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6 MB
- 2021-04-19 发布
第
2
节 离子反应
-
2
-
-
3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电解质及其电离
1
.
电解质
电离
强电解质
强酸
强碱
弱电解质
弱酸
弱碱
水溶液
融
熔
-
4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2
.
电解质的电离
微点拨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一定都是化合物
,
某些导电的单质和水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
电解质一定是指自身电离生成离子的化合物
,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
,
但溶液中的离子不是它自身电离产生的
,
不属于电解质
,
如
CO
2
、
SO
2
、
NH
3
、
SO
3
等是非电解质。
自由移动离子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水溶液中
-
5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③
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如
Al(OH)
3
的电离方程式为
。
-
6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②
多元弱酸酸式盐
,
第一步完全电离
,
其余的部分电离。如
NaHCO
3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
7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自我诊断
1
.
某物质溶于水所得的溶液能导电
,
该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
2
.
某物质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弱
,
该物质一定是弱电解质吗
?
提示
:
不一定
,
如
Cl
2
的水溶液能导电
,
但
Cl
2
不是化合物
,
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
,
也不是非电解质。再如
CO
2
、
SO
2
、
NH
3
的水溶液也能导电
,
但导电的原因并不是
CO
2
、
SO
2
、
NH
3
分子电离产生离子而导电
,
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
H
2
CO
3
、
H
2
SO
3
、
NH
3
·
H
2
O
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
故
CO
2
、
SO
2
、
NH
3
是非电解质。
提示
:
不一定。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溶液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
,
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很弱
,
浓度较大的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可能比较强。
-
8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3
.
判断正误
,
正确的打
“
√
”,
错误的打
“×”
。
(1)
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
,
所以稀硫酸是强电解质。
(
)
(2)NaCl
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
)
(3)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
,
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
)
(4)CaO
是强电解质
,
是因为它的水溶液能导电。
(
)
(5)HClO
是弱电解质
,
但
NaClO
是强电解质。
(
)
(6)BaSO
4
的水溶液不易导电
,
但
BaSO
4
是强电解质。
(
)
答案
:
(1)×
(2)×
(3)×
(4)×
(5)
√
(6)
√
-
9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4
.
今有
12
种物质
:
①
Al
②
稀硝酸
③
HNO
3
④
液氨
⑤
CO
2
⑥
空气
⑦
NaCl
⑧
CaCO
3
⑨
NaHCO
3
⑩
酒精
Al
2
O
3
石墨。
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
,
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序号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②⑥
③
⑦⑧⑨
⑧
④⑤⑩
①
-
10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考向
电解质及其电离
典例
(2020
湖北咸宁模拟
)
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
,
弱电解质微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B.
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
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1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易错警示
①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
如
Cu
、
NaCl
溶液。
②
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
如固态
NaCl
、液态
HCl
等
;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
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③
电解质溶于水和加热熔融时破坏的化学键不一定一样
,
溶于水破坏离子键和某些共价键
,
而加热熔融只破坏离子键。
-
12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对点演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
,
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B.
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强
C.NaHSO
4
在水溶液及熔融状态下均可电离出
Na
+
、
H
+
、
D.NH
3
属于非电解质
,
但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三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
,SO
3
是非电解质
,A
项错误
;
离子数目多的溶液
,
离子浓度不一定大
,
离子所带电荷数不一定多
,
其导电能力不一定强
,B
项错误
;NaHSO
4
在熔融状态下只能电离出
Na
+
、
HS
,C
项错误
;NH
3
是非电解质
,
但其溶于水后可形成电解质
NH
3
·
H
2
O,
其溶液能导电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3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深度指津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思维导图
-
14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1
.
离子反应
(1)
定义
:
的化学反应。
(2)
实质
:
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或浓度发生
。
(3)
类型
: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
改变
难溶
难电离
挥发性
-
15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2
.
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
用
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
书写步骤
:
以
CaCO
3
与盐酸的反应为例。
(3)
意义
: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
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
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为
。
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
-
16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3
.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1)
易溶、易电离的物质
(
可溶性强电解质
,
包括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
;
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单质、氧化物均用化学式表示。
(2)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
,
浓硫酸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
,
而浓硝酸、浓盐酸要拆写成离子形式。
(3)
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
,
如
NaHCO
3
不能
(4)
氨水作为反应物写为
NH
3
·H
2
O;
作为生成物
,
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
,
写为
“NH
3
↑+H
2
O”
。
-
17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5)
拆写时
,
微溶物的澄清溶液要写成离子形式
;
呈浑浊状态或沉淀时要写成化学式
,
如澄清石灰水表示为
“Ca
2+
+2OH
-
”,
而石灰乳表示为
“Ca(OH)
2
”
。
-
18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4
.
