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50 KB
- 2021-04-27 发布
1
礼貌礼仪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礼仪规范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 )
A. 清明祭扫 B. 春节团圆
C. 照顾病母
D. 守孝三年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有些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如“守孝三年”,要求
守孝期间不得任官、应考的,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D 观点正确;
ABC 观点不合题意,清明扫墓、春节团圆、照顾病母依然是我们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传统礼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礼仪必须符合公序良俗。我们对
传统礼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下列哪些行为是不讲家庭礼仪的表现( )
A. 早上起床,自己整理衣被
B. 睡觉前有顺序地
脱鞋解衣,摆放整齐
C. 平时保持房间整洁
D. 早上起床,不管父母有没有醒,都要去打招呼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家庭礼仪要做到:早上起床,自己整理衣被。如有家人未起床,要轻手轻脚,
不要吵醒他们,就寝前要有顺序地脱鞋解衣,摆放整齐,平时要保持房间的整洁等,所以 ABC 做法正确,
D 做法错误,
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家庭礼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家庭,学校,出行等礼仪
我们要做到学以致用。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做到( )
2
A. 态度亲和 B. 语言文明
C. 举止端庄
D. 彬彬有礼
【答案】B
【解析】【分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意思是,与人交往时,不同的语言会对他人产
生不同的影响,告诫我们要做到语言文明。B 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CD 的做法也是有礼貌的表现,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
止文明等方面。
4.彩云之南的美丽风景、神奇土地、民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作为云南的小主人,与人友好
交往,我们应该( )①盛气凌人 ②语言文明 ③态度亲和 ④举止端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与人友好交往,要讲礼貌,在语言方面,要语言文明,在态度方面要亲和,还要举止端
庄,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
①错误,盛气凌人是不礼貌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礼仪的表现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联系交往
的实际,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5.每当客人来访,鲁迅先生都会亲自为客人倒茶。客人告辞,如果是在晚上,先生总是要端着灯将客人送
至门外,直到客人走远。先生的行动告诉我们( )①尊重他人要从小事做起 ②诚信是做人
的准则
③待人接物要谦和有礼 ④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3
【解析】【分析】题文中鲁迅对待客人的做法,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是文明礼貌、友善待人的表现,弘
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①③④观点正确,
②在题文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分析题意主旨,联系所学
知识,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6.当客人来访时,作为家中的小主人,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 马上给客人让座
B. 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房间
C. 给客人倒茶
D. 待爸爸跟客人聊天时,对客人打声招呼,然后去做自己的事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家里来客人,要热情招呼、主动攀谈;走时,要起身相送、挥手告别。ACD
做法正确,
B 做法错误,
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礼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对待客的礼仪我们要做到学以
致用。
7.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要求是( )①谈吐文雅 ②态度亲和 ③举止端庄
④相互合作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要求是谈吐文雅、态度亲和、举止端庄,①②③正确,
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彬彬有礼就要做到
谈吐文雅、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8.礼貌之所以会成为交往的“名片”,是因为礼貌( )①能够表现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养
②能够增添一个人的风采和魅力
③是文明的表现
④是尊重他人美德的外观形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美德的外观;礼貌表现出一个
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养;礼貌能够增添一个人的风采和魅力;礼貌是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①②
③④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礼貌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直
接选出正确的答案。
9.小红非常懂礼貌,见到老师、同学总是先打招呼,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交朋友,这说明( )
A. 讲礼貌要学会换位思考
B. 文明灯
礼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唯一法宝
C. 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
D. 如果对人无礼会对人造成伤害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说明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
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
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C 符合题意。
AD 不符合题意,
B 观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明有礼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主
旨,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5
10.兴化水乡的千垛菜花、水上森林、名人故居、民俗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作为兴化的小主
人,与人友好交往,我们应该( )①盛气凌人 ②语言文明
③态度亲和 ④举止端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面对全国各地的游客,我们每个人都应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以维护家乡的形象,因此②③
④分别从语言、态度、举止方面说明我们应展示的文明形象,符合题意,应入选。
①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也会损害自己和家乡的形象。此项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礼仪的表现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联系实际可以
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11.(2017·海南)“文明是最美的风景。”下列反映这一公益广告词的行为是( )
A. 在食堂随意插队打饭
B.
上学回家路上闯红灯
C. 随意乱扔零食包装盒
D.
