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1-04-27 发布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用加法减法解决问题;并掌握6、7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依据数6和7的分与合确地进行加减计算。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依据6、7的分与合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图四式”的道理和方法。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根据图提供的信息,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课件、6个圆片、奖品等学具。
提前训练向后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地方变了,知道这是哪儿吗?对!我们来到了宽敞明亮的学术报告厅,这儿可是老师学习的地方。能在这里上课,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我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熟悉喜爱的朋友,你们想见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在这扇门里,同学们只要算对门上的题目,就能打开门,见到他。看到题目直接抢答,准备——开始!……
课件逐一显示口算题:
3+1= l+4=
3-l= 4-2=
2+2= 5-2= (这两题抽生说算法)
4+l= 3+2=
师:真能干!谁来说一说2+2=你是怎么算的?5-2=呢?
师:恭喜大家全算对了!看,门打开了。是谁呀?
生:巴克队长。
9
2.复习6、7的组成。
(1)师出示巴克队长背部画面(6的分成)
师:巴克队长今天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有点不好意思,想让他转过身来吗?
生:想!
师:要答对这道题,他才会转过身来。
填空题:
师:你们太棒了!看,巴克队长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想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学习的。欢迎他吗?他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只要上课认真倾听、积极发言的小朋友就能得到礼物,能做到吗?
生:能!
3.揭示课题。
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小朋友都会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6、7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评析:老师抓住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喜欢动画的特点,选用他们崇拜的英雄奥特曼作为导课的主角,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逐渐深入,既消除了复习旧知的枯燥,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探究新知
1.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师:我们先来活动一下。请一、三、五排的小朋友举起手来,其他小朋友不动哦,请举手的小朋友向后转。现在前后两个同学面对面的坐好,谁坐得好呀?(发礼物)。刚才没有转动的小朋友听好了,老师要请你们摆学具了,注意:转过来的小朋友不用摆,你们认真看。要求:请拿出圆片,左边摆5个、右边摆1个,摆好的小朋友坐端正。现在要求你的桌上一共有几个圆,谁能列出算式呢?
(2)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贴出圆片)
生:5+1=6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要求一共有几个圆,就是是把左边的5个圆和右边的1个圆合起来,算式是5+1=6。
师:你对加法理解得真好! 5+1=6你是怎么算的?
生:看图数/摆学具。
师:哦。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的得数吗?怎样算?
9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5和1组成6,所以5+1=6。(板书——图式结合)
师:你说得真清楚,把掌声送给他!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算式?
生:1+5=6
师:哦,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也可以先看右边的,把右边的1个圆和左边的5个圆合起来,算式是1+5=6。
师:可以吗?1+5=6你是怎么算的?跟他一样的请举手。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圆片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生:一个是从左往右看,所以算式是5+1=6。一个是从右往左看,所以算式是l+5=6。
师小结:真会思考!是呀,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交换了位置。)
小结(用课件小结):像“求一共有个圆” 这样的问题用加法计算, 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可以是5+1=6,也可以是1+5=6。
(4)师:现在,继续操作学具:请把右边的1个圆片分出去,求左边剩下几个圆片,谁会列式?
生:6-1=5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从6里面去掉左边的部分,求右边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6-1=5这个得数5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
师:说得真好!
师:继续摆学具,请把左边的5个圆片分出去,求右边剩下几个圆片,谁会列式?
