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1-04-28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排查落实练(九)
1.纯自然现象有时也是文化现象。( )
提示 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纯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
提示 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有时文化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则
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
提示 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和体现,文化对经济、政治具
有反作用。但是文化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文化的地位作用夸大为基础
地位、决定性作用。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
提示 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
质力量。
5.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提示 错误。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
提示 错误。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较高的文化修养。( )
提示 错误。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
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8.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
提示 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9.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提示 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0.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
提示 错误。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但并不意味着终身不变。
一、选择题
1.一群诗歌爱好者在手机的移动空间自发“为你读诗”;各类民间剧社、合唱团,在大小剧
场里演绎着“城会玩”;读书会使严肃的阅读与讨论凝聚起志趣相投的人……这一切让生活
氤氲“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气,生活也因其滋养而内涵丰富。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B.文化推动着人类社会全面发展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答案 A
解析 让生活氤氲“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气,生活也因其滋养而内涵丰富表明人们在社会实
践中创造和享受文化,A 项正确。
2.汨罗江端午文化产业项目力求通过科学开发与文旅互动有机结合,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文旅互动以及活态传承之路,建设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融参观、
游览、休闲、度假及文化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经济发
展有促进的一面 ④文化产业发展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通过科学开发与文旅互动有机结合,建设融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及文化娱乐等服
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3.“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中国周边和沿线的几十个国家,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形
态各不相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各参与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前提下开展广泛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合作、政治互信合作,促进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同文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表明(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 ②经济的全球化推动着不同文明的趋同化 ③当
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已融为一体 ④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日益相互交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各国的文化各不相同却能进行文化交流合作和文明共同发展,这是彼此尊重文化多样
性的结果,故①正确;“一带一路”让各国之间同时进行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体
现出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故④正确;②中文明“趋同化”错误,故排除;③
观点错误,三者还没有融为一体。故选 C。
4.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手段,入驻企业从 273 户增至 1 053
户,营业收入翻了近两番,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引擎,这表明( )
①文化创意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性保证 ②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
的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夸大了文化创意的作用。④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浙江横店影
视产业实验区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手段,吸引了大量的入驻企业,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
支柱产业和重要引擎,这表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②③入选。选 C。
5.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风度,所以与人讲话总会记得要保持一段距离;阿拉伯人
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英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截然相反 ③英国人与阿拉伯人难以
交流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风度,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这说明了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④正确;保持距离和自主靠近等又体现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
式,①正确。②中“截然相反”、③中“难以交流”表述错误,故排除。 故选 B。
6.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
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
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的产权。下列诗句寓意与世界
读书日主旨较为符合的是( )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选 C。A 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B 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D 强调
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符合题意。
7.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
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
伦理。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这是因为( )
①家风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家风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
化印记 ③家风总是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载体 ④家风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
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家风作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故①错误;并非所有的家风都是优良的,故③错误;
家风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体现出其持久性影响,②正确;家风影响价值观、态度等体现其对
实践行为的影响,故④正确。 故选 D。
8.2017 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南京市鼓楼区丁山社区红色记忆电影馆播放了电影《勇
士》,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居民。每周播放一部红色电影,该社区已坚持了 6
年。播放红色电影可以( )
①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以其特
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红色电影属于优秀文化,播放红色电影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③正确,答案为 C。
9.“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
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启示我们( )
①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积极作用 ②自觉接受健康文艺作品的熏陶,提高思
想文化素养 ③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创作多样的文艺作品,
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解析 材料强调好的文艺作品对人的成长的作用,从国家层面上看,这要求多创作优秀文艺
作品,发挥先进健康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①正确;从个人层面上看,这要求我们主动
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养,②正确。故选 A。
二、非选择题
10.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受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
餐、衣加衣温暖行动、冰桶挑战……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
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
微革命,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
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推动
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3)文化影响人,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开展“微公益”活动,有
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微公益”的开展,凝聚了社会力量,使中国更美好。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
大的便利。一般来说,互联网时代最为推崇的是创新、创造性思维,用创新精神激发人的创
造活力,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还需不需要被认为是“苛刻”代名词的“工匠精神”?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坚定、执着、
踏实、韧性、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精神,也是一种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热爱生活
的态度,并集中地展现出一种鲜明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一种人生的价值感
和荣誉感。
早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就将“能工巧匠”视作“济世圣人”。《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
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在历史上,“游刃有余”的庖丁、
“技艺精湛”的鲁班、“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卖油翁……都是能工巧匠的典范,展现出
了“工匠精神”的魅力。
“工匠精神”也是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最宝贵的精神,它与这个时代追求的创新、创
造的精神是一致的,二者有着高度的融合性。“工匠精神”追求极致,讲究以开放的视野,
吸收最前沿的创新技术,创造最顶尖的新成果,成为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的最新特质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最新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倡导“工匠精神”,与创新、
创造精神本质上也是一致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当今时代发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工匠精神”作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综
合国力的提升。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影响着每一个人。“工匠精神”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
方式。③文化塑造人生。“工匠精神”作为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精神食粮,促进
了人的全面发展。
(2)答案示例:①发挥教育对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尤其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②营造热爱发明、崇尚技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 2021高考政治全国版一轮习题:第24练2021-04-28 03:28:393页
- 三年高考2019高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2021-04-28 03:01:3210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28 02:52:59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28 02:44:529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4-28 02:34:465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9中华2021-04-28 02:31:1137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32021-04-28 02:25:367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2021-04-28 02:23:338页
-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选修2021-04-28 02:22:5012页
- 通用版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三2021-04-28 02:11:3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