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MB
- 2021-04-27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化工流程选择题 作业
1、侯氏制碱法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工艺中原料是食盐、氨、二氧化碳及水,最终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铵
B. 工艺中MⅠ处吸氨与MⅡ处的目的不相同
C. 实际生产中,MⅡ处的“吸氨”和“碳化”这两步骤可相互调换位置
D. 该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答案】C
【解析】A.由题意知,侯氏制碱法原料是食盐、氨、二氧化碳及水,最终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铵,故A正确;
B.工艺中MⅡ处吸氨是为了碱化食盐水溶液,便于碳化时能吸收更多,提高溶液中的浓度,而MⅠ处吸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溶液中的浓度,便于从溶液中析出,故B正确;
C.MⅡ处的“吸氨”和“碳化”位置不能调换,食盐水吸收能力小,不能生成大量的,故C错误;
D.该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故D正确。
2、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溶过程使用的酸也可以是硝酸,且过量
B. 为了防止污染,焙烧过程中产生的要回收利用
C. 通氯气的目的是氧化
D. 由制取无水需要在氯化氢的气流中加热
【答案】A
3、工业上用粗盐含、、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NaOH、Na2CO3、BaCl2,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
B. 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
C. 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若在实验室中进行,一定需要玻璃棒
D. 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比较Na2CO3和NaHCO3晶体的热稳定性
【答案】C
【解析】A、粗盐溶液除杂Na2CO3溶液在BaCl2溶液之后,错误;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NH3,氨气的溶解度大,错误;C正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放反应了,错误。
4、CuCl为白色粉末,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受潮则易变蓝到棕色。微溶于水、溶于浓盐酸或NaCl浓溶液、不溶于乙醇。一种由海绵铜和少量CuO等为原料制备CuCl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流程中热的空气可用代替
B. 还原、氯化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C. 还原、氯化过程中和NaCl的用量对CuCl的产量无影响
D. 不宜用直接烘干的方式得到产品
【答案】C
【解析】由海绵铜和少量CuO等为原料制备CuCl,海绵铜加入稀硫酸、热空气和水,通入热空气溶解浸取后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得到硫酸铜溶液,加入亚硫酸钠和氯化钠还原、氯化过滤、酸性、水洗、醇洗、干燥得到CuCl。A.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为水,不引入杂质,上述流程中热的空气可用代替,故A正确;B.还原、氯化过程中铜离子生成CuCl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B正确;C.还原、氯化过程中和NaCl的用量不同对CuCl的产量有影响,控制氯化钠和亚硫酸钠质量比,可以保证生成CuCl产率较高,故C错误;D.直接烘干易氧化CuCl,不宜用直接烘干的方式得到产品,故D正确。
5、高效净水剂聚合氯化铝铁的组成可表示为,该物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某工厂欲以工业废料金属铁、铝及其氧化物为原料、采用如下流程来制取PAFC:
下列判断无法确定的是
A. PAFC因水解而能净水
B. 往甲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呈血红色
C. 试剂X具有氧化性
D. 乙溶液呈酸性
【答案】B
6、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Ca,还含有有机碳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流程中的研磨和加热等措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酸浸时主要反应:2CaSO10CaSOPO
C. H2O2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80℃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是:80℃后,H2O2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D. 相同物质的量的和,的脱硫效果更好
【答案】D
【解析】A.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加热,溶解时搅拌等,根据流程图,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加热等,故A正确;
B.磷精矿粉酸浸时发生反应:,故B正确;
C.根据图象,前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碳脱除率增大,后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碳脱除率降低,考虑受热分解,导致浓度降低影响有机碳的脱除率,所以可以解释为:温度高于时,的分解速率加快,导致
的浓度降低,也就导致有机碳脱除率下降,故C正确;
D.脱硫过程是加入发生反应,脱硫时,充分反应后仍有残留,原因是相对于溶解度较大,能产生多余的,用可提高硫的脱除率,则是由于发生沉淀转化,可转化为更难溶的,故D错误。
11、、在化工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以为原料制备和的实验流程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为了加快生成沉淀的速率,可在较高温度下反应
B. 分离操作Ⅰ、Ⅱ中都用到的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等
