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1 MB
- 2021-04-21 发布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
(
萌芽
)
王位世袭制
使政治权力由
“
传贤
”
变成
“
传子
”
;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
“
家国一体
”
,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秦朝
(
创立
)
皇帝制度:
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时期
发展历程
隋唐
(
完善
)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
明朝
(
强化
)
明太祖
废除丞相
,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
内阁
,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
(
顶峰
)
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
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时期
发展历程
周朝
实行
分封制
,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
“
天下共主
”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秦朝
废分封制,推行
郡县制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朝
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行
“
推恩令
”
,
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
“
七国之乱
”
,
“
推恩令
”
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
中期设
节度使
,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元朝
实行
行省制度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
废行省,设三司
,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时期
发展历程
夏、商、西周
世官制
①
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②
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战国、秦朝和汉初
军功爵制
①
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
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
两汉
察举制
①
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
②
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
“
孝廉
”
,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时期
发展历程
魏晋
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①
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定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
②
影响:推行初期,评定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隋、唐、宋、明、清
科举制
①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
,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②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时期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农业起源
①
经济作物: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②
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
③
耕作工具:石、木、骨器
④
土地制度: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周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①
耕作方式:石器锄耕
②
耕作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③
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④
经营方式: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时期
发展历程
春秋
战国
传统农业形成
①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②
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③
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④
经济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从秦汉
至宋元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①
耕作方式:牛耕普及
②
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
③
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④
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曹魏时出现翻车,唐朝出现筒车等
明清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①
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②
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人物
主张
孔子
将粮食看成是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
老子
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
墨子
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
商鞅
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出处
记载
《
田舍
》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
全唐诗补逸
》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
唐大诏令集
》
寺观广占田地
……
侵损百姓
《
全唐史
》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到秦汉
形成与发展
①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②
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时期
发展历程
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
发展与繁荣
①
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②
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
“
南青北白
”
两大系统
③
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
明清
辉煌与滞后
①
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
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
兴起、发展和繁荣
①商朝人善于经商
,
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②春秋战国时期,打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时期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
①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②
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①
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
②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③
出现柜坊和飞钱
时期
发展历程
宋元时期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①
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②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交子
”
③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④
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明清时期
继续繁荣,
“
商帮
”
出现
①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②
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③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
商帮
”
,如徽商和晋商
时期
发展历程
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
商鞅变法,首倡
“
重农抑商
”
——
产生
西汉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官营商业
——
严格
中唐以来
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
松动
明清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固守
时期
发展历程
海禁和闭关锁
国政策
明朝
海禁政策
①
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
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清朝
闭关锁国政策
①
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寸板不许下海
②
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时期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创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西汉
改造和独尊
①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
“
春秋大一统
”“
天人感应
”“
君权神授
”
等主张
②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时期
发展历程
宋明
转型与成熟
①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②
程朱提出
“
天理
”
,主张
“
存天理,灭人欲
”
,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
③
陆王主张
“
心
”
就是
“
理
”
;提出
“
心外无物
”“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
明清之际
批判与继承
①
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
“
存天理,灭人欲
”
的说教
②
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
“
天下为主,君为客
”“
工商皆本
”
的主张
③
顾炎武提出
“
经世致用
”
的主张
④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发展历程
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
“
蔡侯纸
”
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
;
木活字、金属活字
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外传
唐初硫磺伏火法;唐末用于军事;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元朝外传
完成时间
东汉
雕版:隋唐
活字:北宋
北宋
唐朝
历史作用
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军事实践、经济生活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
秦汉
奠基发展
①
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
②
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
《
诗经
》
,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时期
发展历程
从魏晋南北朝
到唐宋元
全面繁荣
①
文学: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
②
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③
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
④
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时期
发展历程
明清
承古萌新
①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
《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②
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
《
牡丹蕉石图
》
和清代郑板桥的
《
墨兰图
》
③“
国粹
”
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剧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
——
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