轻声有序地上下楼梯
【答案】D
【解析】【分析】“文明是最美的风景。”这强调的是讲文明有礼貌。选项 A 是不文明的现象,破坏了公
共秩序。选项 B 不对,是不文明的现象,会引发交通事故。选项 C 不对,会破坏环境。选项 D 是对的,这
是讲文明的现象,能保障安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讲文明有礼貌,解答该题要深入分析题干表达的主旨,再对选项进行分析和比较,
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12.中国文明网消息:乐清市开设“文明礼仪知识大讲堂”,采取电视讲座、知识竞赛、公益广告等形式,
普及服务礼仪、场馆礼仪、交往礼仪等知识。这是因为( )①文明礼貌是个人的行为表现,与他人
交往没有关系
②礼仪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有无教养的尺度
6
③礼仪的掌握需要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和思考,日积月累
④懂礼貌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分析】乐清市开设“文明礼仪知识大讲堂”的原因可以从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
②③符合题意要求,正确。
①错误,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
④观点不符合实际,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礼貌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
项内容,排除错误的选项,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
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13.(2017·衡阳)荀子日:“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
是( )
①注重文明礼貌我们就能获得成功 ②要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③文明礼仪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④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讲文明、有礼貌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它会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还关系到国家
和民族的尊严,题干中的观点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②③④观点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绝对;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明礼貌,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①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②讲文明,有礼貌有利于人们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③
不讲文明,没有礼貌会导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降低自身吸引力。
14.今年春节期间,新春滇池庙会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感受独特的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但是却有一些游客
为了拍照,踏着石凳翻越湖边隔离栏,攀爬景区旅游设施,丢了文明礼仪。这种行为( )①是不注
意自身生命安全的表现 ②无伤大雅,可以理解
③属于不尊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 ④破坏了公共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
7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一些游客为了拍照,踏着石凳翻越湖边隔离栏,攀爬景区旅游设施,丢了文明礼仪,是
不珍爱生命的表现,违背文明礼仪要求,违背社会公德,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文明的行为,破
坏了公共秩序和社会正气,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没有认识到该行为的性质和危害性,说法错误,故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珍爱生命和文明礼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
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15.2017 年秋季入学时,重庆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给一年级的同学发了一本“好习惯手册”,上面罗列了 10
条好习惯,其中有一条是“外出或回家要主动打招呼,说:‘我回来了’或‘我要出去一会’”。这条好
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是( )
A. 有利于培养自立自理能力
B. 有利于培养正确
的时间观念
C.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 有利于学会礼貌待人、尊
重他人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礼貌是尊重。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这条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是有利于学会
礼貌待人、尊重他人。D 符合题意,正确。
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礼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文材料,可
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16.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下列属于现代人最常见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是
( )
8
A.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B. 言必信,信必行,
行必果
C.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D. 语言美,行为美,
心灵美
【答案】A
【解析】【分析】姿态是姿势的状态。人基本的姿态是坐立走。合乎礼仪的姿态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
风。这样能展现人的健康精神状态,给人带来美的感受。B 说的是讲诚信;C 说的是人的思想要实事求是,
忠诚于内心,不能完全听从书本和上级所讲;D 是说美由外而内有多方面的表现。BCD 都与题目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合乎礼仪的姿态。人最基本的姿态是坐立走。合乎礼仪要求的姿态是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本题属基础知识题,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所学,选出正确答案。
17. “礼貌和礼节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这表明( )
①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要求 ②礼貌待人要求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③礼貌待人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 ④礼貌待人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
沿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分析】自古强调“礼貌和礼节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这表明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讲文
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讲文明有礼貌是对人尊重、友好的表现,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
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
道德准则,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文明礼貌不仅体现个人修养,而
且关系到国家尊严和形象。因此选项①③④的观点是对的,故应选择 B;选项②的观点体现的是礼貌的要
求,不符合题意,故应排除 A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明礼貌的重要性。解答该题要深入分析题干表达的主旨,再对选项进行分析和比
较,从而得到正确答案。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9
18.古人云:“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是说有不如自己的人,不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损害他、
笑话他。这告诉我们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 )①懂得尊重别人 ②通过
学习和锻炼,提升自己的品行
③懂礼节,有礼貌 ④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文中不损害他人,不笑话他人,是对他人的尊重,是文明礼貌和宽以待人的表现,也
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应有的品质。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养的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人的教养是一个人的文化和品
