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00 KB
- 2021-04-28 发布
2017-2018学年保山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42分)
1.按碳骨架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CH(CH3)2属于链状化合物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 属于脂环化合物 D.属于芳香烃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一组是( )
A.C2H6与C5H10 B.CH2=CH-CH3和CH2=CH-CH2-CH3
C.乙烯与聚乙烯 D. 与
3.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B.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乙烯和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存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工业酒精中含有乙醇和甲醇 B.许多水果中含有酯类化合物
C.天然油脂中含有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煤中含有苯
5.某链状有机物分子中含有n个—CH2—,m个,a个—CH3,其余为—OH,则羟基的个数为( )
A.2n+3m-a B.n+m+a C.m+2-a D.m+2n+2-a
6.X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简式为,已被广泛应用于声、热、光的传感等方面。它是由HC≡CH、(CN)2、CH3COOH三种单体通过适宜的反应形成的。由X的结构简式分析合成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类型有( )
①加成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缩聚反应 ④加聚反应 ⑤酯化反应
A.①④⑤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聚乙烯、植物油都是混合物,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C.沸点:乙烷>丁烷>戊烷
D.由丙烯加溴可制1,2-二溴丙烷
8.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9. 鸦片具有复杂的组成,其中所含罂粟碱分子结构如右下图,由其分子结构可推知下列关于罂粟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其分子式为C23H22O4
B. 罂粟碱属芳香酯类
C. 1 mol罂粟碱完全燃烧需O2量23.5 mol
D. 其苯环氢的一溴取代物可有8种结构
10. 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则该烯烃的名称是( )
A. 2,2-二甲基-3-丁烯 B. 2,2-二甲基-2-丁烯
C. 2,2-二甲基-1-丁烯 D. 3,3-二甲基-1-丁烯
11. 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烃的分子式是( )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 C6H12 B. C6H14 C. C7H12 D. C7H14
12. 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13.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淀粉(NaCl)
水
渗析
B
乙烷 (乙烯)
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C
乙醇(乙酸)
新制氧化钙
过滤
D
苯(溴)
碘化钾溶液
分液
14. 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 )
①银氨溶液 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氯化铁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A. ②与③ B. ③与④ C. ①与④ D. ①与②
15. 已知某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 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C. 仅由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A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 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 CH3—O—CH3
16. 下列实验中,仪器下端不必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
① 制备乙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②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乙烯时的温度计
③ 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的长颈漏斗
④ 蒸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A. 只有④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17. 某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一定在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数最多为( )
A. 7 B. 8 C. 10 D. 12
18.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L CHCl3含有的分子数为0.1 NA
②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NA
③1mol乙醇被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2 NA
④同温同压下,2 NA个C2H4(g)与NA个C4H8(g)的密度相等
⑤ 15g甲醛(HCHO)和乙酸的混合物中氧原子数为0.5NA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
B. 天然蛋白质水解最终都生成氨基酸
C. 涤纶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 天然橡胶属于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20.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 0.1 mol /L的(NH4)2SO4溶液中:c (SO42-)> c (NH4+ )> c (H+)> c (OH-)
B. 0.2 mol /L的Na2CO3溶液中:c (OH-)= c (HCO3-)+ c (H+)+ c (H2CO3)
C. 0.1 mol /L的NH4Cl溶液与0.05 mol 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混合溶液中:
c (Cl-) > c (NH4+ ) > c (Na+ ) > c (H+) > c (OH-)
D. c (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1溶液中:
c [(NH4)2SO4] < c [(NH4)2CO3] < c (NH4C1)
21.锂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为O2+4e-+4H+===2H2O
B.该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了氧化反应:Li++e-===Li
C.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可以用稀盐酸代替
D.正极区产生的LiOH可回收利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22.(12分)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应用广泛。
(1)下列有关化合物I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遇FeCl3溶液可能显紫色
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能与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
d.1mol化合物I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2)下列反应是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
