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0 KB
- 2021-04-25 发布
课时作业 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
1.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
的思想路线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根据所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
答案:B
2.[2019·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路遥小说《平凡世界》描述了石圪
节公社双水村生产队队长孙少安为改变家乡农业落后面貌,实行包产
到户。以此为核心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解析:根据材料“包产到户”可知是 1978 年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故 C 项正确。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 20 世纪五十年
代后期,故 A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苏联的经济政策,故 B 项错
误。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我国“一五计划”时期,故 A 项错误。
答案:C
3.[2019·南通高一检测]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
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
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 B 项正确。
答案:B
4.[2019·邵阳高一检测]邓小平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
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
全面经济改革。”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明确承包责任制 B.多劳多得分配制度
C.增强企业的活力 D.市场化的经营道路
解析: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把企业搞活,故选 C 项,排除 B 项;A 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
方式,排除;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 D 项。
答案:C
5.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有企业从“等米下
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发生这
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由材料中“一些国有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
米下锅’”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初一些国有企业主动寻找商机,使企
业恢复了活力,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答案:C
6.如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
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解析:甲线段处于 1990~1995 年,该时期的重大事件是邓小平的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 C 项正确。
答案:C
7.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规
划”到“计划”的变化,体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他实行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
至少 30 年不变。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
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
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
进行分配。
——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 年 9 月)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
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
也可以包干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
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
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
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
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
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 年)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
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
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
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
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
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
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 年 1 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举措。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进展?据
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综合
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
识。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材料一中关键把握生产队作为一个最
基层生产经营主体,它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拥有主要生产资
料,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等信息;第二小问,上述实际是八字
方针中调整的内容,给予生产队的自主权,恢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
坏。第(2)题,第一小问,通过分析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我国农村生
产关系的调整进展表现在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进一步被突破,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第二小问从材料二可知,受思想认识
的限制,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不足,推广包产到户存
在地区的限制,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心存疑
虑。第(3)题,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可分析出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意图,解决原体制的弊端,推动发展新型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
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二小问通过改革开放前
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的对比,说明既要注重调整经济体制使之适应
生产力的水平,也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答案:(1)政策: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主要生产资
料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原因:“左”
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2)进展:突破了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或在生产队领导下可
实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不足:只在贫困地区
和边远山区推广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
歧(或包产到户仍受姓“社”姓“资”的束缚)。
(3)意图:解决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推动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
正确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认识:经济体
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 【政治】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2021-04-25 17:21:029页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4-25 17:20:5621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课时达标检测2021-04-25 17:20:424页
- 吉林省松原市蒙古族中学2019-20202021-04-25 17:20:427页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2021-04-25 17:20:2311页
-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高一下2021-04-25 17:17:027页
- 2019高三数学理北师大版一轮单元评2021-04-25 17:15:288页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y classma2021-04-25 17:13:006页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2021-04-25 17:08:353页
-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19-20202021-04-25 17:08:1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