德的修养,是在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中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19.“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中国的古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举止应彬彬有礼,
态度不能粗暴傲慢,更不能出言不逊。可见( )①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文明礼貌
能通过端庄的举止体现出来
③礼貌缘于最初的人际交往 ④对人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题文中体现的是礼貌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表现出来的言行、态度和举止,
可见,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是通过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体现出来的,①②④符
合题意,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没有体现礼貌缘于最初的人际交往的观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礼貌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
种规范,使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是文明的体现。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态
度亲和、举止端庄 。
10
20. 从 G20 杭州峰会的“小青荷”到江苏发展大会的“小流苏”,青年志愿者们积极传递文明礼仪,制止
不文明的行为。该举动告诉我们要( )
A. 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
B. 体验生活变化,领略现代文明
C. 提高文化素养,突出个人发展
D. 强调服务社会,不应获取回报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表述了青年志愿者传递文明礼仪,用行动制止不文明行为,这启示我们要学会亲近
社会,自觉服务社会,A 是正确的,B 不符合题意,C 是错误的,突出个人发展是自私自立的想法,排除,
D 是错误的,承担责任也有获得回报的权利,排除,故选 A。
21.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倡导“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之所以我们要将“习礼
仪”作为人生必修课,是因为( )
A. 习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B. 讲礼仪就
能够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C. 重礼仪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D. 礼仪教育
是我国文化建设基础工程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
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A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 说法错误,过于绝对;C 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民
族精神的核心;D 说法错误,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交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具
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
德的体现。
22.“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风俗。到不同的地方,我们应当
( )
A. 入乡随俗
B. 坚守自己地区、民族的风俗
C. 完全放弃自己的礼仪风俗
D. 相互按照自己的
礼仪风俗交往
11
【答案】A
【解析】【分析】到不同的地方,我们应该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当地的禁忌。只有入乡随俗才能真正
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更容易与当地人们友好交往。A 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BCD 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我们提倡入乡随俗是要尊重、适应、主动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相互理解,但不
是完全坚守或放弃自己的礼仪习俗。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传统礼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饮食习
惯,在表达礼仪的方式方法上也不相同。我们在与其交往时,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也要量力而行,
不要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3.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某专家就说话之道给出建议:急事,慢慢地说;小事,幽默地说;
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这启示我们( )
①与人交谈时不要说大话
②谈吐要文雅
③言语要文明
④态度要圆滑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①项,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这体现与人交谈时不要说大话。
故①正确;
②项,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急事要慢慢地说,小事要幽默地说,这体现出说话要和气,文雅。故②
正确;
③项,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不能乱说,这体现出说话要真诚,言语要文明。故③正确;
④项,说话应当真诚可靠,用诚信诚心去打动他人,做人圆滑,阿谀奉承也许能顺利一时,却不能欺瞒一
世。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因为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文明礼貌。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
的道德准则。它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
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12
24. 彩云之南的美丽风景、神奇土地、民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作为云南的小主人,与人友
好交往,我们应该( )
①盛气凌人 ②语言文明 ③态度亲和 ④举止端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与人友好交往,要讲礼貌,在语言方面,要语言文明,在态度方面要亲和,还要举止端
庄,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盛气凌人是不礼貌的表现,排除,故选 D。
25.仪表美的关键是( )
A. 尊重他人 B. 着装搭配
C. 修饰自然
D. 清洁卫生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仪表美的关键是清洁卫生,D 符合题意,正确。
AB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仪表美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文明有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
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二、辨析题
26.辨析他们说的话
【答案】男同学观点片面,女同学观点正确。(1)中学生注意穿着打扮是青春期心理的正常表现,但过
分追求时尚、片面追求外在美,则不符合中学生自身实际,不是文明礼仪的表现,不应仿效和提倡。(或:
中学生刻意追求穿着打扮势必会滋长虚荣心理,影响学业和正常人际交往。或:中学生穿着打扮要得体适
度,既能展示青春活力,又不过分张扬。)(2)文明礼仪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行
13
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或:文明礼仪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的必要条件。或:文明礼仪事关个
人修养高低,人际关系质量,社会风气好坏,甚至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绝不是无足轻重的生活小事。或:
文明礼仪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是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展示。)(3)穿着朴素
大方是一种艰苦朴索、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或:艰苦朴素
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或:
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或:中学生要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而不能不顾家庭实际与人盲目攀比、铺张浪费。)(4)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学习和品德培养,只有
