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00 KB
- 2021-04-17 发布
2020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电容器与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课时作
业
1.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一电介质,
其电容 C 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U 的变化情况是( )
A.C 和 U 均增大 B.C 增大,U 减小
C.C 减小,U 增大 D.C 和 U 均减小
解析:选 B.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 C= εrS
4πkd
可知,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后,电容 C 增大,因电容
器所带电荷量 Q 不变,由 C=Q
U
可知,U=Q
C
减小,B 正确.
2.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解析:选 D.由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C= εrS
4kπd
,将云母介质移出,电容 C 减小,而两极板的电压
U 恒定,由 Q=CU,极板上的电荷量 Q 变小,又由 E=U
d
可得板间电场强度与介质无关,大小不变,选项 D
正确.
3.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从上极板的端点 A 点释放一个带电荷
量为+Q(Q>0)的粒子,粒子重力不计,以水平初速度 v0 向右射出,当它的水平速度与
竖直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1∶2 时,恰好从下端点 B 射出,则 d 与 L 之比为( )
A.1∶2 B.2∶1
C.1∶1 D.1∶3
解析:选 C.设粒子从 A 到 B 的时间为 t,粒子在 B 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 vy,由类平抛运动的规
律可得 L=v0t,d=vy
2
t,又 v0∶vy=1∶2,可得 d∶L=1∶1,选项 C 正确.
4.如图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从 A 板向 B 板运动,到达 B 板的速度为 v,保持两板间电压不变,则
( )
A.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速度 v 增大
B.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速度 v 减小
C.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速度 v 不变
D.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电子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变长
解析:选 C.由动能定理得 eU=1
2
mv2,当改变两极板间的距离时,U 不变,v 就不变,故选项 A、B 错
误,C 正确;粒子在极板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 =d
t
,v
2
=d
t
,即 t=2d
v
,当 d 减小时,v 不
变,电子在两极板间运动的时间变短,故选项 D 错误.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
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个固定在 P 点的点电荷,以 E 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p 表示
点电荷在 P 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
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θ增大,E 增大 B.θ增大,Ep 不变
C.θ减小,Ep 增大 D.θ减小,E 不变
解析:选 D.保持下极板不动,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后,由 C= εrS
4πkd
可知电容器的电容变大,由
于 Q 不变,由 C=Q
U
可知 U 减小,故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变小;电场强度 E=U
d
= Q
Cd
=4πkQ
εrS
不变;由于下极
板不动,电场强度 E 不变,所以 P 点的电势没有发生改变,故点电荷在 P 点的电势能不变,A、B、C 错误,
D 正确.
6.反射式速调管是常用的微波器件之一,它利用电子团在电场中的振荡来
产生微波,其振荡原理与下述过程类似.如图所示,在虚线 MN 两侧分别存在着
方向相反的两个匀强电场,一带电微粒从 A 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沿
直线在 A、B 两点间往返运动.已知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是 E1=2.0×103 N/C 和
E2=4.0×103 N/C,方向如图所示.带电微粒质量 m=1.0×10-20 kg,带电荷量 q
=-1.0×10-9 C、A 点距虚线 MN 的距离 d1=1.0 cm,不计带电微粒的重力,忽
略相对论效应.求:
(1)B 点到虚线 MN 的距离 d2;
(2)带电微粒从 A 点运动到 B 点所经历的时间 t.
解析:(1)带电微粒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q|E1d1-|q|E2d2=0,E1d1=E2d2,
解得 d2=0.50 cm.
(2)设微粒在虚线 MN 两侧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a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q|E1=ma1,
|q|E2=ma2,
设微粒在虚线 MN 两侧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t1、t2,由运动学公式有
d1=1
2
a1t21,d2=1
2
a2t22.
又 t=t1+t2,
解得 t=1.5×10-8 s.
答案:(1)0.50 cm (2)1.5×10-8 s
[能力提升题组](25 分钟,50 分)
1.(多选)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 q 的带电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由 P 点射入匀强电场,入射方向与电
场线垂直.粒子从 Q 点射出电场时,其速度方向与电场线成 30°角.已知匀强电场的宽度为 d,P、Q 两
点的电势差为 U,不计重力作用,设 P 点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在 Q 点的电势能为-Uq
B.带电粒子带负电
C.此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E=2 3U
3d
D.此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E= 3U
3d
解析:选 AC.根据带电粒子的偏转方向,可判断选项 B 错误;因为 P、Q 两点的电势差为 U,电场力做
正功,电势能减少,而 P 点的电势为零,所以选项 A 正确;设带电粒子在 P 点时的速度为 v0,在 Q 点建立
直角坐标系,垂直于电场线为 x 轴,平行于电场线为 y 轴,由曲线运动的规律和几何知识求得带电粒子在
y 轴方向的分速度为 vy= 3v0,故带电粒子在 y 轴方向上的平均速度为 v y= 3v0
2
,设带电粒子在 y 轴方向
上的位移为 y0,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t,则 y0= 3v0
2
t,d=v0t,得 y0= 3d
2
,由 E=U
y0
得 E=2 3U
3d
,选项
C 正确,D 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R0 为热敏电阻(温度降低电阻增大),D 为理想二极管(正
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C 为平行板电容器,C 中央有一带电液滴刚好静
止,M 点接地.在开关 S 闭合后,下列各项单独操作可能使带电液滴向上运动的
是( )
A.将热敏电阻 R0 加热
B.变阻器 R 的滑动头 P 向上移动
C.开关 S 断开
D.电容器 C 的上极板向上移动
解析:选 AC.液滴受向上的电场力和向下的重力作用;将热敏电阻 R0 加热,则阻值减小,滑动变阻器
R 上的电压变大,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变大,两板间场强变大,则液滴向上运动,选项 A 正确;变阻器 R
的滑动头 P 向上移动时,R 的阻值减小,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减小,电容器放电,但是由于二极管的单向
导电性使得电容器上的电量不变,场强不变,则油滴不动,选项 B 错误;开关 S 断开时,电容器两端的电
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则电容器两板间的场强变大,液滴向上运动,选项 C 正确;电容器 C 的上极板向上
移动时,d 增大,则电容 C 减小.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荷不会向右流出,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
势差增大.由于 U=Q
C
,C= εrS
4πkd
,E=U
d
,所以 E=4πkQ
εrS
,由于极板上的电量不变,而场强 E 与极板之间
的距离无关,所以电场强度 E 不变,液滴仍然静止,故选项 D 错误.
3.(2018·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水平金属板 A、B 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带电油滴处于静止状态.现
将 B 板右端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两金属板表面仍均为等势面,则该油滴( )
A.仍然保持静止 B.竖直向下运动
C.向左下方运动 D.向右下方运动
解析:选 D.开始时,油滴受力如图甲所示.静电力 F 与重力 mg 平衡.当将 B 板右端向
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后,A、B 板间电场线变成曲线,原因是 A、B 板仍为等势面,电场线与等
势面垂直,则油滴受的电场力 F′与 mg 不在一条直线上(如图乙所示).板间距离增大,在电
压不变的情况下,则两板间电场减弱,F′vb,故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