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0 KB
- 2021-04-26 发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突破点1】
我国各族人民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这一新型民族关系呢?
(1)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建立原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④我国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
⑤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国家
政治
基础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基本
原则
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基本
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自治权
政策
保证
坚持和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
尊重
信仰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履行
义务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贯彻
方针
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高考警示】
误认为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已经改变
- 8 -
(2019·江苏单科·T17题肢④)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为(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已经改变)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1.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一般较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2019年是决战精准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一定要把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抓紧抓好。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
①保障少数民族公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③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保证各民族地区都充分享有自治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人民当家作主,不是公民当家作主,①错误;在民族地区做好精准脱贫攻坚是为了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②③正确;民族自治地方才享有自治权,④错误。
【突破点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在理解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什么?
(1)关于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若干注意点
原则
注意点
民族
平等
①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一样的
②民族平等,不仅指政治方面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
③民族平等,不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
④民族平等与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各民族存在着经济、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差别。不能以民族差别的存在否定我国的民族平等,也不能以民族平等掩盖民族差别
⑤对少数民族和地区给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顾,不仅没有违背民族平等原则,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 8 -
民族
团结
不仅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括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各民
族共
同繁
荣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步繁荣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的共同繁荣
(2)民族平等与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各民族存在着经济、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差别,这些民族差别只是影响了民族平等的实现程度,不能以民族差别的存在否定我国的民族平等,也不能以民族平等掩盖民族差别,用民族平等来否认民族差别的存在。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差别需要逐步地消除。
【高考警示】
误认为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2014·天津文综·T8题肢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上述说法颠倒了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的关系。
2.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47个聚居民族繁衍生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①颠倒了二者关系,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④错误;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 8 -
【突破点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①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不包括民族乡;自治地方一方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另一方面又是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自治权的地方;上述三级自治地方分别为省、市、县三级。
②自治机关:只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以及党委会;自治机关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2)我国民族关系、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关系
民族原则
民族政策
区别
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
联系
①我国民族关系是实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与民族政策的基础。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3)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比较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设立地区
港澳台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自治权
充分享有自治权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
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
- 8 -
相同点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高考警示】
误认为乡村振兴工程是自治权的保障
(2019·全国卷Ⅲ·T16题肢②) 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保障了自治区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权)
边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自治权无关,《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了自治区少数民族的自治权。
3.某校小张同学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
①某自治州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②某自治区人大通过了《xx自治区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依法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③某自治县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时,将法定结婚年龄提前两年
④某自治县人民法院运用“巡回法庭”和“车载流动法庭”手段,方便群众诉讼和便利法院审判
以上不属于民族自治权的有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①某自治州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的重要通知,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是自治权人民政府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的体现,不是民族自治权的体现,符合题意;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某自治县人民法院,不属于自治机关,没有自治权,④符合题意;②③是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行为,不选。
【突破点4】
宗教问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所必须高度重视并稳妥处理好的重大战略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如何理解这一方针?
(1)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一项基本方针,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 8 -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治理;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做好宗教工作必须聚焦一项重要任务,即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具体而言,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方式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高考警示】
误认为佛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2018·天津文综·T3选项A)(十一世班禅的做法)说明佛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社会主义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属于唯物论,宗教属于唯心论,故宗教在世界观上与社会主义相对立,只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十八大以来,西藏在全区寺庙僧尼中广泛开展了以弘扬历代高僧大德“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弃恶扬善、崇尚和谐、祈求和平”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爱国爱教宣传服务下乡”活动,创建平安和谐寺庙,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材料中的做法要求宗教界人士 ( )
①积极引导、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努力为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藏传佛教健康发展做贡献
③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④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C。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错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放弃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无神论,不能要求信教群众放弃有神论接受无神论,③错误;材料中西藏为创建平安和谐寺庙做了许多工作,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表明宗教活动要守法,④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C。
突破点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对此,应如何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如图所示:
- 8 -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应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相关理论如下:
三者
应当
结合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坚持党的领导,民主政治建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实现。实践充分说明,坚持三者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三者
能够
结合
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循序渐进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顺利实现。由此可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一致的
三者
怎样
结合
首先,必须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根本,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其次,必须把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作为关键,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最后,必须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保证,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高考警示】
不能正确认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
(2014·江苏卷·T13题肢②③)(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二者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法律依靠党的政策实施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党的政策要依靠国家法律实施,党的政策成为国家法律后,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意志,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
5.(2019·呼伦贝尔盟三校联考)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这就需要 ( )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8 -
③司法机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②符合题意;司法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不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不具有立法权,③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④错误。
- 8 -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化学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2021-04-26 00:35:40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活2021-04-26 00:34:586页
-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所重2021-04-26 00:33:3511页
- 2019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复2021-04-26 00:33:0027页
- 2020年高中数学第一章计数原理12021-04-26 00:29:214页
-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物理 第四章 原子2021-04-26 00:29:194页
- 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021-04-26 00:28:1113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2021-04-26 00:26:0111页
-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1 三视图——2021-04-26 00:24:495页
-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 生态2021-04-26 00:23:06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