生:6-5=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可以分成5和1,所以6-5=1。
(收学具、转身)
师:仔细观察,6-1=5和6-5=1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都是用6减,减去的数和得数的位置不相同/交换了位置。)
小结(用课件小结):可以从6个圆里去掉左边的部分,也可以从6个圆里去掉右边的部分,所以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9
2.动手操作,巩固方法——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一图四式)
(1)完成教材P42“摆一摆,填一填”的第1、2题。
①课件出示小花图
师: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巴克队长也用小花摆了一幅图,请看!你能用学具代替小花,像刚才那样摆一摆,并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和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好后,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独立摆学具、写算式。
展评:你是怎么摆的,算式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上台说。(课件配合展示摆的过程)
师指出一道算式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怎么想的。
师:现在不摆学具了,还能写出算式吗?在头脑中先想一想摆的过程,然后分别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②教师任意指出一道算式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P42“摆一摆,填一填”的第3题。
①课件出示三角图。
9
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体会当两部分的数量同样多时的特殊性。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列算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6、7的加减法及“一图四式”的掌握,并认识到当两部分同样多时“一图二式”的这种特殊情况,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2)让学生在头脑中想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3)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的得数吗?怎样算?(如果不摆学具,我们可以想6的组成:3和3组成6,所以3+3=6。)
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6-3的得数?(可以去想加法3+3=6算出6-3=3。)
4+2和5+2是不是也可以想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回答后再说一说想数的组成计算这两个算式的过程。
可以想加法算出6-2.6-4.7-2.7-5的得数吗?让学生试着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算一算。
师:今天,奥特曼还想看看我们学校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咱们和他一起去吧 师出示"摆,一摆"画面: △△△△△△△△△△/△△
4+2=6—2=口 口+口=口口一口=口
师:同学们,左右两幅图有什么区别吗?
生:右面的多一条斜线.
师:斜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表示"去掉""减去"的意思用"一"表示.
师出示小兰摆小捧的画面: lllIIllII/lIllI 2+5=口7—2=口 口+二]=口一口=口
9
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点学生回答,且说出 理由
师:那幺咱们现在也摆一摆,让奥特曼看看我们是 很聪明的孩子.
生练习摆出6,7 的加减法.
评析:在进入新课内容后,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认识到实践,有点到面,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内容.值得一提 的是,老师不仅提出让学生会看图列出算式,还要会摆 出,还要明白其意义,知道为什么这样列.这才是培养 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所在.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P42“做一做”。
课件出示自行车图,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列出算式。
(2)根据组成列算式。
学生按规律列举6、7的组成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教师出示一句口诀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
(3)口算练习。
①将6、7的加减法算式制成口算卡片,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②听算,教师口头出题学生直接说出结果或用手势表示出结果。
2.拓展延伸
□+1=7 7-□=2 2+□=6 □-3=3 4+□=7 □+□=6 7-□=□
课件出示算式,指名说出□里填几,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6、7的计算方法以及对“一图四式”的掌握,在拓展中发展思维提高计算能力。
9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当一幅图没有明确给出问题时,我们可以选两个条件作为已知条件,这样就产生一图四式。不论是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都用到了整体部分的关系。
(三)知识走进生活.
师:奥特曼想到我们舞钢美丽的石漫滩水库来游 玩,
同学们愿意当导游吗?
生:愿意!
