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00 KB
- 2021-04-27 发布
8.地球的圈层结构
1、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各题。
1. 图中( )
A.N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大,地形为山地
B.N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小,地形为盆地
C.M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大,地形为盆地
D.M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小,地形为山地
2.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7月4日12时25分在吉尔吉斯斯坦(39.45°N,73.25°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据此回答下题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为地表岩石圈 B.②层只能纵波通过
C.③层属于地核 D.④层属于地幔
3、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4、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D.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e所在的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
C.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
D.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5、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读九寨沟景色图,回答各题。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图中能代表地球圈层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大气
D.树木花草
6、昆仑山雪山矿泉水的水源地常年冰雪覆盖,地下水经过50年的过滤和矿化,形成珍贵的雪山矿泉水。目前,当地政府在水源地建立了保护区,实行全天候水源保护。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矿泉水形成过程中( )
A.依次经过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B.增加矿物质含量,实现物质迁移
C.地下径流的流向仅受到地势的影响
D.水源的出露得益于独特的向斜构造
2.对水源地的保护说明( )
A.各种水体构成的水圈空间分布不连续
B.水资源是不可循环和再生的自然资源
C.水体污染会破坏水资源补给的循环性
D.地球淡水资源的主体冰川需加强保护
7、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雅安地震相关资料。
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玉树
B.雅安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四川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__;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__________。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__________(界面),说出该区域地壳厚度的大致分布规律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A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解析: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平均深度大约为17千米,A错误;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大约在250千米深处,C错误;内核与外核交界4900千米深处,D错误。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D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D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解析:1.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
2.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度扩展。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地震波; 横波; 纵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莫霍界面;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解析:1.莫霍界面以上部分为地壳,地壳最厚的地方,地震波传播用时最长,结合甲图,应选位于青藏高原上的玉树。
2.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因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波速随介质性质而发生变化。根据纵横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判断乙图中的A、B地震波。
3.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壳,因此地壳厚度计算的起始点是莫霍界面。从甲图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地壳厚度大致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相关文档
- 高考同期声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2021-04-27 14:04:2514页
- 【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4-27 12:18:12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4-25 21:21:21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5 16:37:5844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4-21 17:40:47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4-21 16:43:4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7:20:14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20 16:15:32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48:05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4-19 22:03: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