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1 MB
- 2021-04-28 发布
第
1
讲 世界地理概况
一、世界陆地与海洋
1
.
世界海陆分布与大洲界线
(1)
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非洲、
、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分界线:图中的
a
山,
b
,
c
海峡,
d
白令海峡,
e
运河,
f
德雷克海峡。
(3)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
亚洲
北美洲
乌拉尔
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
巴拿马
2
.陆地地形的类型及分布
200
500
500
3
.海底地形的类型及分布
200
大陆架
洋中脊
大洋
大陆
生长
海沟
3
.海底地形的类型及分布
200
大陆
大洋
生长
4
.海陆变迁
(1)
六大板块: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非洲板块,
E
太平洋板块,
F
亚欧板块。
(2)
两大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南极洲
印度洋
美洲
地中海
—
喜马拉雅
二、世界的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1
.
气温
(1)
陆地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
差值
变化差异
日变化
约
14
小时
日较差
内陆地区
日较差
,
沿海地区
日较差
年变化
北半球
7
月
北半球
月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
南半球
1
月
南半球
月
日出前后
较大
较小
1
7
(2)
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
在南北半球上,世界年平均气温从
向
递减。
②
不同季节,海陆气温存在差异。
③
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
20°N
~
30°N
大陆上的
地区;
1
月份,
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
上。
④
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
低纬
高纬
西伯利亚
沙漠
南极地区
降低
2
.降水
(2)
降水的空间分布
①
低气压控制地区一般降水
;
②
沿海地区一般降水
。
(3)
世界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
区、冬季多雨区。
较多
较多
夏季多雨
水汽凝结
凝结核
三、世界的居民与国家
1
.
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
a
,
b
亚洲南部,
c
,
d
北美洲东部。
亚洲东部
欧洲
2
.世界人种的分布
人种
分布
黄色人种
区域:
a
: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
区域:
b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南美洲东部和南部
黑色人种
区域:
c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等地
3.
世界的国家
(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2)
国土面积: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依次是
、加拿大、
、美国、巴西和印度。
(3)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发达
国家
欧洲
、北美洲、大洋洲
输出
、
、
经验、信息、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
进口
、
能源、热带农产品等
发展中
国家
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
输出
廉价
、
、
能源、热带农产品等,
进口
等
资金
技术
原料
劳动力
原料
工业制成品和粮食
【
及时练习
】
1
.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
(1)
~
(2)
题。
(1)
图中
①②③④⑤⑥
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
)
A
.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
.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C
.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D
.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2)
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
A
.
②
B
.
③
C
.
④
D
.
⑤
【
解析
】
第
(1)
题,世界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从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亚洲是除南极洲外最高的大洲,一一对应后可知
C
项正确。第
(2)
题,七大洲中,赤道穿过了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亚洲的北部又有北极圈穿过,该洲对应于图中的
④
点。
【
答案
】
(1)C
(2)C
【
知识拓展
】
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
(1)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
(2)
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总称;
(3)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
.
(2011·
上海地理
)
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
伊比利亚半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区。
比较
A
、
B
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
解析
】
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判断,
A
地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B
地位于
30°
~
40°
的大陆西岸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A
地
B
地
气候类型
气候
特征
气候
成因
【
答案
】
A
地
B
地
气候
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
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
成因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3.
(2012·
四川文综
)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
A
.甲城市
B
.乙城市
C
.丙城市
D
.丁城市
【
解析
】
蒙古国位于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较少,水资源是制约该国工农业发展、人口城市分布的关键因素,故人数最多的是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或河流交汇处,从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丙城市年降水量大于
200
毫米,且位于河流上游,水资源丰富,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口数量应比其他
3
个城市多。
【
答案
】
C
[
考点精析
]
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增强
非洲
“
高原大陆
”
,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纬度的对称分布和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欧洲
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为主,冰川地形广布
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增强
南极洲
冰雪大陆,海拔最高
平均海拔高,冰雪陆面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的原因之一
北美洲
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部山地、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高原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特征显著;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南美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地,东部高原,中部平原低地
西部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敞开,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山脉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大洋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呈狭长分布;西侧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
—
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
技法点拨
]
气候的形成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对大气状态长期起作用的因素决定的。在这些因素中,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直接决定着大气的水热状况,起着主导作用;而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气候的外在因素,是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环境状况而影响气候的,是外因。地形是下垫面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单一的地形会使气候的地带性比较明显,而复杂的地形增加了气候的多样性,表现出非地带性分异。
[
对点练习
]
1
.读
“
世界某岛屿
7
月份等降水量
(
单位:
mm)
线分布图
”
,完成
(1)
~
(2)
题。
(1)
该岛屿东西两侧
7
月份降水量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为
(
)
①
大气环流
②
地形
③
洋流
④
太阳辐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解析
】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此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岛屿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主要是因为东侧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而西侧处于背风坡。
【
答案
】
A
(2)
该岛屿的地形特征为
(
)
①
中部地势高,东西两侧地势较低
②
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
③
以高原、平原为主
④
以山地、丘陵为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解析
】
根据海拔可判断中部地区海拔在
1 000 m
以上,而且海拔变化较小,故为高原地形;东西两侧海拔低,为沿海平原地形。
【
答案
】
B
[
考点精析
]
1
.
