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2 KB
- 2021-04-17 发布
6.突破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试题
(时间:15分钟)
1.(2019·宿迁一模)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甲~丁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乙过程中C3含量增加
B.a中的O全部来自氧气,H全部来自葡萄糖
C.该细胞白天进行甲和乙过程,夜晚进行丙和丁过程
D.乙中[H]被消耗的过程伴随ATP含量的减少,丁中[H]被消耗的过程中伴随ATP含量的增加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代表光反应,乙代表暗反应,丁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丙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是水分子、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ATP、e是[H]。若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产生[H]和ATP增加,会促进暗反应C3转化为糖类,则短时间内乙过程中C3含量下降;a中的O全部来自氧气,H中来自葡萄糖和水;丙和丁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白天夜晚都进行;乙(暗反应)中[H]被消耗的过程伴随ATP含量的减少,是光合作用将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储存起来,丁(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中,[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伴随ATP含量的增加。
答案 D
2.(2019·苏锡常镇二模)下图表示细胞中与水分子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甲、乙、丙
B.结构甲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葡萄糖和水
C.结构乙中H2O分解的部位是类囊体薄膜
D.结构丁上合成多肽链时生成的水分子数等于氨基酸数
解析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构成,甲为线粒体膜,乙为叶绿体膜,丙为粗面型内质网膜;结构甲(线粒体)中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葡萄糖和水;结构
4
乙中H2O分解属于光反应过程,场所为类囊体薄膜;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生成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答案 D
3.(2019·湖南四校联考)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⑤⑥⑦
D.⑥⑤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解析 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为②暗反应阶段提供ATP和[H],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A错误;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B正确;②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消耗ATP,不能合成ATP,⑦多糖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不合成ATP,C错误;⑥可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反应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也可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反应场所为细胞质基质,D错误。
答案 B
4.(2019·陕西省部分学校摸底检测)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突然停止CO2供应后叶肉细胞内C5/C3的值减小
B.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肌肉收缩、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
C.对真核生物而言,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一定是线粒体
D.光合作用产生的[H]可进入线粒体参与H2O的生成
解析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C5的生成量不变,消耗量减少,C5增加,C3的生成量减少,消耗量不变,C3减少,故C5/C3的值增加,A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肌肉收缩、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B正确;对真核生物而言,无论其体内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均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C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进入线粒体参与H2O的生成,D错误。
答案 B
5.(2019·宿迁一模)(多选)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
B.连续阴雨,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C.合理密植、保证行间通风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用乳酸菌制酸奶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4
解析 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可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连续阴雨,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降低呼吸消耗,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合理密植、保证行间通风,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所以用乳酸菌制造酸奶时,开始就应密封,不能先通气。
答案 AC
6.(2019·泰州一模)(多选)分析下面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C点时的温度如果对应乙图的t1,则当温度变为t2时,C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B.乙图中温度提升到t4时,有机物积累速率达最大值
C.丙图中20 ℃和45 ℃时,CO2同化速率相近的原因相同
D.丁图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对绿光吸收最少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图中C点时的温度如果对应乙图的t1,则当温度变为t2时,总光合作用增强,需要的光照强度也应增大,又由于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增大,所以C点应向右上方移动;乙图中温度为t2时有机物积累速率达最大值;丙图中20 ℃时温度较低,酶活性较低,故光合速率较低,而45 ℃时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同化速率降低,二者原因不同;丁图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最多,而对绿光吸收最少。
答案 ABC
7.(创新实验)(2019·广西桂林等三次联考)某生物研究小组用某种绿色植物做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图1为某植物在密闭透光的玻璃小室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假若一昼夜6时日出,18时日落),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其中a为无光条件),图3是表示该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4
(1)图1曲线的A至G的7个点中,代表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是________点,对应图2中的是________(a、b、c、d表示)点,图1中F点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图2中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吸收________个单位CO2。该玻璃小室内的植物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描述图3中阴影部分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植物是一种蔬菜,在塑料大棚内种植该种蔬菜时,请你结合以上相关的因素,提出两项使蔬菜增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的B、F点以及图2中的c点都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由于图1中的F点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因此该点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图2中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的氧气产生总量是8,需要消耗8个单位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只能产生6个单位,因此还需要从空气中吸收2个单位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G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有机物有积累。(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温度在5 ℃~35 ℃之间,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相对值。(3)根据三幅图分析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因此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适当增加光照强度、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夜晚适当降低温度等。
答案 (1)B和F c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 是 G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有机物有积累(一昼夜中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意思对也可) (2)温度在5 ℃~35 ℃之间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相对值(净光合作用) (3)适当增加光照强度、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夜晚适当降低温度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