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1-04-19 发布
专题 03 地理表分析
2016 年 2 月 23 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推产品进
行产业化开发。下面是我国马铃薯面积分布图和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经验丰富 B.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
C.西南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 D.西南地区饮食偏好马铃薯
2. 上图中四地马铃薯的生长季节与西南地区大春马铃薯最接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 B
2. A
【解析】
长季节与西南地区大春马铃薯最接近,也是一年一熟,春种秋收,所以 A 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下表为影响 M 城市房价的因素及权重,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3.交通条件因素在房价的影响权重比较低,最可能是因为
A.城市规模较小 B.城市人口密度大
C.城市繁华 D.城市路网发达
4.有关 M城市房地产管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环境质量
B.人口状况对二手房和新房影响差异小
C.市场供求对新房房价影响最大
D.地理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大
【答案】
3.D
4.A
【解析】
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较小。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
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格为该州“水银行”交
易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5.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1993 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答案】
5.B
6.D
【解析】
考点:资源跨区域调配。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7.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答案】
7. A
【解析】
7. 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管理的手段。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
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8.东北地区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 15km
9.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10.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①三江平原—气候
②松嫩平原—土地
③鞍山—石油
④大连—交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8.C
9.D
10.D
【解析】
根据同一经线上两点纬度相隔 1°的两点之间的经线长度约为 111 千米,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经线长,然后结
合纬度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纬度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可计算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
不超过 15km,D 错误。故答案选 C 项。
9.该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重心移动的原因。中西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仅
根据资料无法判断,A错误;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会使人口向东北地区移动,但是人口重心移动趋势向
西南,B 错误;主要原因是由于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促使人口向南迁移,D正确,
C错误。故选 D项。
10.该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三江平原气候寒冷,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分布并不密集,①错误;
松嫩平原土地面积辽阔,土壤肥沃,商品农业发达,吸引了人口集聚,②正确;鞍山利用丰富的铁矿资源
发展了钢铁工业,吸引大量人口集聚,③错误;大连临海,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枢纽,吸引
了大量人口集聚,④正确。所以②④正确,选项 D 正确。
考点:人口中心的变化,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读下表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11.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2.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1.B
12.C
【解析】
12.根据经纬度,海拔分析,乙地位于云贵高原,因纬度较低,冬季不冷。海拔较高,夏季不热。气候终
年温和,四季如春。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③,C 对。①②夏季气温高,A、B 错。④冬季气
温低,D 错。
考点:经纬度定位,区域分布位置,区域气温特征。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
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差值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13.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C.林地 7、8 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14.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③减弱噪声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①② B.②⑤ C.③④D. ③⑤
【答案】
13.C
14.C
【解析】
14.该片林地位于学校和高速公路之间,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弱噪声、吸烟滞尘,③④对。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林地分布在河流上游,①②错。林地防风固沙作用,主要是在西北干旱区,⑤错。C对,A、B、D错。
考点:读图能力,月均温差,林地的主要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
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16.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
来的。下图为 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
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
15.C
16.A
【解析】
考点:考查人口容量及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图为浙江省城市分布图。2016 年 9 月 4 日至 5 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会议(G20)在杭州举
行,这次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近几年来,浙江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产
业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全省拥有 24 万多家网站,拥有阿里巴巴等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
材料二
研究成果表明,长三角 15 个城市产业结构相互间的相似系数较高。杭州与上海、嘉兴和湖州的产业结
杭州
嘉兴
绍兴
上海
宁波
湖州
舟山
台州
温州
丽水
衢州 金华
30°N
120°E
构相似系数都在 0.85 以上,与宁波的相似系数为 0.831,制造业同构现象大大降低了杭州发展制造业的竞
争力。下表为全国与杭州市近五年城市化水平。
表:全国与杭州城市化率(国家统计局)
城市化率(%)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全国 49.9 51.3 52.6 53.7 54.8
杭州 73.3 73.9 74.3 74.6 75.0
(1)浙江省(南或北)部城市较密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与全国比较,近几年杭州市的城市化水平较_______________,发展速度较_______________。
(3)7 月、8 月是 G20 峰会筹备最紧张的时间段,该期间杭州受副高控制,多_______________天气,同期
也是西北太平洋(天气系统)_______________最活跃的季节,可能会让杭州消暑降温。
(4)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杭州互联网经济发达的原因。
(5)请为杭州降低与周边地区的产业相似度提出两点宝贵意见。
【答案】
(1)北地形
(2)高快
(3)高温少雨或晴热(伏旱) 台风
(4)制造业发达(工商业发达),信息网络发达;互联网产业,起步早;有一批龙头企业(阿里巴巴);高
等院校多,网络人才多。
(5)杭州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加强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
【解析】
夏季也是台风多发季节,台风可以带来大风、降水,从而缓解旱情,具有消暑降温的作用。
第(4)题,互联网经济发达的原因,主要与网络通达性、科技水平、人才等有关。杭州地处我国东部经济
发达地区,制造业发达(工商业发达),信息网络发达;互联网产业起步早;有一批龙头企业(阿里巴巴)
起到带动作用;高等院校多,网络人才多。
第(5)题,杭州降低与周边地区的产业相似度的措施主要从自身经济发展特色角度入手,进一步调整和优
化产业结构,依靠互联网经济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各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
考点:城市分布特征,城市化特点,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及方向。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18.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结合全球的三轮产业转移,简述其给美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
【答案】
(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影响: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
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
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增加产品附加值。
【解析】
对于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是加快产业的升级;想办法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
考点:产业转移的考查。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19.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
响。下图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下表是下图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
配表。
(1)图中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
(2)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钢铁工业
布局影响的变化。
(3)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的主要特征。
【答案】
(1)①原料(铁矿石)丰富。②燃料(煤炭)充足;③水资源丰富。
(2)①资源因素的影响减弱;②(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
(3)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 6~9 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
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
南向西北减少)。
【解析】
第(3)题,据表可知,朝鲜半岛大部地区(新义州、全州、西归浦)降水总量丰富,时间上集中在 6~9 月(时
间);结合图又知,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时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空间)。
考点: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影响降水的因素。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2021-04-19 20:51:401页
- 高考地理提分秘籍——大题答题模版2021-04-19 20:47:3333页
- 2018届高考地理(RJ版)一轮复习课件:5-2021-04-19 20:33:4612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2021-04-19 20:17:0272页
- 2014年版高考地理二轮分类练习题目2021-04-19 20:16:076页
- 高考地理19个经典主观题答题要点2021-04-19 20:08:3334页
-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14区域生态环2021-04-19 20:04:289页
-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学科工具2021-04-19 20:01:151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92021-04-19 19:56:1835页
- 2020届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021-04-19 19:56:0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