强化记忆盐、碱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
;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
;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
微溶物有四种
;
强碱都易溶
,Ca(OH)
2
是微溶。
说明
(1)
四种微溶物是指
Ag
2
SO
4
、
CaSO
4
、
MgCO
3
、
Ca(OH)
2
。
(2)AgCl
、
AgBr
、
AgI
、
BaSO
4
及微溶的
CaSO
4
、
Ag
2
SO
4
都难溶于稀强酸。
微点拨
(1)
浓盐酸
(
约
35%)
、浓硝酸
(
约
69%)
中含有的水足以保证其电离
,
在离子方程式中写离子符号
,
而在浓硫酸
(
约
98%)
中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
,
写化学式。
-
19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5
.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
(1)“
一查
”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
20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
21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
22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微点拨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思维流程
-
23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自我诊断
1
.
离子方程式
:H
+
+OH
-
=H
2
O
能表示所有强酸与强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吗
?
提示
:
不能。
H
+
+OH
-
=
2
O
只表示强酸与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反应
,
如
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等
;
但
Ba(OH)
2
溶液与稀
H
2
SO
4
的反应就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H
+
+OH
-
=
2
O
表示。
-
24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答案
:
(1)×
(2)×
(3)×
(4)×
(5)
√
(6)×
(7)×
(8)×
-
25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3
.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钠与水的反应
:
(2)
氯气与水的反应
:
(3)
实验室用
MnO
2
和浓盐酸共热制取
Cl
2
:
(4)
向
AlCl
3
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
:
(5)
向
Al
2
(SO
4
)
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
-
26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6)
碳酸钙中加入醋酸溶液
:
(7)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
(8)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
(9)FeCl
3
溶液与铜的反应
:
(10)
向
NaAlO
2
溶液中通入足量
CO
2
:
-
27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考向
1
根据题设条件判定离子方程式正误
典例
❶
(2019
江苏化学
,7)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28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易错警示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
“
陷阱
”
(1)“
拆分
”
陷阱。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
,
常常设置物质是否能
“
拆分陷阱
”,
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分。在复习时
,
应熟记常见的弱电解质、难溶电解质及常见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2)“
守恒
”
陷阱。离子方程式除符合质量守恒外
,
还应符合电荷守恒
,
做题时往往只注意质量守恒
,
而忽略了电荷守恒
,
这也是命题者经常设置的
“
陷阱
”
。
-
29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3)“
原理
”
陷阱。离子反应应符合客观事实
,
如
Fe
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应生成
Fe
2+
,
金属和氧化性酸反应不生成
H
2
;
同时还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忽略隐含反应
,
不符合配比关系
,“ ”“ ”
使用不正确以及反应条件书写不完整等。
(4)“
量比
”
陷阱。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
,
做题时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
,
命题者往往设置
“
离子方程式合理
,
但不符合相对量
”
关系的陷阱。突破
“
陷阱
”
的方法一是审准
“
相对量
”
的多少
,
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题设量的关系。
-
30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对点演练
1
(2019
天津理综
,2)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31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考向
2
根据题目信息书写离子方程式
典例
❷
(2020
广东中山模拟节选
)
研究水体中碘的存在形态及其转化是近年的科研热点。
I
-
与
I
2
在水体和大气中的部分转化如图所示。
(1)
水体中的
I
-
在非酸性条件下不易被空气中的
O
2
氧化
,
原因是
2H
2
O+4I
-
+O
2
2I
2
+4OH
-
的反应速率慢
,
反应程度小。
①
I
-
在酸性条件下与
O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
在酸性条件下
I
-
易被
O
2
氧化可能的原因是
。
-
32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2)
有资料显示
:
水体中若含有
Fe
2+
,
会对
O
3
氧化
I
-
产生影响。为检验这一结论
,
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
分别将等量的
O
3
通入到
20 mL
下列试剂中
,
一段时间后
,
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已知每
1 mol O
3
参与反应
,
可生成
1 mol O
2
。
-
33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①
a
=
。
②
A
中反应为可逆反应
,
其离子方程式为
。
③
C
中溶液的
pH
下降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
-
34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
35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对点演练
2
根据有关信息
,
写出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
(1)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催化反硝化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催化反硝化法中
,H
2
能将
N
还原为
N
2
。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利用
I
2
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成
H
2
SO
3
,
然后用一定浓度的
I
2
溶液进行滴定
,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
(LiCoO
2
)
、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
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
其中一步工艺流程为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
“
正极碱浸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6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4)Fe
的一种含氧酸根
Fe
具有强氧化性
,
在其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
溶液变为黄色
,
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
向菱镁矿
(
主要成分为
MgCO
3
,
含少量
FeCO
3
)
中首先加入稀硫酸
,
过滤后
,
再加入
H
2
O
2
。
①
MgCO
3
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
加入
H
2
O
2
氧化时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
硫与热的
NaOH
溶液反应
,
产物中元素的最高价态为
+4
价
,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7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
38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离子共存与推断
1
.
