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3.00 KB
- 2021-04-22 发布
课标卷高考命题分析
年份 题号·题型·分值 模型·情景 难度
Ⅰ卷 35 题(1)·填空题·5 分 光电效应 易
2015 年
Ⅱ卷 35 题(1)·填空题·5 分 波粒二象性 易
Ⅰ卷 35 题(1)·填空题·5 分 光电效应 易
Ⅱ卷 35 题(1)·填空题·5 分 核反应方程 易2016 年
Ⅲ卷 35 题(1)·填空题·5 分 核反应与动量守恒 易
Ⅰ卷 17 题·选择题·6 分 核能的计算 中
Ⅱ卷 15 题·选择题·6 分 半衰期;动量守恒定律;质能方程 易2017 年
Ⅲ卷 19 题·选择题·6 分 光电效应 学.科.网] 中
1.氢原子能级图
(1)能级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2) 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 n 的激发态时,最多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 =C 2n=
n(n-1)
2 .
2.原子核的衰变
衰变类型 α 衰变 β 衰变
衰变方程 AZX→A-4Z-2Y+42He AZX→ AZ+1Y+ 0-1e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结合成一整体射
出
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
衰变实质
211H+210n→42He 10n→11H+ 0-1e
衰变规律 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3.核能
(1)原子核的结合能:克服核力做功,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吸收的能量,或若干单个
核子在核力的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注意质量数与质量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
(3)质能方程:E=mc2,即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与它的质量成正
比.
4.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这个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板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会超过 10-9 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5.光电效应方程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子的能量 hν 和逸出功 W0 的关系为:Ek=hν-W0.
(2)极限频率 νc=W0
h .
高考题型 1 光电效应与光的粒子性
例 1 (多选)(2017·全国卷Ⅲ·1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 ν a、νb 的单色光 a、b 照
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 Ua 和 U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 Eka 和
Ekb.h 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νa>νb,则一定有 Ua<Ub
B.若 νa>νb,则一定有 Eka>Ekb
C.若 Ua<Ub,则一定有 Eka<Ekb
D.若 νa>νb,则一定有 hνa-Eka>hνb-Ekb
答案 BC
解析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 Ekm=hν-W0,由动能定理得 Ekm=eU,若用 a、b 单色
光照射同种金属时,逸出功 W0 相同.当 νa>νb 时,一定有 Eka>Ekb,Ua>Ub,故选项 A 错
误,B 正确;若 Ua<Ub,则一定有 Eka<Ekb,故选项 C 正确;因逸出功相同,有 W0= hνa-
Eka= hνb- Ekb,故选项 D 错误.
1.处理光电效应问题的两条线索
一是光的频率,二是光的强度,两条线索对应的关系是:
(1)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2)光强→光子数目多→发射光
电子数多→光电流大.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hν-W0 的研究对象是金属表面的电子,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如图 2 所示),直线的斜率为 h,直线与 ν 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
是极限频率 νc,直线与 Ek 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逸出功的负值.
图 2
1.(2017·广东广州市模拟)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强度减弱,
而频率不变,则( )
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
D.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答案 C
解析 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仍然能发生光电效应.故 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hν-
W0 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最大初动能不变.故 B 错误.光的强弱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内
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入射光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故
C 正确.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非常短,可认为是瞬时的,故 D 错误.
2.(多选)(2017·山东临沂市模拟)如图 3 所示,N 为金属板,M 为金属网,它们分别与电池
的两极相连,各电池的电动势和极性如图所示,己知金属板的逸出功为 4.8 eV.现分别用不
同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板(各光子的能量已在图上标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3
A.A 图中无光电子射出
B.B 图中光电子到达金属网时的动能大小为 1.5 eV
C.C 图中的光电子能到达金属网
D.D 图中光电子到达金属网时的最大动能为 3.5 eV
答案 AB
解析 因入射光的能量 3.8 eV 小于金属板的逸出功 4.8 eV,依据光电效应发生条件,不能
发生光电效应,故 A 正确;因入射光的能量为 4.8 eV(等于金属板的逸出功 4.8 eV),因此光
电子逸出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则在电场力加速作用下,到达金属网的动能为 1.5 eV,故 B
正确;入射光的能量为 5.8 eV,大于金属板的逸出功 4.8 eV,依据光电效应方程 Ek=hν-
W0,逸出来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 1.0 eV,根据动能定理,知光电子不能到达金属网,故 C
错误;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m=E 光-W0=6.8 eV-4.8 eV=2.0 eV,到达金属网
时最大动能为 2.0 eV-1.5 eV=0.5 eV,故 D 错误.