师分别出示三组课件. A:出示天鹅画面.原来有7 只,飞走3 只,还剩几 只7—3=4(只) B:出示青蛙画面.一共6 只,跳到水里2 只,还剩 几只:6—2=4(只) c:出示小鱼画面.左边6 条,右边l 条,一共多少 条.6+1=7(条)或l+6=(条) 师:为什么列式不一样呢?你是怎样观察的? 生1:我足从左往右看,所以是6+1:7(条). 生2:我是从右往左看,所以是l+6:7(条). 师总结:因为我们观察的顺序不同,所列出的算式 就不一样,但结果一样.这只用于加法,就是说两个加 数可以换位子坐,可减法不能用的,要记住了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一幅图能列几道算 式? 生:能列两道加法算式,还能列两道减法算式. 师:那么咱们就再来看看图,自己列列算式,看看 是不是这样的. 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评析:这个环节是学生消化吸收的实践检验过程. 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自然地把所学知识用于生 活实际,在发展学生思维,拓展知识空间的同时,老师 把水面说成是"石漫滩水库",给学生以亲切及自豪感; 引导学生说出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天鹅曾经的 丑小鸭,因为它的勤劳和善良而变成了美丽雪白的天 鹅�6�7�6�7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如此自然而又恰到好处. (四)梳理知识,巩固提高. a.帮小猫找家 师:今天,有一只小猫,钓完鱼后忘记了回家的路. 它突然想起妈妈说的一句话:得数是7 的路才是回家 的路.犬家能帮小猫回家吗? 生:能! 师出示小猫钓鱼的画面.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 年第6 期 O+6 l+62+54+2 1+4 3+3 5—3 3+4 学生迅速找到小猫的行走路线,小猫高兴地回到 了家. b.猪八戒吃西瓜:师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画面: ①⑧⑧ . §.师:猪八成口渴了,来到西瓜地,老大爷告诉 他,得数等于6
9
的西瓜熟了,同学们帮八戒挑一下吧. 学生在练习小计算,有的直接口算:2+4=6 7 一l=6 c.孙悟空救师父: 师:现在猪八戒吃饱喝足了,却把保护师父取经的 事忘得一下二净.师父就在这里被妖怪抓走了: 出示课件画面: 孙悟空 师:现在悟空一心想救师父,但面对一道道数学难 题却束手无策,大家能帮帮悟空吗? 学生计算,老师操作,师生共同完成.(课件显示: 学生答对一题,"悟空"上一台阶,他上到最后一台阶与 "师父"拥抱时,学生掌声响起此时,音乐想起:"猴 哥,猴哥�6�7�6�7") 师:在这里,我代表唐僧师徒向同学们表示感谢, 谢谢大家!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r 什么? 生:�6�7�6�7 评析:学习新知时学生往往兴趣很高,到复习巩固 时,学生会有厌倦感,此时,老师毫不放松,用学生熟知 的人物:猪八戒,孙悟空和故事《小猫钓鱼》,《西游记》 编入数学知识内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老师抓住学生喜欢帮助人的善良本性特点,诱导 学生巩固练习计算,使学生在"玩"中学到了数学 二,听课后的几点想法 一 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刚两个 多月,这节课是放在下午第三节,按照惯例.这时学生 正是思想不集中,最疲劳,最浮躁,急于放学的时候,老 师能组织住学生不乱就不错了,可结果却是出乎意料, 学生兴趣高昂,每个环节回答问题都是争先恐后,效果 非常好.总结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字——得"法"j "法",就是方法,有"法"事半功倍,无"法"则事倍功半, 本节老师的"法"主要表现在: 1.语言表达甜而不腻,千练而不失风趣. 课堂中老师的语言非常讲究,虽然是数学课,但语 言同样要求抑扬顿挫,充满磁性.该案的老师在教学 中语言简洁,干练,没有多余的废话:"行不行�6�7'好不 好""是不是"等,语气适中,庄重中不失幽默,练中: 失风趣.在提问中用"你最帅""最聪明的小姑娘"等激 励性语,总是让学生激动彳丁余,参与崽t5l 逐渐加强, 小手一次次举起,甚至站起来,唯恐老师看不到失去 回答问题的机会. 2.活用教材.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就是把教材中的情景图扫 描到课件上,然后原汁原味的教学生理解知识:瞬本 案教学中,老师则是吧情境图中的人物说成是学校的 学生,把清澈的水说成是我市小有名气的"石漫滩水 库",一下拉近了教材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对情景感到 熟悉,亲切,学习起来就更有兴趣: 3.知识游戏化.快乐学数学. 本案中,老师首先用英雄奥特曼的高大形象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继而用故事《小猫钓鱼》《西游记》《猪八 戒吃西瓜》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片段吧数学知识
9
融入进去,暗藏玄机,充满诱惑力,然后步步深入,使学 生不再感到单纯学数学知识的乏味和丰卉燥,丽是在看 故事,做游戏,快快乐乐中完成-r 学习任务: 4.德育教育与课堂同行. 在德育教育渗透教学的理念上,很多老师为了做 到这一点,往往在小结环节,教育学生要怎么怎么样, 不能怎么怎么样,而本案的老师则注意发挥"渗"的功 能,把思想品德教育"渗"在教学内容中."渗"在语言的 激励中,"渗"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比刻意地安排效 果更佳例如:把情境图中的风景说成是学生身边的 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吧贪玩就会误事的小猫,贪 吃误了大事的猪八戒带进课堂;把助人为乐,勤劳善良 融进故事中,等等: J 2+ 26 + 5 O + 7
9
相关文档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6和7的2021-04-27 16:42:174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0的认识和读写2021-04-27 13:23:575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加几 |北京2021-04-27 12:51:415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类 冀教版 (2021-04-27 10:06:589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和9的加减2021-04-26 03:26:504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以内的数(2021-04-26 02:57:094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类 冀教版 (2021-04-25 22:18:353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以内数的2021-04-25 21:24:203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连加 连减和加2021-04-25 19:57:338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以内数及2021-04-25 17:25:5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