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 MB
- 2021-04-28 发布
【
第
二
部分
】
热点
案例
探究
六、大国成就
一系列中国路、中国桥、中国网、中国车、中国港,无数个中国符号汇聚成一股中国风,将中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引领中国更加繁荣、富强。今天的中国,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这种源自新时代的民族自豪感,是中国人内在于心的自信,更是一种民族自信
。
(
2019·
安徽淮北模拟
)
被誉为
“
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
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于
2017
年
7
月
7
日全线贯通。大桥总长
55
千米,其主体工程由
6.7
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长达
22.9
千米的桥梁和逾
20
万平方米的东、西人工岛构成。下图为
“
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
。据此完成
1
~
2
题
。
1.
港珠澳大桥中部修建海底隧道的
主要
目的
是
A.
缩短线路长度并减小工程量
B.
降低其建设难度和成本
C.
减小对航道通行能力的影响
D.
便于游客欣赏海底
风光
1
2
3
4
√
1
2
3
4
解析
港珠澳大桥是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个城市连在一起。该海域因是广州、深圳这两个大的海港的大通道,海运非常繁忙,船舶众多,采用隧道形式,就是确保不影响轮船通行。故选
C
。
2.
港珠澳大桥建成带来的影响是
A.
促进港澳旅游业的
发展
B
.
加强海水对珠江口海岸的
侵蚀
C.
缓解珠海交通运输压力
D
.
加快珠三角劳动力向香港流动
√
1
2
3
4
1
2
3
4
解析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间距离,方便了区域的对外联系,促进了港澳旅游业的发展,
A
正确
;
大桥
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
B
错
;
港
珠澳大桥连接的是香港、珠海、澳门,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间距离,但是珠海交通运输压力属于城市内部交通的问题,与城市规划和交通线路的合理布局有关,
C
错误;
珠
三角对外贸易发达,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不会由珠三角向香港流动,
D
错误。故选
A
。
3.(
2019·
河北唐山模拟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悬索桥又名吊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
(
或桥两端
)
的缆索
(
或钢链
)
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北极圈内最大跨径悬索桥是位于挪威北方港口城市纳尔维克市的哈罗格兰德大桥
(
下图
)
,该桥全长
1 533
米,跨越
350
米水深的峡湾,主跨为
1 145
米。大桥主要由中国某公司承建,其设备及结构件严格按照欧洲标准与挪威标准设计建造。全桥钢结构重量超过
1.5
万吨,其中
1.1
万吨的钢结构构件是由中国四个厂家生产,分装
130
个集装箱,顺利及时运达指定地点并进行了安装,
2018
年
12
月
9
日,正式建成通车。
1
2
3
4
(1)
简述哈罗格兰德大桥在冬季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1
2
3
4
答案
位于北极圈内,冬季气候极寒
(
天气寒冷
)
;多大风天气;极夜期较长。
解析
大桥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冬季极夜期较长,又位于极地东风带,多大风,这些都加剧了天气的寒冷程度。
(2)
分析该大桥设计成悬索桥而没有设计成桥墩支撑的梁式桥的主要原因。
1
2
3
4
答案
峡湾海水深度大,建设桥墩难度大
(
成本高
)
;悬索桥跨度大、距海面高,利于船舶通行;桥梁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提升。
(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解析
悬索桥
“
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
(
或桥两端
)
的缆索
(
或钢链
)
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
,对于挪威北方港口城市来说,来往船只众多,这种设计使得大桥跨度
大、
距海面高,利于船舶通行。
“
跨越
350
米水深的峡湾
”
说明大桥下方水很深,建设桥墩难度大,成本高,对大桥的安全保障度也比较低。虽然
“
该桥全长
1 533
米
”“
主跨为
1 145
米
”
,但是
“
其中
1.1
万吨的钢结构构件是由中国四个厂家生产,分装
130
个集装箱,顺利及时运达指定地点并进行了安装
”
说明中国的桥梁建设技术水平提高,
“
其设备及结构件严格按照欧洲标准与挪威标准设计建造
”
说明中国建筑材料质量提升,使得哈罗格兰德大桥有足够的技术保障和质量保障。
1
2
3
4
(3)
确定该大桥设备及结构件由中国运往挪威最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1
2
3
4
答案
海运
(
集装箱海运
)
