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4.50 KB
- 2021-04-28 发布
专题强化练 化学实验
1.《开宝本草》中记载了如何提取硝酸钾:“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文中对硝酸钾提取没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溶解 B.蒸发
C.结晶 D.升华
解析 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水淋为溶解过程,煎炼为蒸发、结晶过程,没有涉及升华,升华为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
答案 D
2.(2019·山东济宁质检)化学学习小组将NH3通入AlCl3溶液中制备Al(OH)3,再经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Al2O3。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合理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NH3
B.用装置乙制备Al(OH)3
C.用装置丙过滤并洗涤Al(OH)3
D.用装置丁灼烧Al(OH)3得到Al2O3
解析 B项,NH3通入AlCl3溶液应防倒吸,错误;C项,过滤时漏斗中加入混合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项,灼烧Al(OH)3应用坩埚,错误。
答案 A
3.(2019·辽宁五校联考)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①所示操作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②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的NO
C.用③所示装置干燥H2、NH3、CO2等
D.用④所示装置制取Fe(OH)2
解析 按题图①所示连接好装置后,用力推针筒,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无明显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A项正确;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不用加热,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故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必须采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浓硫酸不能干燥NH3,C项错误;题图④A试管中导管应插入液面下,关闭止水夹a,生成的H2达到一定量时可将FeSO4溶液压入B试管中,从而制取Fe(OH)2,否则即使关闭止水夹a,A试管中的FeSO4溶液也不能进入B试管中,D项错误。
答案 A
4.(2019·山东烟台一模)关于下列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用于吸收HCl气体,能够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分解NH4Cl制备NH3
D.装置④既可收集CO2也可收集H2
解析 A项,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错误;B项,HCl通入H2O中因溶解而倒吸,错误;C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的NH3、HCl在试管口部又化合生成NH4Cl,错误。
答案 D
5.(2019·山东嘉祥一中月考)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
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B.用装置乙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用装置丙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
解析 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由图可知,缺少蓝色的钴玻璃,A项错误;Fe为正极,Zn为负极,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B项正确;为了使反应物充分反应,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由图可知,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C项错误;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能与NaOH反应,仪器选择不合理,应使用铁坩埚,D项错误。
答案 B
6.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B.装置B中盛放硅胶,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C.装置C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D.装置A也可直接用于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
解析 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关闭K1,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A错误;装置B中应盛放碱石灰,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等,B错误;装置C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H2)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若氢气纯净则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经排净,C正确;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需要加热,D错误。
答案 C
7.(2019·山东邹城一中期末)某学生探究0.25 mol·L-1 Al2(SO4)3溶液与0.5 mol·L-1 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1
实验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中含有CO
C.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
D.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不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
解析 实验1在过量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白色沉淀a,加入稀H2SO4,沉淀溶解,没有气泡,说明白色沉淀a是Al(OH)3
;实验2在过量的Na2CO3溶液中加入Al2(SO4)3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白色沉淀b,加入稀H2SO4,沉淀溶解并产生少量气泡,说明白色沉淀b中含有Al(OH)3和碳酸盐。由以上分析可知,A、B项正确;实验1、2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混合后溶液的pH不同,生成的沉淀不同,说明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C项正确;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都可通过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的方法,故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D项错误。
答案 D
8.(2019·山东聊城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加入适量的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B
制取Fe(OH)3胶体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红褐色,停止加热
C
验证酸性:CH3COOH>HClO
使用pH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D
检验溶液中含有I-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解析 A项,加入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无法除去,错误;C项,NaClO具有强氧化性,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先变蓝后褪色,错误;D项,加入CCl4后下层呈紫红色说明溶液中含I2,不能说明含I-,错误。
答案 B
9.下列实验设计的步骤及现象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及现象
A
证明氯水有酸性
试样溶液变红色,且长时间不变
B
检验某红棕色气体是否为溴蒸气
试样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C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
NaI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试样较纯净乙酸乙酯
解析 A项,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项,NO2气体干扰检验;C项,HNO3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应用H2SO4酸化。
答案 D
10.根据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常温下,测得0.1 mol·L-1 NaA溶液的pH小于0.1 mol·L-1 Na2CO3溶液的pH
酸性:HA>H2CO3
B
向含有淀粉的FeI2溶液中加入足量溴水,溶液变蓝色
还原性:I->Fe2+
C
向饱和FeSO4溶液中加入CuS固体,测得溶液中c(Fe2+)不变
Ksp(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