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00 KB
- 2021-04-27 发布
[基础全练]
1.“猫叫综合征”因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其病因是( )
A.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B.第 5 号染色体部分重复
C.第 5 号染色体部分易位
D.第 5 号染色体部分倒位
解析:“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的一种。
答案:A
2.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缺失,白化病属于此类变异
B.图②表示重复,基因数目增加,对生物体生存一定有利
C.图③表示倒位,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图④属于易位,一般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解析:图①表示缺失,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不属于此类变异,A 项
错误;图②表示重复,基因数目增加,但对生物体生存不一定有利,B 项错误;图
③表示倒位,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项正确;易位一般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
间,图④表示基因突变,D 项错误。
答案:C
3.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Y 染色体形态不同,可以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组中
B.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C.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
D.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X、Y 为同源染色体,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组中,A 错误;二倍体生物
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正确;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
各不相同,C 正确;果蝇为二倍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
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D 正确。
答案:A
4.将四倍体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则得到的植株是( )
A.单倍体;含 1 个染色体组
B.单倍体;含 2 个染色体组
C.二倍体;含 1 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含 2 个染色体组
解析: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四倍体水稻有 4 个染色体组,其配子
中含 2 个染色体组,B 正确。
答案:B
5.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一般情况下,二倍体和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C.单倍体植株长得粗壮,多倍体茎秆一般比较弱小
D.多倍体就是含有 3 个或 3 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解析: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不定,A 项错误;一般情况
下,二倍体和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B 项正确;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
多倍体茎秆一般比较粗壮,C 项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若体细胞含有 3
个或 3 个以上染色体组则为多倍体,D 项错误。
答案:B
6.下列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其中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的是( )
A.a、b B.a、c
C.b、d D.a、b、c、d
解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应含两个染色体组,a 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为 3 条,
c 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因此 a、c 为染色体数目变异。b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重复,d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答案:B
7.下列细胞分裂图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⑤
解析:在细胞中,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根据图中
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可判断出图①②③④⑤中分别含有 2 个、4 个、1 个、2 个和
1 个染色体组。
答案:C
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理: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使染色单体不能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
点分裂后染色体不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 错误;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
的形态,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细胞解离,B 错误;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
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 正确;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
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只是少数细胞,D 错误。
答案:C
9.将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 F1,再将 F1 做如下处理:
AA×aa→F1――→幼苗
――→自然生长甲植株
×
――→秋水仙素乙植株
→丙植株
试分析完成问题。
(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倍体。
(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养成的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为
________。
(3)丙植株的体细胞内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解析:AA×aa→F1,F1 的基因型为 Aa,自然生长得到甲植株的基因型为 Aa。F1
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即 Aa→AAaa(乙植株),乙植株属于四
倍体,它产生 3 种配子:AA、Aa、aa,其比例为 1∶4∶1。Aa×AAaa→丙植株(三
倍体),含有 3 个染色体组。
答案:(1)AAaa 四
(2)单 AA∶Aa∶aa=1∶4∶1 (3)3
10.如图所示为两种西瓜的培育过程,A~L 分别代表不同的时期,请回答下列问
题:
(1)培育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A 时期
需要用________(试剂)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图示
还有某一时期也要用到和 A 相同的处理方法,该时期是________。
(2)K 时期采用________方法得到单倍体植株,K~L 育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 A~L 各时期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时期为________。
(4)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能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单倍体变成纯合二倍体的过程
中,也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2)获得单倍体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
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
中,即 B、C、H、K。(4)由于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
能形成可育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答案:(1)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L
(2)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B、C、H、K
(4)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素养提升]
11.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 30 株,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
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
B.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芽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
为 56
C.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
D.实验表明:用质量分数为 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的幼芽 1 d,诱导成功
率最高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A 选项正确;二倍体草莓
芽尖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为 28,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
56,B 选项正确;秋水仙素不能使染色体着色,其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
锤体的形成,C 选项错误;用质量分数为 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的幼芽 1 d,
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的组别中最高,D 选项正确。
答案:C
12.脆性 X 染色体是由于染色体上的 FMR1 基因出现过量的 CGG//GCC 重复序列,
导致 DNA 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缢沟”,染色体易于从“缢沟”处断裂。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脆性 X 染色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脆性 X 染色体更易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C.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出现 X 染色体“缢沟”的概率不同
D.由于存在较多的 CGG//GCC 重复序列,脆性 X 染色体结构更稳定
解析:脆性 X 染色体是因为基因中出现过量的 CGG//GCC 重复序列,这属于基因
的结构发生改变,为基因突变,A 正确;脆性 X 染色体易于从“缢沟”处断裂,
说明易于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B 正确;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女性
体细胞中有两条 X 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出现 X 染色体“缢沟”的概率更大些,
C 正确;较多的 CGG∥GCC 重复序列使染色体结构不稳定,D 错误。
答案:D
13.如图中甲、乙两个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现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现型无异常
解析:据图可知个体甲的变异是缺失,个体乙的变异是倒位,均会导致表现型异
常,A 和 D 项错误。个体甲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缺失染色体纯合个体致死现象,
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是 3∶1,C 项错误。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
常,B 项正确。
答案:B
14.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则 F1 中
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 )
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
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
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
D.射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
解析:由题图可知,射线处理使紫株配子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了部分片段的缺失,
与控制紫色有关的基因随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丢失,因此 F1 中出现绿株。
答案:C
15.100 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研究中备受重视。如图为果蝇正常体
细胞和几种异常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 F1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
果蝇(记为“M”)。M 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
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
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 M 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
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三种可能情况下,M 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XRY、XrY、
XrO。因此,本实验可以用 M 果蝇与多只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统计子代果
蝇的眼色。第一种情况下,XRY 与 XrXr 杂交,子代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
部为白眼;第二种情况下,XrY 与 XrXr 杂交,子代全部是白眼;第三种情况下,
由题干所给图示可知,XrO 不育,因此其与 XrXr 杂交,没有子代产生。
答案:M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无子代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