高考题型 2 原子结构和能级跃迁
例 2 (2017·辽宁大连市 3 月模拟)如图 4 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n=3 的
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 2.25 eV 的金属
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4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 3 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 n=3 跃迁到 n=2 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 2 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 n=3 跃迁到 n=1 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
C.金属钾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9.84 eV
D.金属钾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2.86 eV
答案 C
解析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根据玻尔理论 hν=Em-En(m>n)得知,从 n=
3 跃迁到 n=2 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小,由 E=hν=h c
λ得知,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 A、B
错误;从 n=3 跃迁到 n=1 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
能最大,光子能量最大值为 13.60 eV-1.51 eV=12.09 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km=hν-
W0=12.09 eV-2.25 eV=9.84 eV,故 C 正确,D 错误.
1.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密立根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构建了原
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卢瑟福用 α 粒子
轰击氮核实验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
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是有结构的.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带正电荷的核,叫做原子核,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
旋转.
3.能级和能级跃迁:
(1)轨道量子化
核外电子只能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运动
rn=n2r1(n=1,2,3,…)
(2)能量量子化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En=E1
n2(n=1,2,3,…)
(3)吸收或辐射能量量子化
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只能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
的能量差决定,即 hν=Em-En(m>n).
3.(2017·湖北武汉市 2 月调考)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
B.卢瑟福 α 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
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C.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D.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玻尔的原子模型
答案 C
解析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明线光谱.
4.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B.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任意的
C.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势能,电子动能可取任意值,势能只能取某些特定值
D.电子由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
频率
答案 A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知,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A 项正确;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一些特定的值,B 项错误;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
能和势能,由于轨道是量子化的,则电子动能也是一些特定的值,C 项错误;电子由一条轨
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D 项错误.
5.(2017·山东青岛市模拟)原子从 A 能级跃迁到 B 能级时吸收波长为 λ1 的光子;原子从 B 能
级跃迁到 C 能级时发射波长为 λ2 的光子.已知 λ1>λ2,那么原子从 A 能级跃迁到 C 能级时将
要( )
A.发出波长为 λ1-λ2 的光子
B.发出波长为 λ1λ2
λ1-λ2的光子
C.吸收波长为 λ1-λ2 的光子
D.吸收波长为 λ1λ2
λ1-λ2的光子
答案 B
解析 由 λ1>λ2 知 ν1<ν2,A 到 B 吸收光子的能量小于 B 到 C 辐射光子的能量,故 A 跃迁到 C
放出能量,AC 间能级差 EA-EC=h c
λ2-h c
λ1=h c
λ3,得 λ3= λ1λ2
λ1-λ2.
高考题型 3 核反应和核能的计算
例 3 (2017·全国卷Ⅱ·15)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 α 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 23892 U→23490
Th+4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 α 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 α 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 α 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 α 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答案 B
解析 静止的铀核在 α 衰变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pTh+pα=
0,即钍核的动量和 α 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 B 正确;根据 Ek= p2
2m可知,
选项 A 错误;半衰期的定义是统计规律,选项 C 错误;铀核在衰变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
能量放出,即衰变过程中有一定的质量亏损,故衰变后 α 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
铀核的质量,选项 D 错误.
1.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之间的区别
名称 α 射线 β 射线 γ 射线
实质 氦核流 电子流 光子
速度 约为光速的 1
10
约为光速的
99%
光速
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贯穿能力 很弱 较强 最强
2.核反应、核能、裂变、轻核的聚变
(1)在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核反应方
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
(2)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 E=mc2
或 ΔE=Δmc2.
(3)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
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
(4)核能的计算:①ΔE=Δmc2,其中 Δm 为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亏损;②ΔE=Δm×931.5 MeV,
其中质量亏损 Δm 以原子质量单位 u 为单位.
(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147 N+42He→178 O+11H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94Be+42He→126 C+10n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2713Al+42He→3015P+10n,3015P→3014Si+01e
6.(2017·四川宜宾市二诊)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里夫人最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B.伦琴射线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在衰变方程 23994 Pu→X+42He+γ 中,X 原子核的质量数是 234
答案 C
解析 贝可勒尔最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故 A 错误;α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
构.故 B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hν-W0 可知,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 C 正确;根据质量数守恒可得,X 的质量数:A=239-4=235.故
D 错误.
