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1-04-21 发布
第8讲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艰难的共和之路
(1)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2)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确立:1875年宪法
产生方式
权力职责
议会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掌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总统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
(1)掌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
(2)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易错提醒 关于法国政体理解上的误区
(1)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出现的王朝大部分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封建王朝,比如法兰西第一帝国、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帝国等。
(2)法国近代的共和制与当代的共和制有所不同,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而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建立)开始,法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3.历史影响
(1)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
(2)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补缺 法国大革命
(1)背景
①波旁王朝专制统治,封建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尖锐。
②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启蒙思想传播。
③为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企图扩大税源。
(2)过程
①1789年,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宣示了新制度的原则。
②1791年,制定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
③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国王,成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掌权;处死路易十六。
④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实行恐怖政策,稳定内外局势;但造成内部分裂。
⑤1794年,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统治,结束恐怖统治;法国革命高潮阶段结束。
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帝国建立
(1)背景: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俾斯麦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
(3)结果: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君主立宪政体
产生方式
权力职责
皇帝
世袭制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等
宰相
由皇帝任命
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2)联邦政体
①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②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3.评价
(1)积极: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局限: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图示总结 德国1871年宪法的内容与特点
考点一 “一票共和”——法国的共和政体
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是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是美国。两种政体的差别是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政府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
针对练1 (2018·黑龙江哈三中高三考试题,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B.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D.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可知,总统并没有控制议会的权力,故A项错误;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系之内,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是议会而非总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立法权和行政权具有相互制约的特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可知,行政权并没有凌驾于立法权之上,故D项错误。
1.法国代议制政体确立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长期性、曲折性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过程示意图
①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
②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2)原因
①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②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③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④外部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及英国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2.法国1875年宪法所体现的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3)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
考点二 “议会粉饰门面”——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容克贵族地主
容克,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16世纪起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化,成为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纪下半叶联合后反动势力的支柱,是德国军国主义政策的主要支持者。
1.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成因
(1)特点
①只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②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③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通过的法案须经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
④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2)成因
①历史原因:德国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帝国成立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②现实原因:资本主义起步晚,发展不充分,软弱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同他国展开竞争。
针对练2 (2018·德州高三期末考试,22)下图为漫画《德国皇帝的木偶戏》,从中国特有的木偶戏角度来反映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漫画自后往前依次为帝国皇帝、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该漫画表明( )
A.帝国皇帝拥有巨大权力,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立法权控制行政权,皇帝与首相对议会负责
C.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之间分权与制衡
D.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相互独立,受控于皇帝
答案 A
解析 根据漫画,德意志帝国皇帝手中操纵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如同玩弄提线木偶,说明皇帝处于国家权力中心,故A项正确。
2.法、德代议制的比较
比较项
法国共和制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德意志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权力
掌握国家实权(行政权)
掌握国家实权
政府首脑
总统
宰相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总统对议会负责
政府宰相不对议会负责
政府的产生
经众议院同意,总统任命
由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的中心
议会
皇帝和宰相
材料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1
德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
德国的现代化是在容克贵族的领导下进行的
角度2
容克贵族领导德国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角度3
容克贵族领导德国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答案 角度2:德国在容克贵族的领导下,实现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德国经济腾飞。
角度3:在容克贵族领导下的现代化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材料 这部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保皇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其中有75名终身职议员),因而这一宪法也同样适合于君主制。一旦保皇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显然这是一部各有打算的共和派、保皇派双方为求得一时的安定而制定的临时性宪法。但让人多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是,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成为迄今为止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据吕一民《法国通史》
