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50 KB
- 2021-04-23 发布
第七单元 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单元学习总结
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原因
标志
产生阶段(15~16世纪)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1)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电的发明与应用,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4
近现代科技发展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
1.近现代世界科技产生、发展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的结果。
(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是科技产生的前提和根本推动力。
(2)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科技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欧洲先进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这些推动了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3)思想:思想的解放为科技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的弘扬,宗教改革对教皇的否定,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启蒙运动提倡理性,抨击专制等级制度,强调自由平等,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4)面向现实,重视实验,崇尚理性的科研精神,也有利于科技的发明和发展。
(5)科学家群体的不懈努力。
2.近现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推动了社会进步。
(1)牛顿经典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进化论传入中国,成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4)相对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世界的途径,量子论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信息技术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至今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及航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
自动化、信息化取代电气化
影响
大大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再次飞跃发展
促使社会生产发展到自动化、信息化,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4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导致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启示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一种新的制度要得到巩固和确立,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3)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落后就要挨打,实现科技强国
例题 (2017·天津文综,1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解题思路]
一明考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二抓关键:注意图片反映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三析选项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材料反映了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图片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故A项正确
正确
B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工匠的经验总结,科学没有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故B项错误
排除
C项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劳动者不是以体力支出为主,而是以脑力、智力支出为主,劳动强度减弱,故C项错误
排除
D项
信息化出现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排除
4
答案 A
——图表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型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青睐的题型之一。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
解答图片(图表)型选择题:
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内容尤其是其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4
相关文档
- 新教材高中英语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2021-04-23 19:29:507页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科书课后答2021-04-23 19:27:2928页
- 【苏教版】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5(全2021-04-23 19:05:2339页
- 精选高中招生工作总结报告 3篇 招2021-04-23 18:26:2812页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2021-04-23 18:26:146页
- 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第一单元2021-04-23 18:19:3820页
- 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2021-04-23 18:17:052页
-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探究2021-04-23 17:57:48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2021-04-23 17:32:579页
- 高中物理 第六章 曲线运动、万有引2021-04-23 17:26:1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