离子共存的本质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
就是指离子之间
;
若离子之间能
,
则一般不能大量共存。
2
.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种类型
(1)
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
离子间因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离子组有
:H
+
与
;
与
Mg
2+
、
Al
3+
、
Cu
2+
、
Fe
2+
、
Fe
3+
等
;Ag
+
与
、
Br
-
、
I
-
等
;
与
Ba
2+
、
Ca
2+
、
Ag
+
等。
不发生任何反应
发生反应
OH-
Cl-
-
39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②
离子间因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离子组有
:
与
OH
-
、
CH
3
COO
-
、
F
-
、
ClO
-
等。
(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H
+
H
+
Al
3+
-
40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4)
发生络合反应。
离子间因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
如
Fe
3+
与
能反应生成络合物
,
该反应通常还可以作为检验
Fe
3+
的实验依据。
微点拨
注意一些溶液的酸、碱性的不确定性
,
如以下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①
与铝粉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
;
②
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c
(OH
-
)=1×10
-12
mol
·
L
-1
的溶液
;
③
与
NH
4
HCO
3
反应能产生气体的溶液。
SCN
-
-
41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3
.
三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①
检验方法。
②
排除干扰。
-
42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①
检验方法。
②
排除干扰。
-
43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3)Fe
2+
的检验。
①
溶液中只含
Fe
2+
,
可用
KSCN
溶液和氯水检验
,
不考虑干扰问题。
②
溶液中含
Fe
2+
、
Fe
3+
,
不含
Cl
-
时
,
可加入酸性
KMnO
4
溶液
,
溶液褪色
,
说明溶液中含有
Fe
2+
,
不能用
KSCN
溶液和氯水
,
原因是
Fe
3+
会形成干扰。
③
溶液中含有
Fe
2+
、
Fe
3+
、
Cl
-
时
,
可通过加入
K
3
[Fe(CN)
6
](
铁氰化钾
)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Fe
2+
,
不能用酸性
KMnO
4
溶液
,
原因是
Cl
-
也能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Cl
-
能形成干扰。
-
44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自我诊断
1
.
判断下列四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
并说明原因。
-
45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2
.
判断正误
,
正确的打
“
√
”,
错误的打
“×”
。
-
46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答案
:
(1)×
(2)×
(3)×
(4)×
(5)×
(6)
√
(7)×
-
47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3
.
对下列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做出评价。
-
48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答案
:
①
Fe
3+
对
H
2
O
2
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
可促进
H
2
O
2
的分解
,
不能大量共存
-
49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考向
1
离子共存
典例
❶
(2019
江苏化学
,4)
室温下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50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易错警示
(1)
要注意题干要求
,
审清关键词
,
如
“
能不能
”“
一定
”“
可能
”“
一定不能
”“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
”
等
;
其次对
“
无色透明
”
的理解
,“
无色
”
对应
“
有色
”,
应掌握常见有色离子
,“
透明
”
对应
“
浑浊
”,
应掌握常见的沉淀反应
,
另外还需特别关注一些限定或隐含条件
,
特别是一些酸、碱性的变相说法。
-
51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对点演练
1
(2020
福建厦门调研
)
下列各组粒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
且加入或通入试剂
X
后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52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考向
2
离子检验
典例
❷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相同的无色溶液
,
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
由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53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答题模板高考中有关离子检验的答题模板
例如
,
检验某溶液中含有
Fe
2+
而不含
Fe
3+
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
滴加几滴
KSCN
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
H
2
O
2
溶液
(
或新制氯水
),
溶液变为红色
,
说明溶液中含有
Fe
2+
而不含
Fe
3+
。
-
54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对点演练
2
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Ba
2+
:
取少量待测液
,
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
,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
,
则溶液中含有
Ba
2+
B.