发现问题:法国1875年宪法具有特殊性和临时性,但在法国历史上却使用时间最长。
思考:1875年宪法“成为迄今为止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这说明了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史料
图一 图二
图一:木桶的木条是德意志各邦,箍木桶的铁条指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各项法令:《银行法》《货币法》《度量衡法》等。
图二:年老的俾斯麦仍然身手不错,德国的经济如同俾斯麦的杠上动作一样,迅速腾飞。
——以上均选自《西方漫画史》
辨析史料:(1)以上属于历史漫画。历史漫画往往以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对政治事件、经济状况、生活百态等加以展现、鞭挞、讽喻。通过艺术话语的历史转换,这些漫画所展现的场景或要表达的思想、观念和认识,便构成了重要的历史素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漫画之于历史的特殊作用逐渐为史学家所注意,因此也成为史料的来源。(2)解读历史漫画要明确漫画的主题;要注意遵循全景与细节并举、画内与画外兼顾、观察与探究相结合的原则;要注意漫画中及漫画外的文字说明。(3)上面漫画中,要特别注意各项法令“箍木桶”的含义及经济“迅速腾飞”的含义。这些信息说明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适应并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应用: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 )
A.属于艺术作品,基本无史料价值
B.内容虚构、夸张,与史实不符
C.有史料价值,可用来研究德国19世纪末期的现代化
D.可作为史料,佐证“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答案 C
1.(2017·课标全国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
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 C
解析 “十字街头”“平民大众”“被告”等反映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国民公会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无法体现“三权分立”;1793年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既是法庭又是被告”与“法律至上”理念不符,故A、B、D三项错误。
[备考导航] 复习时要适当关注教材中涉及到的“非重点”内容。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主要内容是法国和德国的宪法,但是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的统一也应该关注。
2.(2016·课标全国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针对“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情况戴高乐总统采取措施,其结果是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择A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就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两党制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
3.(2013·课标全国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C、D三项;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所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1.(2019·茂名联考,33)1850年时巴斯夏这样描述祖国的种种乱象:“一贯性的反对、议会斗争、街头起义、革命、意想不到的变故、小集团、幻想、人人可以提出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治理的要求……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这反映出法国( )
A.政治动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工业革命发展缓慢成果不能共享
C.人们受启蒙思想影响渴望民主政治
D.外敌入侵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结合所学,说明法国大革命的乱象,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故A项正确。
2.(2018·烟台高三月考)有人评价某宪法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由此可知,该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D
解析 英国的《权利法案》并不是宪法,故A项错误;美国的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是明显的总统制共和制,故B项错误;《拿破仑法典》不是宪法,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和民主派激烈斗争的结果,其中有关共和的唯一内容也是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故D项正确。
3.(2019·太原模拟)1798年前后,有人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
A.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B.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C.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D.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答案 B
解析 18世纪中叶启蒙思想在法国达到高潮,所以说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意在说明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循序渐进,故B项正确;是激进派使用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制造了动荡,故C项错误;法国革命群众积极性高涨,故D项错误。
4.(2018·四川全国卷冲刺演练一,34)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
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答案 B
解析 材料未涉及德意志统一,与材料中“近代普鲁士”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容克贵族”,但未涉及资产阶级力量,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近代普鲁士”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德意志统一,故D项错误。
5.1896年7月1日,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德国民法典》,其中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联邦议会具有独立的立法权
B.注重保护容克贵族阶层的利益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
D.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
答案 D
解析 “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表明注重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想,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湖南六校4月联考,3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
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再结合1875年宪法的相关信息,可知反对者认为部长副署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作用,原因在于总统掌握行政权,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部长是由总统任免的,故C项正确。
2.(2018·齐鲁名校冲刺模拟一,33)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B.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C.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
D.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答案 C
解析 “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可见是通过教育来强化共和意识,故C项正确。
3.(2019·安庆模拟)在很长一段时间,革命这个词意味着“动乱”。而在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由可咒的“动乱”变为普天之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也就成为历史上第一批敢于公开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的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各阶级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B.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革命’由可咒的‘动乱’变为普天之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可知从人们认为推翻君主是动乱到认为推翻君主是神圣权利是因为人们觉得主权在民,推翻暴君理所当然,故B项正确。
4.(2019·乐山一模,34)1871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
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
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由于保皇派内部分化和共和制度更符合当时的需要,故C项正确。
5.(2018·资阳一模,33)法国思想家贡斯当指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法庭根据情绪和良心来断定罪行,这是对权力的放任,因为“程序构成了一道安全屏障,省略程序就是削弱或撤除这道安全屏障”。贡斯当旨在说明( )
A.法国大革命存在多数人暴力
B.需要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C.司法正义与公共安全很重要
D.民主政治建设尚需时日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强调的是程序的重要性,A项表述并未体现主题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牵涉的是法律中程序的重要性,并未提到人的彻底解放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牵涉的是法律中的司法问题,并未牵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故D项错误。