C. 固体Ⅰ的成分为
D. 向分离Ⅰ的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滤液不显血红色,则沉淀完全
【答案】A
【解析】加热不能加快生成沉淀的速率。
12、下列制备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的是 ( )
A. 海水
B. 由NaCl制漂白剂:漂白粉
C. 由铝土矿冶炼铝:铝土矿
D. 合成:和固体纯净干燥的氨气
【答案】B
13、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铬铁矿主要成分为、等制备,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步骤的主要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①熔融、氧化可以在陶瓷容器中进行
B. 步骤①中每生成标况下 共转移14mol电子
C. 步骤④若调节滤液2的pH使之变大,则有利于生成
D. 步骤⑤生成晶体,说明该温度下溶解度小于
【答案】D
【解析】解:因二氧化硅与碳酸钠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则使用铁坩埚,不能在陶瓷容器中进行,故A错误; B. 中,Fe、C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反应可知,生成时转移14mol电子,则步骤中每生成标况下 共转移电子为电子,故B错误;C.中发生,步骤调滤液2的pH使之变小,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利于生成,故C错误;D.步骤发生,生成晶体,说明该温度下溶解度小于,故D正确。
14、下列制备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的是
A. 由NaCl制漂白粉:漂白粉
B. 海水
C. 由铝土矿冶炼铝:铝土矿 Al
D. 合成:和固体3纯净干燥的氨气
【答案】A
【解析】A.电解氯化钠生成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漂白粉,故A正确;B. MgO的熔点高,所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金属镁,故B错误; C. 铝土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应提纯后再电解,故C错误;
D.工业合成氨是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故D错误。
15、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有机碳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流程中的研磨和加热等措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酸浸时主要反应:
C. H2O2 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80℃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是:80℃后,H2O2 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D. 相同物质的量的 和 ,的脱硫效果更好
【答案】D
【解析】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加热,溶解时搅拌等,根据流程图,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加热,故A正确;B.磷精矿粉酸浸时发生反应:,故B正确;C.根据图象,前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碳脱除率增大,后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碳脱除率降低,考虑受热分解,导致浓度降低影响有机碳的脱除率,所以可以解释为:温度高于时,的分解速率加快,导致的浓度降低,也就导致有机碳脱除率下降,故C正确;D.脱硫过程是加入发生反应,脱硫时,充分反应后仍有
残留,原因是相对于溶解度较大,能产生多余的,用可提高硫的脱除率,则是由于发生沉淀转化,可转化为更难溶的,故D错误。
16、实验室模拟工业漂白液有效成分为脱除废水中氨氮的流程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①中采用蒸馏的方法精制粗盐水
B. ②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
C. ③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
D. ②、③、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蒸馏不能除去食盐中的固体杂质,故A错误; B.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生成氯气,发生,故B错误; C.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为,故C错误;
D.电解食盐水生成氯气,发生,次氯酸钠与氨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氮气、氯化钠,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17、下列制备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的是( )
A. 海水提镁:
B. 由NaCl制漂白剂:
C. 由铝土矿冶炼铝:铝土矿熔融
D. 侯氏制碱法:NaCl饱和溶液纯碱
【答案】B
【解析】A.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气、氯气,得不到金属镁,应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金属镁,故A错误;B.电解氯化钠生成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漂白粉,故B正确;C.铝土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应提纯后再电解,故C错误;D.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在加压下通入,因溶解度较小 ,
将析出的晶体煅烧,即得 ,故D错误。
18、为了探究和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现设计如下流程.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B.
C. 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约为
D.