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
,
选用的试剂可以是酸性
KMnO
4
溶液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55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考向
3
离子推断
典例
❸
(2020
陕西汉中调研
)
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
Na
+
、
一份加入过量的
Ba(NO
3
)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分离滤液和沉淀。向白色沉淀中滴入过量盐酸
,
所得溶液澄清
;
向滤液中滴加
AgNO
3
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第二份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下列关于该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定是
K
2
CO
3
和
NaCl
B.
可能是
Na
2
CO
3
和
KCl
C.
可能是
Na
2
SO
4
和
Na
2
CO
3
D.
一定是
Na
2
CO
3
和
NaCl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56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方法技巧
离子推断的四项基本原则
-
57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A.
该溶液中肯定不含
Ba
2+
B.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
溶液中的阴离子会减少一种
C.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
,
滤出沉淀
,
洗净灼烧后最多能得
8.0 g
固体
D.
该溶液中除水电离出的
OH
-
、
H
+
之外所含离子是
Na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58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深度指津
离子大量共存的分析方法
(1)
抓住关键词语。如
“
一定大量共存
”“
可能大量共存
”
或
“
不能大量共存
”
等。
(2)
理解两大条件。若溶液可能呈强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时
,“
可能大量共存
”
的含义是在两种条件下只要有一种能大量共存即符合题目要求。
“
一定大量共存
”
的含义是两种条件下离子均能大量共存才符合题目要求。
(3)
警惕几种隐含情况。
①
含有大量
Fe
3+
的溶液
,
隐含是酸性溶液
,
并具有强氧化性。
②
含有大量
N
的溶液
,
隐含酸性条件下具有
-
59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4)
分析离子间发生的反应
结合题给条件和离子种类分析所给离子之间能否发生以下反应
:
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
(
如
Fe
3+
与
SCN
-
的反应
)
等。
-
60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网络构建
-
61
-
自主预诊
考向突破
核心速记
1
.
电解质相关概念判断的
2
个依据
(1)
以化合物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
以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判断强、弱电解质。
2
.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
4
个步骤
写
——
拆
——
删
——
查。
3
.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
6
个方面
(1)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
是否正确使用符号
(3)
是否正确拆分
(4)
是否写全所有反应
(5)
是否符合
“
量
”
的关系
(6)
是否满足守恒规律
4
.
不能大量共存的
4
种情况
(1)
复分解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3)
完全相互促进水解
(4)
络合反应
-
62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
用量改变型
”
和
“
信息给予型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
一般在填空题中出现较多
,
主要考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常结合化工生产流程进行考查。除考查教材所涉及的常见的重要反应外
,
越来越注重结合新信息书写陌生离子方程式的考查
,
另外还应关注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素养提升
-
63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一、
“
用量改变型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典例
❶
按用量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
铝盐过量
:
强碱过量
:
素养提升
-
64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命题点
1
连续反应型离子方程式书写
——“
分步分析法
”
(1)
反应特点
:
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与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导致其离子方程式与用量有关。
(2)
书写模型
:
首先分析判断出物质过量与否
,
再根据原理书写。
素养提升
-
65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典例
❷
按用量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NH
4
Al(SO
4
)
2
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
NaOH
不足
:
;
n
[NH
4
Al(SO
4
)
2
]
∶
n
(NaOH)=1
∶
4:
;
NaOH
足量
:
。
素养提升
-
66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命题点
2
反应先后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强者优先法
”
(1)
反应特点
:
某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
,
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反应
,
但因反应顺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
,
又称为竞争型反应。
(2)
书写模型
:
依据
“
竞争反应
,
强者优先
”
的规律
,
解决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
,
解答时先确定出先后反应的离子
,
再分步书写出离子方程式。
素养提升
-
67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典例
❸
按用量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aHCO
3
溶液与
Ca(OH)
2
溶液反应。
NaHCO
3
不足
:
;
NaHCO
3
过量
:
。
素养提升
-
68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命题点
3
物质配比型离子方程式书写
——“
少定多变
”
法
“
定
1
法
”
书写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将少量物质定为
“1 mol”,
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
,
则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组成之比相符。
(2)
依据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
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
素养提升
-
69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典例
❹
按用量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向
FeBr
2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
2
:
(2)
向
FeBr
2
溶液中通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氯气
:
(3)
向
FeBr
2
溶液中通入足量
Cl
2
:
素养提升
-
70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命题点
4
氧化还原反应型
——“
假设定序
”
法
(1)
反应特点
: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
