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 MB
- 2021-04-27 发布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第一部分 核心专题突破
主干知识构建
复习本专题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核心,着眼于中华文化、文化建设和培养时代新人这三条主线,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方面理解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方面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措施;
名 师 点 拨
从培养时代新人角度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从整个文化生活的复习看,可以结合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知识来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内容。
第一课时 知能提升
·
通练小题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真 题 研 析
核 心 突 破
误 区 清 零
预 测 演 练
目
录
Contents
真 题 研 析
考向一 对中华文化的特征的判断
高考多以某种文化形式或特定文化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包容性。通常还会联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综合考查,难度适中。
1
.
(2019
·
全国卷
Ⅲ)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
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
1 128
家,平均有
160
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
……
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
)
①
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
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
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
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答案
B
解析
品牌的认定有利于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②
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
③
错误。故选
B
项。
[
素能提升
]
(1)
核心素养
·
科学精神:本题以国家培育和保护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为背景材料,引导考生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表达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态度,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
(2)
情景再变
·
拓展思维:如果将选项
②
改为
“
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得益于品牌的认定
”
,则入选。如果增加选项
⑤
“
国家保护和培育中华老字号助力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
”
,则入选。
考向二 综合考查民族精神的知识
高考多以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或时代精神为背景,综合考查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途径等知识。
2
.
(2017
·
天津卷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
A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
.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
.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
.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
A
解析
题中展览让我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故选
A
项。
[
素能提升
]
核心素养
·
科学精神:本题以弘扬长征精神为切入点,引导考生培养科学精神,帮助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
1
.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
核 心 突 破
特征
见证或表现
阐释
源远
流长
汉字
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特征
见证或表现
阐释
博大
精深
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性
不同区域文化在交流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
.
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精神
(1)
是什么
内涵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核心
爱国主义
特征
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2)
为什么
必要性
①
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
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重要性
①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
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3)
怎么样
①
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
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
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1
.
(
天津卷
T11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
答案
×
解析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误 区 清 零
2
.
(2017
·
天津卷
T7①)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
)
答案
×
解析
汉服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指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3
.
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
)
答案
×
解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4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
(
)
答案
×
解析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
预 测 演 练
预测一 以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为载体,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1
.
(2019
·
黑龙江大庆模拟
)
“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正是这种智慧卓越的创造力与融合力,使得中华文明在经受一次次冲击挑战时,能够一次次化危为机、化险为夷、化异为同,焕发出蓬勃生机,化合出今日中国的泱泱局面来。这表明
(
)
①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极强包容性
②
文化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消除文化差异
③
中华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会改变
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既相互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②
中
“
消除文化差异
”
的说法错误;
③
表明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
B
项。
预测二 以新时期的先进事迹为载体,考查对民族精神内涵与核心的理解
2
.
(2019
·
北京一模
)
2019
年新春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播出快闪活动
——
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各地,演员与围观群众同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
”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①
爱国赞歌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②
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
③
爱国主义深藏于中国人民的心底
④
文化自信来自于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爱国主义,未涉及传统文化,排除
②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
错误。故选
A
项。
预测三 结合具体活动,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或途径
3
.
(2020
·
湖北名师联盟联考
)
2019
年清明节前夕,民政部发出通知:为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英雄烈士,努力营造传承英烈精神、奋进新时代的良好氛围,民政部将在清明节期间广泛开展“传承
·
2019
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上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
(
)
①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
②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③
发挥教育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更好地传承英烈精神
④
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华各民族共同繁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答案
B
解析
广泛开展
“
传承
·
2019
清明祭英烈
”
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发挥教育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更好地传承英烈精神,
①③
符合题意;开展
“
传承
·
2019
清明祭英烈
”
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传承革命精神,与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无关,排除
②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弘扬,应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且材料活动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
④
。故选
B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