6.(2018·肇庆一模,34)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了宪法,共和派(特别是激进共和派)原本希望建立更能体现“民主”色彩的一院制议会,但最后还是确立了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这体现了( )
A.当时各派的妥协
B.当时各派不满意该宪法
C.当时法国政治环境复杂
D.宪法的不稳定性
答案 A
解析 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反映当时各派对宪法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1875年宪法确立的场景,没有描述当时法国的政治环境,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1875年宪法确立,并未提出其之后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7.(2018·马鞍山模拟)1792年,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马斯·潘恩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此举表明法国( )
A.支持美国进行独立战争
B.对美国政体的完全接受
C.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
D.追求自由反对殖民主义
答案 C
8.(2018·宣城模拟)下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这一作品( )
A.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
B.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
C.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
D.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完成统一,并形成了统一的联邦制,故A项错误;图片反映了普鲁士军盔下,对德国民众的保护,故B项错误;“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9.(2018·钦州模拟)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政治,历史学家布拉赫尔认为:“德帝国实行的是逆时代而动的君主制的半专制主义。”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德国( )
A.皇帝是国家元首 B.首相主持政府
C.议会是立法机构 D.皇帝主宰议会
答案 D
解析 皇帝是国家元首说明不了是半专制,故A项错误;首相主持政府体现不了专制,故B项错误;议会享有立法权,体现不了专制,故C项错误;皇帝主宰议会体现行政控制了立法,体现了专制主义,故D项正确。
10.(2018·大庆模拟)1883年6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疾病保险法》,随后社会保障类立法在帝国议会都获得通过并实施。其适用范围包括全国所有工业人口,具有强迫性质,各种保险由国家直接筹备和管理,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分级机构来管理,甚至分担部分保险费的开支。由此创建的国家福利使当时的德国( )
A.权力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B.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C.助长了民族主义的情绪
D.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德国的福利政策的适用范围和保障措施都对低收入阶层十分有利,故该措施会缓解社会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
11.(2019·泉州模拟)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
A.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说明立法权对行政权有一定的制约,故D项正确。
12.(2018·惠州4月模拟,33)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作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作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德国的军国主义,并未体现其代议制民主的缺陷,故A错误;材料只是讲德国社会的一种氛围,军人地位高,军国主义色彩浓,体现不出其军事实力强大,故B项错误;材料中社会各群体均以军官身份为荣,凸显了军国主义色彩,体现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延续,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德国社会的一种氛围,军人地位高,军国主义色彩浓,体现不出国家的对外扩张,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烟台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在与欧洲其他强国的争霸过程中,特别是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法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而漫长。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式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革命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与西欧许多国家相比,德意志的现代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向现代的迈进。在德意志的现代化启动和展开过程中,普鲁士——德国的统治集团始终发挥了主导的作用:其中的远见卓识者为了维护传统统治体制,一场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现代化,由此形成了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三 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政治现代化以革命方式展开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和现实传统”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鲁士在德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主导作用,并且分析这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是如何“维护传统统治体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创造性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近代欧美各国不同政治走向的共性因素。
答案 (1)基础: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展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主张广为流传。
传统: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2)作用: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
维护传统: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由容克贵族和君主掌握实权、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3)记录:建立总统制共和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
(4)因素:深受历史传统和国情的影响。
14.(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大革命是“罗马时期以来欧洲最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它不是地区性的事件,其影响所及,不仅在于法国人民,且在于欧洲及全世界。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原则在十九世纪甚至更后的时期支配了欧洲的政治。
当法国大革命开启了一个政治新时代的时候,另一场革命正在改变欧洲大陆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就是工业革命。它不像法国大革命那样波澜壮阔,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它只是温和的改良运动。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势头迅猛,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就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来讲,恐怕只有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大发展能与之相提并论。
——据[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等
解读材料,围绕“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事件”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一:法国大革命具有世界影响。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传播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
示例二:工业革命改变人类进程。
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促成了人类社会的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解析 解读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分别是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选取其中一个历史事件,结合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等史实,进行论述说明。
相关文档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2021-04-21 03:10:0210页
-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2021-04-21 02:34:026页
-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2021-04-21 02:26:084页
-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必2021-04-21 02:06:348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中国特色2021-04-21 01:23:2423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2021-04-21 01:12:377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中国近2021-04-21 01:05:3910页
-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2021-04-20 22:25:237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2021-04-20 21:40:325页
- 2020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主题262021-04-20 21:39:20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