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50 KB
- 2021-04-17 发布
课题:§6.2.1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教学重点
方程的两种变形
知识难点
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新课
教学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1)、(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3
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1)解两边都加上5,x,x=7+5 即 x=12
(2)两边都减去3x,x=3x-4-3x 即 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现了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 (2) x=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
课本练习中的第3题,即第2页中的方程①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用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
课堂
练习
第6页练习1、2、3第7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
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1.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
本课
作业
第7—8页习题6.2.1第1、2、3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在得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中,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这样一个辩证的思维过程,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缜密、全面、辩证
3
3
相关文档
-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 30°,45°2021-04-17 02:10:392页
-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9-1 点与圆的2021-04-17 02:03:182页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小数四则混合2021-04-17 01:53:152页
- 数学计划总结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2021-04-17 01:46:525页
- 六年级数学教案 《策略与方法二(数2021-04-17 01:43:2516页
-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第3课时 2021-04-17 01:42:203页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62021-04-17 01:25:532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乘法 除法一2021-04-17 01:23:393页
- 五年级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021-04-17 01:16:516页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乘法—三位2021-04-17 01:13:5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