,
按
“
先强后弱
”
的顺序书写
,
即氧化性
(
或还原性
)
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
氧化性
(
或还原性
)
弱的后发生反应。
(2)
解题模型
第一步是确定反应的先后顺序
(
氧化性
:HNO
3
>Fe
3+
,
还原性
:I
-
>Fe
2+
>Br
-
),
如向
FeI
2
溶液中通入
Cl
2
,I
-
先与
Cl
2
发生反应。
第二步是根据用量判断反应发生的程度
,
如少量
Cl
2
与
FeI
2
溶液反应时只有
I
-
与
Cl
2
反应
:2I
-
+Cl
2
=2Cl
-
+I
2
。足量
Cl
2
与
FeI
2
溶液反应时
,
溶液中的
I
-
和
Fe
2+
均与
Cl
2
发生反应
:2Fe
2+
+4I
-
+3Cl
2
=2Fe
3+
+2I
2
+6Cl
-
。
第三步是用
“
少量定
1
法
”
书写离子方程式
,
即将
“
量
“
少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定为
“1”
进行书写。
素养提升
-
71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二、信息给予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典例
❺
(2019
高考题组合
)
(1)
将氨水和
NH
4
HCO
3
溶液混合
,
可制得
(NH
4
)
2
CO
3
溶液
,
其离子方程式为
。
(2)
以重晶石
(BaSO
4
)
为原料
,
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
:
-
72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①
在回转炉中重晶石被过量焦炭还原为可溶性硫化钡
,
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回转炉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
,
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其转化为
CO
2
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的
“
还原料
”,
会逸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
且水溶性变差。其原因是
“
还原料
”
表面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
填化学式
)
。
③
沉淀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73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
74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命题点
5
信息给予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陌生情境中的离子方程式时
,
要有效地接受、吸收
,
整合题目信息
,
推断并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
然后再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得失电子守恒规律
(
氧化还原反应
)
、电荷守恒规律
,
遵循
“
先电子、再电荷、后原子
”
的顺序配平。
-
75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书写模型
-
76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1
.(2020
湖北咸宁月考
)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77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2
.
将足量的
CO
2
不断通入
KOH
、
Ba(OH)
2
、
KAlO
2
的混合溶液中
,
生成沉淀与通入
CO
2
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78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3
.(2020
吉林长春调研
)
从铝土矿
(
主要成分是
Al
2
O
3
,
含
SiO
2
、
Fe
2
O
3
、
MgO
等杂质
)
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
:
已知
SiO
2
在
“
碱溶
”
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
79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验证滤液
B
含
Fe
3+
,
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
(
填试剂名称
)
。
(2)
滤液
E
、
K
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学式
),
写出该溶质的一种用途
。
(3)
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
Al
3+
的离子方程式为
。
(4)
若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了
Si ,
则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
滤液
D
中通过量
CO
2
产生沉淀
F
的离子方程式为
。
-
80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答案
:
(1)
硫氰化钾溶液
(
或苯酚溶液等
)
(2)NaHCO
3
制纯碱或作发酵粉
-
81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解析
:
由工艺流程甲可知
,
铝土矿与盐酸反应得固体
A
和滤液
B,
则固体
A
为
SiO
2
,
滤液
B
含有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等
,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可推知沉淀
C
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镁
,
滤液
D
中含有偏铝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
所以向滤液
D
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
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
,
则沉淀
F
为
Al(OH)
3
,
滤液
E
中含有
NaCl
、
NaHCO
3
;
根据工艺流程乙可知
,
铝土矿中的
Al
2
O
3
、
SiO
2
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
结合题意可知固体
X
为
Fe
2
O
3
、
MgO
、铝硅酸钠等
,
滤液
Y
的主要成分为偏铝酸钠
,
向滤液
Y
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
Z
为
Al(OH)
3
,
滤液
K
中主要含有
NaHCO
3
,
据此分析。
(1)
要检验滤液
B
中含有
Fe
3+
,
可加入硫氰化钾溶液
,
溶液变为血红色
;
也可加入苯酚溶液
,Fe
3+
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
,
溶液为紫色。
(2)
由分析可知滤液
E
、
K
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NaHCO
3
,NaHCO
3
的用途很多
,
如治疗胃酸过多、发酵剂、灭火剂等。
-
82
-
素养解读
案例探究
方法规律
案例探究
素养提升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2021-04-19 21:50:40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合物2021-04-19 21:39:589页
-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子结构与2021-04-19 21:17:169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水的电离和2021-04-19 20:56:148页
- 2021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有2021-04-19 20:33:0918页
-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合物2021-04-19 20:11:2817页
- 全国通用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2021-04-19 20:03:097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基2021-04-19 19:46:1527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苏教版) 离2021-04-19 19:39:467页
-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选考题型突2021-04-19 19:29:38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