘扬英雄精神应与时俱进,奉献社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