。理由:两国均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海运成本低,适合运输大宗货物
(
集装箱海运便于装卸
)
。
解析
“
由中国运往挪威
”
,路途遥远,
“
1.1
万吨的钢结构构件是由中国四个厂家生产,分装
130
个集装箱
”
,产品重量大,对于这种大宗长距离运输的产品,最适合的运输方式为海运。原因是中国和挪威两国均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海运成本低廉,适合运输大宗货物
(
集装箱海运便于装卸
)
。
(4)
概述该大桥的修建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1
2
3
4
答案
缩短两岸时间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完善了交通网络的建设;加强区域沟通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该大桥的修建有利于缩短大桥两侧地区的时间距离,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大桥的修建,更加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网络,使交通更加便捷;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1
2
3
4
4.(
2019·
广东汕头模拟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汕头市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由
37
个大小岛屿所组成。主岛面积
128.35
平方千米
(
图
1)
,现有
7
万多常住人口,周边小岛屿多为无居民小岛。主岛上海岸线曲折,天然深水避风港湾和可供开发旅游的优质沙滩众多。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自古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但长期以来,岛陆联系仅靠莱长渡口航线,经济发展缓慢,主要以渔业
(
沿海水产养殖与捕捞
)
和耕作业为主,旅游业与港口发展也陷入瓶颈。
2009
年,连接汕头市莱芜半岛与南澳岛的南澳大桥开工建设。由于桥梁修建对施工环境要求高,一度进展缓慢,后来改用墩身挂靠可移动式平台取代船舶式平台承接浇筑机械施工
(
图
2)
,施工速度大大提高
。
1
2
3
4
2015
年,
全长
9 341
米的南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岛陆联系。有人说,南澳大桥的建设重新点亮了南澳岛这颗
“
海丝明珠
”
,未来规划将进一步完善主岛与附属岛屿的交通联系,但不考虑建桥,而将建设海底观光走廊。
1
2
3
4
(1)
分析
2015
年之前制约南澳港口发展的瓶颈所在。
答案
岛内人口少,经济落后,货运量不足;岛屿面积狭小、地形崎岖,发展空间小;岛陆联系不便,经济腹地小。
解析
根据材料
“
现有
7
万多常住人口,周边小岛屿多为无居民小岛
”
分析可知,岛内人口少;根据
“
岛陆联系仅靠莱长渡口航线,经济发展缓慢,主要以渔业
(
沿海水产养殖与捕捞
)
和耕作业为主,旅游业与港口发展也陷入瓶颈
”
分析可知,岛内经济落后,货运量不足;岛陆联系不便,经济腹地小;结合图示材料分析可知,岛屿面积狭小、地形崎岖,发展空间小。
1
2
3
4
(2)
试推断南澳大桥建桥过程使用墩身挂靠可移动式平台施工取代船舶式平台施工的自然原因。
答案
位于我国南海海域,受季风与台风影响,海面风浪大;桥区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峡之间,海流复杂;墩身挂靠可移动式平台比船舶式平台更具稳定性。
解析
根据材料判断,大桥位于我国南海海域,受季风与台风影响,海面风浪大;据图判断,桥区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峡之间,海流复杂;根据材料
“
改用墩身挂靠可移动式平台取代船舶式平台承接浇筑机械施工
(
图
2)
,施工速度大大提高
”
分析,可推断墩身挂靠可移动式平台比船舶式平台更具稳定性。
1
2
3
4
(3)
分析为何说南澳大桥建成重新点亮了南澳这颗
“
海丝明珠
”
。
答案
改善岛陆联系,有利于发挥南澳优良港湾优势,沟通陆运与水运网,提升南澳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运输条件,缩短运输时间,有利于南澳资源开发利用;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
1
2
3
4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岛陆联系,旅游业与港口发展瓶颈得到有效解决;南澳优良港湾优势得以发挥,沟通陆运与水运网,提升南澳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运输条件的改善,缩短了运输时间,有利于南澳资源开发利用;便利的交通能更好地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
1
2
3
4
(4)
简述未来近主岛的小岛开发不建桥而建海底观光走廊的理由。
答案
距离短,修建成本不会过高;海底观光走廊受海面风浪的影响小;减少对海面养殖的影响;减少对往来渔船的影响;创造新的观光项目。
解析
结合题干,近主岛的小岛离主岛距离近,修建成本不会过高;由于海底观光走廊建在海底,受海浪影响小,同时也能减少对海面养殖、往来渔船的影响;海底观光走廊也能发展成当地新的观光项目。
【
第
二
部分
】
热点
案例
探究
六、大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