7.(多选)(2017·辽宁葫芦岛市一模)用中子轰击 23592 U 原子核产生裂变反应,其可能的裂变方
程为 23592 U+10n→14456 Ba+8936Kr+310n,23592 U、10n、14456 Ba、8936Kr 的质量分别为 m1、m2、m3、m4,23592
U 原子核的半衰期为 T,其比结合能小于 14456 Ba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为 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4456 Ba 原子核比 23592 U 原子核更稳定
B.14456 Ba 原子核中含有 56 个中子
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为(m1-2m2-m3-m4)c2
D.若提高 23592 U 的温度,23592 U 的半衰期将会小于 T
答案 AC
8.(多选)(2017·贵州凯里市模拟)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 131 和铯 137.碘 131 的半
衰期约为 8 天,会释放 β 射线;铯 137 是铯 133 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 30 年,发生衰变时
会辐射 γ 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 131 释放的 β 射线由氦核组成,β 衰变的方程是 13153 I→13154 Xe+ 0-1e
B.碘 131 释放的 β 射线是电子流,β 衰变的方程是 13153 I→13154 Xe+ 0-1e
C.与铯 137 相比,碘 131 衰变更慢,且铯 133 和铯 137 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D.铯 137 衰变时辐射出的 γ 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
答案 BD
解析 β 射线实际是电子流,故 A 错误,B 正确;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
衰变所需的时间,碘 131 的半衰期为 8 天,铯 137 半衰期为 30 年,碘 131 衰变更快,故 C
错误.γ 射线是高频电磁波,其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故 D 正确.
题组 1 全国卷真题精选
1.(2016·全国卷Ⅰ·35(1))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
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答案 ACE
解析 在发生光电效应时,饱和光电流大小由光照强度来决定,与频率无关,光照强度越大
饱和光电流越大,因此 A 正确,B 错误;根据 Ek=hν-W0 可知,对于同一光电管,逸出功
W0 不变,若入射光频率变高,则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因此 C 正确;由光电效应规律可
知,当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光照强度多大,都不会有光电流产生,因此 D 错误;由 Ek=
eUc 和 Ek=hν-W0,得 hν-W0=eUc,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因此 E 正确.
2.(2016·全国卷Ⅱ·35(1))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 α 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 β 衰
变的是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146 C→147 N+ 0-1e
B.3215P→3216S+ 0-1e
C.23892 U→23490 Th+42He
D.147 N+42He→178 O+11H
E.23592 U+10n→14054 Xe+9438Sr+210n
F.31H+21H→42He+10n
答案 C AB E F
3.(2015·新课标全国Ⅱ·35(1))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
的是________.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β 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答案 ACD
解析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突出体现了电子的波动性,故 A 正
确;β 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突出体现了 β 射线的粒子性,故 B 错误;人们
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突出体现了中子的波动性,故 C 正确;人们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射现象,突出体现了电子的波动性,
故 D 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
无关,突出体现了光的粒子性,故 E 错误.
4.(2014·新课标全国Ⅰ·35(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 和 γ 三种射线中,γ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 α、β 和 γ 三种射线
答案 BCD
解析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元素没有放射现象,选项 A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原子
核结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 B、C 正确;α、β 和 γ 三种射线电离能力依次减弱,
穿透能力依次增强,选项 D 正确;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不能同时发生 α 和 β 衰变,γ 射线伴
随这两种衰变产生,故选项 E 错误.
题组 2 各省市真题精选
5.(2015·福建理综·30(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
选项前的字母)
A.γ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21083 Bi 的半衰期是 5 天,100 克 21083 Bi 经过 10 天后还剩下 50 克
答案 B
解析 β 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 γ 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选项 A 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
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项 B 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氢
核的聚变,选项 C 错误.10 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 21083 Bi 为 100× g=100×(1
2)2 g=25
g,选项 D 错误.
6.(2014·山东理综·39(1))氢原子能级如图 5 所示,当氢原子从 n=3 跃迁到 n=2 的能级时,
辐射光的波长为 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1( )2
t
τ
图 5
a.氢原子从 n=2 跃迁到 n=1 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 656 nm
b.用波长为 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 n=1 跃迁到 n=2 的能级
c.一群处于 n=3 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 3 种谱线
d.用波长为 633 nm 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 n=2 跃迁到 n=3 的能级
答案 cd
解析 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
大,波长越小,a 错误;由 Em-En=hν 可知,b 错误,d 正确;根据 C23=3 可知,辐射的光
子频率最多 3 种,c 正确.
专题强化练
1.(2017·山东滨州市模拟)用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
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
A.改用紫光照射
B.改用红光照射
C.增加原绿光照射的强度
D.延长原绿光的照射时间
答案 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把放射性元素放入温度很低的冷冻室中,其衰变变慢,半衰期变长
D.利用 γ 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可以进行人体的透视
答案 A
解析 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A
项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 项错误;温度不影响放射性元
素的半衰期,C 项错误;利用 γ 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不能对人体进行透视,因为
γ 射线对人体细胞有伤害,D 项错误.