亚洲和欧洲
赤道
苏门答腊岛、马来群岛、新加坡
30
°
N
①
苏伊士运河、
②
波斯湾、
③
伊朗高原、
④
青藏高原、
⑤
长江三角洲
60°N
⑥
北海、
⑦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⑧
东欧平原、
⑨
乌拉尔山、
⑩
西西伯利亚平原、
⑪
中西伯利亚高原、
⑫
东西伯利亚山地、
⑬
白令海
0°
经线
⑥
北海、地中海
30
°
E
地中海、
⑧
东欧平原
60
°
E
⑨
乌拉尔山、
⑬
咸海
90°E
⑪
中西伯利亚高原、阿尔泰山脉、
④
青藏高原、
⑮
孟加拉湾
120°E
⑯
勒拿河、
⑰
大兴安岭、
⑤
长江三角洲、
⑱
马来群岛
150°E
⑫
东西伯利亚山地、
⑲
鄂霍次克海、
⑳
千岛群岛
180°
经线
⑬
白令海峡
2.
非洲
赤道
①
刚果盆地、刚果河、
②
东非大裂谷、
③
东非高原、
④
维多利亚湖
30°N
⑤
加那利群岛、
⑥
撒哈拉沙漠、
⑦
尼罗河三角洲、
⑧
红海
30°S
⑨
南非高原
0°
经线
⑥
撒哈拉沙漠、
⑩
尼日尔河、
⑪
几内亚湾
30°E
⑦
尼罗河三角洲、
⑫
尼罗河、
②
东非大裂谷、
⑬
坦噶尼喀湖、
⑭
赞比西河
3.
南美洲
赤道
①
安第斯山脉、
②
亚马孙平原、
③
亚马孙河
30°S
①
安第斯山脉、
④
拉普拉塔平原
60°W
⑤
圭亚那高原、
②
亚马孙平原、
⑥
巴西高原、
④
拉普拉塔平原、
⑦
布宜诺斯艾利斯
4.
大洋洲
赤道
①
美拉尼西亚、
②
密克罗尼西亚、
③
波利尼西亚
30°S
④
西部高原、
⑤
澳大利亚大盆地、
⑥
大分水岭
120°E
④
西部高原
150
°
E
⑦
大堡礁、
⑥
大分水岭
180
°
经线
⑧
夏威夷群岛、
⑨
图瓦卢群岛
[
技法点拨
]
1
.
绝对定位
(
经纬线定位
)
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经纬线成为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最基本的要素。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不仅要求脑中有图,而且要求脑中有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
2
.相对定位
(
海陆位置定位法
)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系,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如利用重要的海洋航线,空间记忆重要海峡、海域、半岛和岛屿。
3
.区域轮廓定位法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
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
)
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
(
如城市、矿产、山峰
等
)
分析定位。如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
(
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咸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
)
也要关注。
[
对点练习
]
2
.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
)
A
.石油主产区
B
.重要城市带
C
.主要工业区
D
.主要森林带
(2)
图中城市
(
)
A
.有两个位于西半球
B
.正午太阳高度
③
>
④
C
.
⑤
在
①
的东南方向
D
.多位于中纬度地区
【
解析
】
第
(1)
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图中北部阴影区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亚欧大陆的高纬度地区,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赤道地区共有三个区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所以图中阴影最可能表示世界主要森林带。第
(2)
题,中纬度是指南北纬
30°
~
60°
区域,图中显示城市主要位于这一区域。两地之间的东西方向是以两点间劣弧来确定的,
⑤
与
①
之间经度差大于
180°
,所以
⑤
在
①
的西方。图中城市有
1
个位于西半球。当太阳直射点距离
③
、
④
纬度差相等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当太阳直射点更靠近
④
时,
④
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
③
地。
【
答案
】
(1)D
(2)D
世界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等温线图的判读主要根据图上等温线的疏密和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规律,根据气温
(
水温
)
分布特点来分析影响因素。
(1)
等温线图的判读的基本知识
①
等温线的疏密: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就稀疏,冬季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就密集。
②
等温线的弯曲:
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等温线分布,并不完全与纬线或海岸线相平行,有时向北凸出,有时向南凸,这表明等温线分布还与大气运动、洋流、地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2)
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
7
月还是
1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②
北半球,
1
月份
(
冬季
)
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
(
低纬
)
凸出,海洋上则向北
(
高纬
)
凸出;
7
月份
(
夏季
)
正好相反。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据此判断图所示区域为夏季
(7
月
)
。
③
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我国
7
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
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
1
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
“
马蹄形
”
影响。
⑤
洋流因素: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
闭合曲线:盆地增温,山地降温。
【
判读应用
】
(2012·
天津文综
)
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
(1)
~
(2)
题。
(1)
据图中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③→④→②→①
D
.
③→①→②→④
(2)
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上图中
K
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
)
【
解析
】
第
(1)
题,第一季度为
1
、
2
、
3
月份,第二季度为
4
、
5
、
6
月份,第三季度为
7
、
8
、
9
月份,第四季度为
10
、
11
、
12
月份。因此最冷应为第一季度,最热为第三季度,结合图中序号可以判读
C
正确。第
(2)
题,图中
K
城市位于印度半岛的南侧,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年温差小,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变率大。
【
答案
】
(1)C
(2)D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5 21:18:217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部2021-04-24 02:22:038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1 00:38:3031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4-20 22:55:522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4-20 00:52:184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19 17:36:245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4-19 17:30:399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洋流及2021-04-19 16:01:1752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2地2021-04-18 01:04:267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4-17 23:11:0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