将外在美和内在美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展示当代中学生的青春风采.(或:作为当代中学生,要用
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注重外在形象,更要注重内在品质。或:作为当代中学生,要通过不断
学习提高能力、升华品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观点分析,首先判断男同学观点片面,女同学观点正确。文明礼仪,不仅是个
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注意穿着打扮是青春期心理的正常表现,但过分
追求时尚、片面追求外在美,则不符合中学生自身实际,不是文明礼仪的表现。穿着朴素大方是一种艰苦
朴索、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我们中学生要将外在美和内在美
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展示当代中学生的青春风采,据此作答。
【点评】本题以观点分析形式,考查学生对文明礼仪、外在美与内在美等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解答时要
根据材料问题,推断考查的知识点,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发散思维,多角度展开作答。本题具有一定
的综合性,重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时
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
度多方面作答。
27.2017 年 4 月 4 日,有网友爆料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有游客“追逐孔雀,拔孔雀尾巴毛”。爆料图片
中有四名游客,包括两名成年游客及两名儿童,一名男性成年游客手中持有孔雀羽毛。孔雀开屏很漂亮,
可却有游客去拔孔雀毛,如此不文明的行为让人纷纷指责。不文明的游客从来都不缺乏,在公园中游玩,
随手就将花摘了,或在公园涂上“到此一游”,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屡受诟病,尽管如此,不文明行为并未
得到完全杜绝。阅读上述材料后,有人认为,不文明行为只会损害自身形象。这种认识正确吗?请说明理
由。
【答案】不正确。理由: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
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
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14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
体现了中国形象。
【解析】【分析】材料中不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只会损害自身形象,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教材中学
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结合所学教材知
识,进行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的理解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三、材料分析题
28.经典礼学
礼学一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学二《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礼学一:我们讲究礼仪的重要性。请你解释“为什么要讲究礼仪”。
(2)礼学二:彬彬有礼需从语言、态度、举止等方面内外兼备。你如何做“彬彬有礼”之人?
【答案】(1)①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公民的道德规范。
②以礼待人,能够展示一个人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让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和认同,获得了更多的
尊重和机会,进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③礼仪文明,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形象,关系着我们集体的形象,关系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2)①言谈文雅:说话时,表情要自然,吐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语调要平和,语言要文雅。
②态度亲和:亲切的微笑,友善的眼神,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
③举止端庄:站要端正、挺拔,给人精神饱满的感觉;坐要自然、挺直;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
【解析】【分析】⑴根据所学知识,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公民的道德规范。以礼
待人,能够展示一个人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让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和认同,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
机会,进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礼仪文明,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形象,关系着我们集体的形象,关系着我们
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⑵在人际交往中,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写出具体的表现即
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和文明礼仪的表现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
说明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29.五一假期,八年级学生小华跟随爸妈到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他发现一群和自己差不多大的身穿
红色马甲的“环卫工”在捡垃圾。小华询问得知,这是由北京三十五中、人大附中、民大附中、北京四中
15
等多所学校联合组织的“天安门零垃圾”公益行动。小华也想投身其中,妈妈说:“好不容易出来旅游,
捡垃圾又不少你一个,再说你干得再好也没人知道,劳而无获,不值得。”
(1)外出旅游,我们要注意哪些“游览之礼”?
(2)如果你是小华,你会用哪些道理说服妈妈支持你的行动?
【答案】(1)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文物、善待景观、尊重民俗等。
(2)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只有人人尽到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
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承担责任会付出时间、精力等但也往往伴随着回报。如:良好的自
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
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礼仪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围绕遵守秩序、保护环境、不乱写
乱画、爱护文物等方面阐述,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
⑵本题考查责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准角度,从责任的含义、责任的代
价与回报、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等方面阐述。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礼仪和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
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7 年 7 月 6 日,彭丽媛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领导人第十
二次峰会。她大方得体的穿着、彬彬有礼的姿态,受到世界各国媒体的大力称赞。
材科二:最高人民法院通告:六种失信人员将上黑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很多限制:飞机上不了、不
得任公司高管、被公示无面子、贷款及信用卡申办有限制、失信企业日常经营受限……
(1)彭丽媛“大方得体的穿着、彬彬有礼的姿态”,体现了文明有礼对国家有何意义?
(2)什么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3)“失信人员将上黑名单”说明一个人不讲诚信有何危害?
(4)材料二说明我们在生活中远离这种行为,要树立________意识。
【答案】(1)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2)尊重他人。
(3)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4)诚信
【解析】【分析】(1)解答此问关键是文明有礼对国家的意义是体现国家形象,据此作答。
(2)据教材知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据此作答。
(3)据教材知识,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据此作答。
(4)分析材料二中不讲诚信的行为,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为此树立诚信意识,据此作答。
16
【点评】本题考查文明有礼、尊重他人、诚信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本题设问巧妙,要注意所学知识的所问的问题的结合,难度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