3.(2017·山东淄博市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入射光的频率如何,只要该入射光照射金属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
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
电子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D.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的所有核子之间
答案 C
4.(多选)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C.对于同种金属,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Ek 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
D.发生光电效应后,再提高入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答案 BD
解析 光电流几乎是瞬间产生的,其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有关,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A 项错
误;设 Uc 为遏止电压,eUc=Ek=hν-W0,入射光的频率 ν 越大,遏止电压越高,B 项正确;
由 Ek=hc
λ -W0 可知 Ek 与 λ 不成反比,C 项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hν-W0 知,频率 ν
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 项正确.
5.(多选)(2017·山东烟台市模拟)如图 1 甲所示,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相同频率的
单色光,分别照射阴极材料为锌和铜的两个不同的光电管,结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图乙为
其中一个光电管的遏止电压 Uc 随入射光频率 ν 变化的函数关系图象.对于这两个光电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 1
A.因为材料不同,逸出功不同,所以遏止电压 Uc 不同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
C.两个光电管的 Uc—ν 图象的斜率不同
D.两个光电管的饱和光电流一定相同
答案 AB
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 Ek=hν-W0
又 eUc=Ek
联立得:eUc=hν-W0 即 Uc=hν
e -W0
e ,可知,入射光的频率相同,逸出功 W0 不同,则遏止
电压 Uc 也不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同,故 A、B 正确.由 Uc=hν
e -W0
e 可知,Uc-ν
图象的斜率 k=h
e=常数,所以两个光电管的 Uc-ν 图象的斜率一定相同,C 错误.虽然光
的频率相同,但是光强不确定,饱和光电流不一定相同.故 D 错误.
6.(2017·陕西宝鸡市二检)如图 2 所示是氢原子四个能级的示意图.当氢原子从 n=4 的能级
跃迁到 n=3 的能级时,辐射出 a 光;当氢原子从 n=4 的能级跃迁到 n=2 的能级时,辐射
出 b 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 2
A.a 光光子的能量大于 b 光光子的能量
B.a 光的波长大于 b 光的波长
C.a 光的频率大于 b 光的频率
D.在真空中 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 b 光的传播速度
答案 B
解析 氢原子从 n=4 的能级跃迁到 n=3 的能级时的能级差小于从 n=4 的能级跃迁到 n=
2 的能级时的能级差,根据 Em-En=hν 知,光子 a 的能量小于光子 b 的能量,所以 a 光的
频率小于 b 光的频率,故 A、C 错误.光子 a 的频率小于光子 b 的频率,则有 a 光的波长大
于 b 光的波长,故 B 正确;在真空中光子 a 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子 b 的传播速度,故 D 错
误.
7.(2017·福建省 4 月模拟)用波长为 λ0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
仅有波长分别为 λ1、λ2、λ3 的三条谱线,且 λ1>λ2>λ3,则( )
A.λ0=λ1
B.λ0=λ2+λ3
C.1
λ0=1
λ1+1
λ2
D.1
λ0=1
λ2+1
λ3
答案 C
解析 用波长为 λ0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波长分
别为 λ1、λ2、λ3 的三条谱线,因 λ1>λ2>λ3,则三条谱线中波长为 λ1 的频率最小,且 λ3=λ0,
h c
λ1+h c
λ2=h c
λ3=h c
λ0,化简,则有:1
λ0=1
λ1+1
λ2,故 A、B、D 错误,C 正确.
8.(2017·陕西咸阳市二模)已知类氢结构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 3 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
论可知( )
图 3
A.氦离子(He+)处于 n=1 能级时,能吸收 45 eV 的能量跃迁到 n=2 能级
B.大量处在 n=3 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只能发出 2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氦离子(He+)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比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辐射出光子
的波长大
D.若氦离子(He+)从 n=2 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从
n=4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释放的光子一定也能使该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 C
解析 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才能发生跃迁,从 n=1 跃迁到 n=2,吸收
的光子能量为 40.8 eV,故 A 错误.大量处在 n=3 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能发
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 B 错误.由题图可知,n=4 和 n=3 的能级差小于 n=3 和 n=2
的能级差,则从 n=4 跃迁到 n=3 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小于从 n=3 跃迁到 n=2 能级辐射的
光子能量,所以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比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辐射出光子的
频率低,波长大,故 C 正确.从 n=2 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量为-13.6 eV-(-54.4)
eV=40.8 eV,若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从 n=4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释放的光子能
量为-3.4 eV-(-13.6) eV=10.2 eV<40.8 eV,则不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故 D 错误.
