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 MB
- 2021-04-23 发布
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
地理(选修)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王克虞 命题时间:2017.9.18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 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 )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2. 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 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往往表现出 ( )
A.显著的差异性 B.明显的相似性 C.基本的不连续性 D.完全的相同性
4、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6. 关于英国和日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B.日本与英国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C.日本和英国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英国气候深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
7. 划分三个经济地带的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8. 下列做法符合图示观点三的是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B.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C.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9. 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B.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撤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问题。
10.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11.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12.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办法有( )
A.缩减良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B.加大地下水开发的力度
C.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D.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13.不能体现A.B两图所示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14.下图是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请阅读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 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 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15.有关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B.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区域经济复苏,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1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7、下列工业区中,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
A.德国慕尼黑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8.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环境质量的改善
C.科技的进步 D.资源质量的提高
20.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源的( )
A.质量 B.数量
C.类型 D.区位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有( )
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22.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有(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图1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2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23~24题。
图1 图2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②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③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④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加快发展新能源 ③加强科技创新 ④缩减生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25~26题。
25.“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26.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图1为我国及周边地区局部区域示意图,为加快能源开发、保证能源安全,目前,
我国正在乙所在地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图2为“煤变油”工艺流程图,读图,完成27~29题。
27.关于图1中甲、乙、丙、丁阴影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丁地区过度放牧和耕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B.甲地区大量使用煤炭导致酸雨危害严重
C.丙地区开垦后的土壤受雨水冲刷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
D.乙地区为出口木材而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环境恶化
28.在乙地区启动“煤变油”工程的主要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雄厚
D.区域内交通运输便利
29.从图2可以看出,乙地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3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 )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四周高中间低 D.中间高四周低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3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水文两大要素。( )
32.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日本虽然是经济大国,但工业化时间较晚。( )
33.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
34.英国与日本都是岛国,且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
35.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符合公平性原则。( )
36.我国地大物博,所以人均占有资源量很大。( )
37.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环境污染。因此,工作重心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
38.因为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所以造成庞大的人口压力。( )
39.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标。( )
40. 古老的“天人相应”思想在现在看来,已无重大的现实意义。( )
三、综合题(共2小题,每空2分。)
4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形成的基础是( )
A.热量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貌的差异 D.植被的差异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名称是_____________,分布于___________区。
(5) B区与A C两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__________分界线吻合。
(6)河流干流流过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淮河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20为“江苏省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分布示意图”,图中柱高表示两指标的排名顺序,柱子越高表示排名越靠前。
材料二图21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简图”。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江苏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大体上从苏南向苏北_____________。为了充分挖掘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的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苏北、苏中地区可以从苏南地区引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等。
(3)环境质量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为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9月份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C B D C 6--10 D B C B A
11--15 C C D B A 16—20 B D D C B
21—25 A B D C A 26—30 B C B C D
二、判断题
31、B 32、A 33、A 34、B 35、B 36、B 37、B 38、B 39、B 40、B[]
41.
(1)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
(2)A
(3)B
(4)塔里木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5)第一阶梯
(6)B
42.
(1)经济、社会
(2)降低(递减) 资金、技术、人才(任答2点)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标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废弃物综合利用(任答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