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1-04-17 发布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以“魅力南通”为主题的文化节中,生动灵活的木偶戏,韵律迷人的腕腕腔,热闹喜庆的地方歌舞,栩栩如生的剪纸,美丽精致的蓝花布……无不传承着南通先人的技艺与文化,无不体现出南通浓郁的文化色彩。这体现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在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挺笔却无法正确写处汉字的具体部首和结构,频写错别字。“汉字危机”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必须高度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
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③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文化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如果要问哪一种文化的包容性最强?有着五千年的丰厚底蕴的中华文化绝对是首选。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包容性能完全吸收并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2018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 ②体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④表明了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②③
5、习近平指出
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表现为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
B.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 植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D.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演员施洁净发挥自身特长,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唱,坚持以艺术的方式传达十九大精神,巧妙地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绍剧中,让群众听得明白、看得高兴。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②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百姓 ④讴歌历史、讴歌经典、讴歌英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要求我们
①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善于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
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统一
④对外文化交流中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2019年1月1日,新版歌剧《白毛女》绽放南京江苏大剧院。这一部歌剧先后有七名曲作者参与创作,尽管时代变了,演员表演风格不尽相同,但《白毛女》所蕴含的追求正义和与命运抗争、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核没有丢失分毫。这启示我们进行文艺创作要
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再追求经济效益
②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③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诉求
④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是复古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 B.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是由建设文化强国这个路径决定的D.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十年的发展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2017年6月21日,习总书记参观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习近平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并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漫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②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3、《红海行动》是一部非常具有观赏性的动作片,电影在银幕上树立了中国海军威严的同
时,也向全世界反映了我国对于和平的基本价值取向。这说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共发展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4、《穿越故宫来看你》这个H5刷爆朋友圈。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大跳hip-hop舞蹈,再一路出宫自拍,发QQ表情,刷朋友圈……用户记住了这个“潮流”皇帝,也记住了这个“萌贱”画风的品牌:故宫淘宝。“故宫淘宝”是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开设的官方销售网店,希望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传播故宫文化。在涉足新媒体尤其是招了一群创意人员后,“故宫淘宝”现已成为爆款IP。这说明
①必须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故宫藏品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 ②④
15、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通过了我国“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正式认定其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已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位居世界第一。国际社会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中国与中亚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的数学文化也得到了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在人类很长的历史中
A.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古代的商人们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D.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1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也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是
A.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就要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改革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C.思想运动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D.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18、2018年1月,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
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标志着“墨子号”已具
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对实现国家信息安全
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发展科技要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D.奉行霸权主义国家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19、发达国家普遍遵循“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的道路原则,这很值得我们
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健康的文化能决定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D.健康的文化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0、如果时光倒流千年,可谓“冬至大如年”。在官府,皇帝于冬至日率百官至南郊祭天,
百官皆服华服。在民间,家家祭天敬祖,摆酒设宴。其中,有些习俗也传承至今。这说明:
民族节日
A.已成为区分不同民族的独特标志 B.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
C.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展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魅力
21、传统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佩香囊、挂艾叶等。现在除了有了法定假日,传统的内容有些还会有,但年轻人更多的是邀父母、约朋友外出旅游,这既具有传统的味道,又能从游玩中体验亲情、友情。上述材料体现
A.传统习俗可以顺应时代变迁 B.传统节日基本内涵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传统习俗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22、《王者荣耀》作为游戏是成功的;而对于社会,它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让沉溺于此的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游戏开发商要
A.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B.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C.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D.提供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2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4、关于漫画《“风水”惹的祸?》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属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B.属于传统习俗,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D.社主义市场经济弊端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反映
25、2016年9月4日晚,我国在西湖举办G20杭州峰会
文艺晚会。来自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为参会
的各国领导人献上了一场展现江南风情、彰显中国元素、弘扬世界大同的《最忆是杭州》
大型水上情景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体现了
A.各民族的文化一律平等 B.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
C.高度的文化自信 D.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6、2019年3月5日,某市举办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新时代新作为”的志愿
服务主题活动。通过朗诵、大合唱、情景剧等形式,志愿者展演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
型的感人事迹。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孟浩然诗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8、关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 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 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9、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
A.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30、习近平主席在《习近平用典》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1、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文化
C.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主心骨”
D.立足于社会实践,人人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没者
32、几千年来,高邮的水乡儿女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融合了里下河地区稻作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雅文化等多种元素,使高邮民歌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 这体现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33、下列关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精神基础
③离开了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就失去了脊梁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简析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
34、材料: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35、2018年12月3日,第四届世界王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省乌镇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一一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王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精诚合作、互通有无,这无疑需要增进共识:人类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大会引发网民热议,下面是部分网民的网络留言:
事事关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难定式。
大千世界: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见贤思齐:各国顾全大局,共同携手才能共建命运共同体。期待明天更好!
运用《文化生话》的知识,谈谈文化创新应怎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36、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中西交往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兼收并蓄,这正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强劲的交流势头,日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某校高二文科班同学开展以“探究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建世界文化美好世界”为主题的班会课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体验与感悟
(1)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根据表格左列内容,填写出右侧相对应的内容
(9分)
费孝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体现的知识
各美其美
①
美人之美
②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③
尊重和保护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为了在国际、区域和国家各个层面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构成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法律体系的骨干公约。
(2)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重视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
(9分)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5AABDA 6-10CADDC 11-15ACADD 16-20DBBCB
21-25AABCC 26-30CCDBD 31-33CBD
34答: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9分)
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9分)
35答:①必须以世界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9分)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9分)
36答:(1)①要认同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9分)
(2)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