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7.00 KB
- 2021-04-17 发布
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春季高二年级第三次考试
地 理 试 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60分)
读沙漠化形成因子分析图。完成1-2题。
1. 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目前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主要原因是
A. 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 绿洲地带水源减少
C. 冬季风势力增强 D. 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怒江的源头湖--错那湖,海拔在48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读图回答3-5题。
3. 错那湖及其区域描述,不准确的是
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高寒缺氧,冻土深厚
C. 草原广阔,野生动物成群 D. 咸水湖,湖边有盐堆积
1. 危害图中铁路线的沙粒属就地起沙,其中最严重的路段是
A. ① B. ③ C. ② D. ④
2. 图示地区铁路线受风沙危害,其沙源主要来自湖岸
A. 西北部 B. 东北部 C. 东南部 D. 西南部
读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图。完成6-7题。
3. 该区域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季气温最低,春旱严重
C. 气候干旱,多内流河 D. 北部河流结冰期长约半年
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冬末初春时的凌汛时间滞后 B. 秋末初冬时的凌汛时间滞后
C. 冬末初春时的凌汛规模变大 D. 秋末初冬时的凌汛规模变大
读图,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落,此时国际标准时间3:30,回答第8题。
1. 此时A点的气候特征一般为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湿润 D. 寒冷干燥
每年10月8日左右是我国的寒露节气。据此回答9-11题。
2.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 蒙古高压 B. 印度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 夏威夷高压
3.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珠江三角洲 B. 柴达木盆地 C. 藏南谷地 D. 渭河平原
4.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 15° B. 105° C. 195° D. 285°
自北往南流的F河流经M城,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飘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M城区,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该“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原因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河岸而形成的。据此完成12-13题。
1. 流经M城区的F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外地游客到M城区观赏“浮岛”奇观的最佳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地区,读图回答 14-15 题。
3. 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A. 提供沿岸农业丰富的灌溉水源 B. 阻挡了沙漠向北扩展
C. 降低了该地区的水循环量 D. 对沿岸河流起调节作用
4. 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形态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
A. 甲河下游地势平坦 B. 甲河径流量更大
C. 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 D. 乙河入湖处湖面狭小
下图为赤道附近某地区年降水量与蒸发量随地形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列 16-17题。
5. 推断 40~90 千米处地形应为
A. 山脉 B. 峡谷 C. 盆地 D. 丘陵
1. 据图示信息推测,0~40 千米处的自然景观最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热带荒漠 D. 落叶阔叶林
屋顶太阳能发电就是在房屋顶部固定安装光伏电池进行发电,当阳光直射太阳能扳时发电效果最好。下图是杭州 (约30°N)某居民安装屋顶太阳能的设计简图和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2. 限制屋顶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推广的原因是
①发电设备投资较大,成本较高②发电量不稳定③占用土地面积大 ④无污染,可再生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3. 正常年份该屋顶太阳能发电量最小的时段是
A. 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 B. 6月中旬至7月中旬
C. 7月中旬至8月中旬 D. 3月中旬至4月中旬
4. 若只考虑太阳辐射强度,则下列节气正午该屋顶太阳能发电效果最好的是
A. 惊蛰 B. 夏至 C. 清明 D. 大暑
下图为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1. 南广高铁
A. 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B. 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C. 连接沿海各省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D. 连接云贵高原与珠江三角洲
2. 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 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B. 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C. 施工期间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D. 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正屋正脊是指主屋屋顶最高处的一条屋脊。下图示意海南岛东北部地区的某乡村正屋正脊线与等高线的关系,图中等高距为20米。读图回答23-25题。
3. 该乡村的相对高差可能是
A. 20米 B. 40米 C. 60米 D. 80米
4. 该乡村建筑的排列是正屋沿等高线平行或与等高线有一定角度,这样排列的主要目的是
A. 通风排水 B. 便于采光 C. 拦截水源 D. 获得更多太阳能
5. 夏至日前后,站在甲处正屋的房门口能看到
A. 太阳从正前方山头处升起 B. 太阳从正前方山头处落下
C. 太阳从左前方山头处升起 D. 太阳从右前方山头处落下