9.(2017·全国卷Ⅰ·17)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
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10n.已知 21H 的质量为 2.013 6 u,32He 的质量为
3.015 0 u,10n 的质量为 1.008 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
A.3.7 MeV B.3.3 MeV
C.2.7 MeV D.0.93 MeV
答案 B
解析 根据质能方程,释放的核能 ΔE=Δmc2,Δm=2mH-mHe-mn=0.003 5 u,则 ΔE=0.003
5×931 MeV=3.258 5 MeV≈3.3 MeV,故 B 正确,A、C、D 错误.
10.(2017·黑龙江哈尔滨市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C.核泄漏事故污染物 Cs137 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13755 Cs→13756 Ba+
x,可以判断 x 为正电子
D.一个氢原子处在 n=4 的能级,当它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可发出 6 种频率的光子
答案 B
解析 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核反应方
程式 13755 Cs→13756 Ba+x 中 x 为电子 ;一个氢原子(不是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发出
3 种频率的光子.
11.(2017·江西赣州市模拟)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β 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是来自于原子的外层电子
B.—个氢原子处于 n=3 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能发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发生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
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
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增大
答案 C
解析 β 衰变中产生的 β 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
子释放出来.故 A 错误;一个氢原子处于 n=3 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最多
能发出 2 种不同频率的光,故 B 错误;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从某种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
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故 C 正确;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
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需吸收能量,所以原子总能量增大;氢原子
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轨道半径增大,根据ke2
r2 =mv2
r 知,电子的动能减小,故 D 错
误.
12.(2017·山东济宁市模拟)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
23592 U+10n→X+8936Kr+310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 原子核中含有 86 个中子
B.X 原子核中含有 144 个核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答案 B
解析 根据质量数守恒,则 X 的质量数:A=235+1-89-3=144,可知 X 原子核中含有 144
个核子;根据核电荷数守恒,得:Z=92-36=56,可知 X 原子核中含有 144-56=88 个中
子.故 A 错误,B 正确;在核反应的过程中,质量数是守恒的.总质量数既不减小,也不
增加.故 C、D 错误.
13.(多选)(2017·福建厦门市 3 月质检)静止的 21183 Bi 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衰变后运动轨迹如
图 4 所示,大小圆半径分别为 R1、R2,则下列关于此核衰变方程和两圆轨迹半径比值判断
正确的是( )
图 4
A.21183 Bi→20781 Tl+42He
B.21183 Bi→21184 Po+ 0-1e
C.R1∶R2=84∶1
D.R1∶R2=207∶4
答案 BC
解析 若是 α 衰变,则新核和 α 粒子向相反的方向射出,新核和 α 粒子偏转方向相反,做
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外切,由题意知,两圆内切,所以该核的衰变是 β 衰变,根据质量数
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写出衰变方程,所以选项 A 错误,B 正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求得半
径 R=mv
qB,又由于衰变前后动量守恒,即 m1v1+m2v2=0,从而求出半径之比为 84∶1,所
以选项 C 正确,D 错误.
14.(2017·福建宁德市 3 月质检)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
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它可
破坏细胞基因,提高患癌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 23994 Pu 的半衰期为 24 100 年,其衰变
方程为 23994 Pu→X+42He+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发出的 γ 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穿透能力很强
B.X 原子核中含有 92 个中子
C.8 个 23994 Pu 经过 24 100 年后一定还剩余 4 个
D.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 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不变
答案 A
解析 衰变发出的 γ 射线是频率很大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不带电.故 A 正确;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得,X 的电荷数为 92,质量数为 235,则中子数为 235-92=
143.故 B 错误;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 C 错误;在衰变的过程中,
根据质能方程知,有能量放出,则有质量亏损,不过质量数不变,故 D 错误.
15.(2017·湖南衡阳市第二次联考)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
A.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
既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
C.某原子核经过一次 α 衰变和两次 β 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 6 个
D.21083 Bi 的半衰期是 5 天,12 g 21083 Bi 经过 15 天后衰变了 1.5 g 21083 Bi
答案 B
解析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选项 A 错误;光
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既具有
能量,也具有动量,选项 B 正确;某原子核经过一次 α 衰变核内中子数减小 2;再经过两次
β 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再减小 2,故共减少 4 个中子,选项 C 错误;21083 Bi 的半衰期是 5 天,
12 g 21083 Bi 经过 15 天后还剩下 1.5 g 21083 Bi,选项 D 错误;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