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4.00 KB
- 2021-04-22 发布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
运动和力学实验
1.(福建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甲、乙、丙三位同学在使用不同的游标卡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分别如下:
甲同学:使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cm
乙同学:使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
丙同学:使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读数肯定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同学.
1.丙
2.(贵州省遵义四中2012届高三月考理综卷)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 mm,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 cm.
[来源:学科网ZXXK]
2. 8.470 mm(8.468~8. 472都给分) 2.060cm (每空3分)
3.(山东省曲阜一中2012届高三摸底考试)某同学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一薄金属圆板的直径D,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厚度d,示数如图所示。由图可读出D=________mm,d=________mm。[来源:Zxxk.Com]
4 5 6 7 8
3.50.80;3.774~3.778
4.(山东省曲阜一中2012届高三摸底考试)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纸带上共选择7个计数点A、B、
C、D、E、F、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他量得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纸带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1 .0m/s2.则:
①本实验中所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Hz;②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 m/s,BE间的平均速度= 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①50 ②0.25 0.40
5.(广西陆川县中学2012届高三段考理综卷)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在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由于不小心,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
(1)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填字母)
(2)纸带A上,打点1时重物的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该地区的地形可能为 (填“高山”或“盆地”)。
5.(每空2分,共8分)(1) C (2) 3.47 (3)9.00 (4)高山
6.(山东省曲阜一中2012届高三摸底考试)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
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来源:学,科,网]
6.B
7.(山西大学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测出了砝码的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g=9.8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
(2)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7.(1)图略(2) 0.248~0.262 N/m
8.(广东六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来源:学&科&网Z&X&X&K]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来源:学科网]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 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是 _________。
②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8.(1)CE (2)F′;B
9.(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届高三10月份阶段测试)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实验装置来探究合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0
1
2
0
10
cm
乙
连气源
甲
光电门2
滑块
遮光条
光电门1
刻度尺
h
(1)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可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用刻度尺测得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宽度d。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表达式v1= ;经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表达式v2 = ,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a= 。(以上表达式均用已知字母表示)。如图乙所示,若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其读数为 mm。
(2)为了保持滑块所受的合力不变,可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高度h(见图甲)。关于“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的高度h”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A.M增大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增大
B.M增大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
C.M减小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
D.M减小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减小
9.(1);;;8.15 (2)BC
10.(2012届·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小车
开关
打点计时器
干电池
沙桶
纸带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 。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下图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_____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单位:cm
4.04
0.72
2.74
1.63
10.(1)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2)0.19~0.20内均正确
11.(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届高三质检)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间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由纸带求得.(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图(c)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由图中数据求出小车加速度值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表中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
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间定量关系是;
次数
1
2[来源:学_科_网]
3
4
5
6
7
8
小车加速度a/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来源:Z。xx。k.Com]
0.30
小车质量m/kg
0.25[来源:学科网]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4.00
3.50
3.00[来源:学科网ZXXK]
2.5
2.00
1.40
1.00
0.60
F
O
a
图(d)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d),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 ;
(4)若实验中将小车换成滑块,将木板水平放置可测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要测出动摩擦因数μ,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实验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11.(1)0.510 (2)如图所示;a=1/(2m)(3)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
(4)砂和砂桶质量、木块的质量、以及对应的加速度;偏大
0
1/m /kg-1
a/m·s-2
12.(河南省开封高中2012届高三定位测试)光电计时器像打点计时器一样,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通过时的挡光时间。
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测量滑块和长1m左右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此外,在木板顶端P点还悬挂着一个重锤。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s和2.0×10-2s。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1)读出滑块的宽度d= 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均可求得,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 m/s。[来源:学。科。网]
(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仅提供一把米尺,为完成测量,除了研究、和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外,还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说明各量的物理意义,同时指明代表物理量字母)。
(4)用(3)中各量求解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用字母表示)。
13.(湖南省衡阳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起始点,A、B、C
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点,打点计时器通一50 Hz的交流电,用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测得OA=11.13 cm,OB=17.69 cm,OC=25.9 cm.记录的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应写成________ cm.在记数点A和B之间、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未画出.重锤的质量是0.5 kg.根据以上数据,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减少了________J,这时它的动能是________J(g=9.8 m/s2,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故得出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
13.25.90;0.867;0.85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14.(广西陆川县中学2012届高三段考理综卷)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试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导轨低端C点的距离,h表示A与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表示A ,B 两点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若将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运动至B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____ 。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__ 。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与s的关系式为= __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