化合物Ⅱ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1mol化合物Ⅱ能与 mol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化合物Ⅱ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平面。
(3)化合物Ⅱ可由芳香族化合物Ⅲ或Ⅳ分别通过消去反应获得,但只有Ⅲ能与Na反应产生H2,Ⅲ的结构简式为 (写1种);由Ⅳ生成Ⅱ的反应条件为 。
23.(10分)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某有机物,分子中共含有10个原子,其核外共有32个电子,1 mol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需要4 mol O2,回答: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
(2)若该有机物可使溴水褪色,但不发生银镜反应,取0.2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钠反应,能产生2.24L H2 (标况),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该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其结构简式是 ;该有机物与银
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15分)丙烯酸甲脂是—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实验小组制取丙烯酸甲脂的装置如图所示:CH2=CHCOOH+HOCH3CH2=CHCOOCH3+H2O
搅拌棒
5%Na2CO3溶液
①取10.0g丙烯酸和6.0g甲醇放置于三颈烧瓶中,连接好冷凝管,用搅拌棒搅拌,水浴加热。
②充分反应后,冷却,向混合液中加入5%Na2CO3溶液洗至中性。
③分液,取上层油状液体,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后蒸馏,收集70-90℃馏分。
可能用到的信息:
沸点
溶解性
丙烯酸
141℃
与水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毒
甲醇
65℃
与水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挥发,有毒
丙烯酸甲酯
80.5℃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挥发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
(2)混合液用5%Na2CO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
(3)关于产品的蒸馏操作(夹持装置未画出),下图中有2处错误,请分别写出 、 。
为检验产率,设计如下实验:
①将油状物质提纯后平均分成5份,取出1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5mol/L的KOH溶液10.00mL,加热使之完全水解。
②
用酚酞做指示剂,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0.5mol/L的HCl溶液,中和过量的KOH,滴到终点时共消耗盐酸18.00mL。
(4)计算本次酯化反应丙烯酸的转化率 。
(5)请列举2条本实验中需要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 。
25、近几年全国各地都遭遇“十面霾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机动车尾气和燃煤产生的烟气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 + 2CO(g)2CO2(g)+ N2(g)
①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键能指气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小能量)
化学键
N≡O
C≡O
C=O
N≡N
键能(kJ/mol)
632
1072
750
946
汽车尾气净化中NO(g)和CO(g)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
②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代号)。
(下图中V(正)、K、n、w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质量分数)
(2) 尾气中的SO2可先催化氧化生成SO3,再合成硫酸。已知:
2SO2(g)+O2(g) 2SO3(g) ΔH=-196.0 kJ/mol。
①在一定温度的密闭容器中,S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的v逆(SO2)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v正(SO2)。
②在某温度时,向10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0 mol SO2和10.0 mol O2
,反应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再次达到平衡时,能使O2的新平衡浓度和原来平衡浓度相同的是____(填选项序号)。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的容积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再充入2.0 mol SO2和5.0 mol O2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SO2和SO3,使之浓度扩大为原来的两倍
(2) 用NH3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
标况下V升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入100mL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用含V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尾气中氮氧化物(NO和NO2、N2O4)也可用尿素〔CO(NH2)2〕溶液除去。反应生成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1 mol尿素能吸收工业尾气中氮氧化物(假设NO、NO2体积比为1:1)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6.某高分子化合物M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2)C→D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E的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反应G→H和J→K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有两种可能的结构,为了确定其结构可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代号)。
a.红外光谱仪 b.质谱仪 c.元素分析仪 d.核磁共振仪
(6)高分子化合物M的单体为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7)J→K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L具有相同官能团的L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3组峰,且面积比为3:2:1的是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
保山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B
A
D
C
B
D
D
D
D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A
A
D
B
B
B
C
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22.(11分)
(1)ac (2分) (2)C9H10 (1分) 4(2分) 17(2分)
(3)或 (2分)
NaOH醇溶液,加热(2分)
23.(10分,每空2分)
(1)C3H6O
(2)CH2=CHCH2OH 2CH2=CHCH2OH+2Na→2CH2=CHCH2ONa+H2↑
(3)CH3CH2CHO CH3CH2CHO+2Ag(NH3)2CH3CH2COONH4+2Ag↓+3 NH3+H2O
24.(9分)
(1)冷凝管(1分)
(2)除去混合液中的丙烯酸和甲醇(降低丙烯酸甲醇的溶解度)(2分)
(3)温度计水银球位置(1分) 尾接管与锥形瓶接口密封(1分)
(4)57.6% (2分)
(5)在通风橱中实验(1分) 防止明火(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5、(13分)
(1)①2NO(g)+2CO(g)=2CO2(g)+N2(g) kJ/mol(2分)
②BD(2分,选对1个得1分,错选不给分)
(2)①小于(1分) ②BC(2分,选对1个得1分,错选不给分)
(3)mol/L(2分,未带单位扣1分) NO+H2OHNO2+OH-(2分)
(4)76(2分)
26、(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