电子商务已成为市场营销的潮流,并成为生鲜产品(水产、肉类、水果等)最具拓展空间的市场之一。我国某电商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整体电商交易额超过3万亿,年生鲜电商交易额130亿,相比服饰品类四五千亿的规模,生鲜电商化的比例是极低的。下图示意我国某生鲜电商经营模式。据此完成26-28题。
1. M所代表的环节是
A. 超市 B. 批发市场 C. 政府 D. 企业
2. 导致生鲜电商交易额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生鲜产品无知名品牌,对消费者吸引力小
B. 生鲜产品络销售定价低,利润少
C. 货物需冷藏,冷链物流损耗大,成本高
D. 消费者生鲜产品购买空间上集中,时间上分散,成本高
3. 对于低温分拣中心布局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市场 B. 劳动力 C. 交通 D. 技术
水葫芦又称凤眼莲,植株体内90%都是水,原产于南美洲,是世界上生长、繁殖最快的水草之一,具有极强的吸收水体氮、磷元素和富积重金属的能力。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粮食极度短缺时从南美洲引进,六七十年代作为禽畜饲料推广,后因营养价值不高和饲料的普及而成为野生,由于缺乏天敌和我国南方水体的营养化严重,水葫芦在我国南方湖河泛滥成灾。我国南方地区某湖泊富营养化严重,主要表现为蓝藻爆发,为治理水体,我国某公司给出以下的治理和开发方案。读图回答29-30题。
1. 该公司准备在沿湖地区兴建大型有机肥生产厂,通过对水葫芦进行打捞、烘干、粉碎、与其它基质混合发酵等一系列过程来生产有机肥,在该生产过程中,成本最高、处理难度最大的环节是
A. 打捞 B. 烘干 C. 粉碎 D. 与其它基质混合发酵
2. 有关该公司提出的治理与开发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现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 生物净化与水葫芦的资源化开发是该方案的核心部分
C. 治理水污染成本高,不具有推广价值
D. 治理污水的过程中,带来大量新的污染
二、综合题(40分)
3.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为“我国主要生态问题分布图”; 图2为“鄂尔多斯气候类型图”
图1 图2
(1)监测生态问题类型和面积变化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___ 两种。A、B两生态问题动力条件差异是 ___ 。(4分)
(2)从气候成因上分析鄂尔多斯面临双重生态问题的原因(3分)
(3)推导华北地区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及其形成过程。(4分)
1. (12分)中国对虾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其中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最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图为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 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3分)
(2)说出黄河三角洲沿海中国对虾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季节并简述其原因。(3分)
(3)简述80年代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减少的原因,请说出促进渤海中国对虾发展的措施。(6分)
1. (17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塔里木河被称为新疆的“母亲河”。但从1972年开始,塔里木河下游开始断流。如图示意2003—2012年塔里木河断流情况。
材料二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塔里木河流域有着巨大开发潜力和经济发展后劲。
(1)推测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可能原因。(4分)
(2)简述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
(3)指出2010年后塔里木河下游径流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推测变化的原因。(5分)
(4)分析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潜力和经济发展后劲。(4分)
高二第三次周考地理参考答案
1-30:DBDCB DBAAD CACBB ABBBA ACCAD DCABB
31(1)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GIS和RS);A为风力侵蚀,B为流水侵蚀,
(2)鄂尔多斯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温差大,多大风天气容易形成土地荒漠化;7、8月份降水较多,造成水土流失;
(3)春季;
此时气温回升快,农作物生产快,需水量大,而雨季又未到达;大量取水灌溉,导致盐类物质随地下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类物质留在地表而成。
32(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养分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秋冬季节; 渤海比黄海纬度高,秋冬季节,渤海水温度低于黄海水温;渤海沿海水域受大陆影响强,水温降温快,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3)对虾消费量增加,市场需求量增大;过渡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沿海石油等开发,工业、农业发展,对海水污染加剧等。
措施: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建立高效生态保护区等。
33(1)自然原因: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沿途下渗严重。
人为原因:中上游建库打井,无序截水;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引水灌溉;人口增加,城镇和生活用水增加,下游水量大幅度减少。
(2
)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得河流沿岸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林木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场退化、绿洲萎缩;土地沙化,风沙肆虐;自然灾害频繁;地下水盐度增加,水质恶化(井水矿化度增大)。
(3)变化:2010年后塔里木河下游径流量增加,断流基本消失。
原因:实现了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减少了上游无序截流;倡导节约用水,推广了喷灌滴灌,减少了浪费;实施了跨流域调水补水等。
(4)塔里木河流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以及相关的产业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夏半年优越的光照、热量等气候资源,利于棉花、番茄、辣椒、瓜果等作物的种植;雪山与沙漠遥相呼应,形成独特的游资源;位于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西段,成为连接中国东部与中亚以及欧洲的桥梁,受到“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