【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流程可知,步骤中加入铁粉产生了氢气,说明前面的酸过量,步骤中有氯气与亚铁离子反应,说明溶液a中有亚铁离子,的和的混合物与硫酸混合,硝酸根全部被还原为NO,NO的物质的量为,根据氮元素守恒,样品中的质量为,所以的质量为,其物质的量为,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
根据方程式稀
3mol 4mol
448mL
所以,,则a溶液中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方程式,可得氧化亚铁离子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故A正确,根据铁元素守恒,a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反应,可得消耗铁的物质的量为即质量为,a溶液中,结合反应,可得消耗铁的物质的量为即质量为,则剩余铁的质量为,故D错误,生成的氢气为,其体积为,故B正确,选:D。
19、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途径①,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B. Y可以是蔗糖溶液
C.CuSO4在100℃分解所得气体X可能是SO2和SO3的混合气体
D. 将CuSO4溶液蒸发、冷却、结晶,可制得胆矾晶体
【答案】AD
【解析】相对于途径、,铜和浓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途径的优点:制取等质量胆矾需要的硫酸少、途径2无污染性气体产生,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故A正确; B.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所以Y可为葡萄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故B错误; C. 硫酸铜分解生成与氧气、、,根据知,X可能是、和的混合气体,若只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铜元素、氧元素化合价只有降低,无元素化合价升高,故C错误; D.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可制得胆矾晶体,故D正确; 故选AD.
20、氧化铅 是黄色固体。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某课题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O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已知CO能使银氨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
B. 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再点燃装置③
处酒精灯
C. 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
D. 尾气处理可选用点燃、气袋收集、NaOH溶液吸收等方法
【答案】AB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作用分别为除去二氧化碳并干燥CO、检验CO、检验二氧化碳,故A正确;B.实验时,先点燃处酒精灯,等装置中有明显现象且有连续气泡后,可知装置充满CO,再点燃处酒精灯,否则CO不纯易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实验完毕时,应先熄灭处酒精灯,再熄灭处酒精灯,防止生成的Pb被氧化,故C错误;D.尾气含有毒气体CO,应选点燃法或气袋收集处理,但不与NaOH溶液反应,故D错误;选:AB。
21、硫酸亚锡是一种重要的能溶于水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的实验室制备设计路线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nCl2酸化是为了防止溶解时发生水解
B. 反应I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C. 漂洗时,将固体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洗涤过滤2—3次
D. 操作1为过滤,操作2为结晶
【答案】AD
22、某强酸性溶液X中还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现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说法上正确的是
A. 由实验可知,气体A一定是NO,沉淀C一定是,原溶液中肯定含有
B. 由实验可知,气体D一定是,原溶液中肯定含有,肯定不含
C. 由实验可知,沉淀G可能是和
D. 原溶液中肯定含有,、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答案】AD
【解析】解: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存在:、、,一定存在;
将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生成气体A、溶液B和沉淀C,由于不存在碳酸根离子,则气体A只能为N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原溶液中一定存在具有还原性的,沉淀C为硫酸钡; 溶液B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生成气体D,则气体D为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F溶液中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沉淀G和溶液F,沉淀G只能为氢氧化铝,原溶液一定含有,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气体A一定是NO,沉淀C一定是,原溶液中肯定含有,故A正确; B.由实验可知,气体D一定是,原溶液中肯定含有,根据可知,一定存在铝离子,故B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过量,则沉淀G一定不会碳酸钡,沉淀G为氢氧化铝,故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AD.
23、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1可能为和的混合物
B. 沉淀3可能为和的混合物
C. 固体粉末X中一定有,可能有
D. 固体粉末X中一定有和
【答案】B
【解析】固体X中加入过量的硝酸,得溶液2,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4,说明固体中含有,加入稀硝酸还有气体生成,则一定含有,向溶液2中加入氨水有沉淀生成,沉淀可能是和的混合物, 向溶液2中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固体中一定含有; 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种或两种。A、稀硝酸的强氧化性,气体1不可能为,两者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沉淀3为或或二者都有,故B正确; C、固体粉末X中不一定有,可能有,故C错误; D、固体粉末X中一定有,可能有,故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