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1-04-16 发布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直线经过原点和点(-1,-1),则它的倾斜角是( )
A.45° B.135°
C.45°或135° D.0°
【答案】A
【解析】先由已知的两点坐标求出过两点直线方程的斜率,然后利用直线的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再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倾斜角的范围即可得到倾斜角的度数.
解:设过原点(0,0)和点(-1,-1)的直线方程的斜率为k,且该直线的倾斜角为α,
由题意可知:tanα=k==1,又α∈(0,180°),
则α=45°.
故选A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
B.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
C.直线l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D.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
【答案】D
【解析】根据线面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判断即可.
【详解】
对A, 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不一定有,故A错误.
对B,当平面时也满足直线上有两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故B错误.
对C, 直线l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故C错误.
对D, 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成立.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属于基础题型.
3.已知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
A.1 B.2 C.3 D.6
【答案】A
【解析】易得该三棱锥为长方体的一角,根据体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画出三棱锥易得体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三视图求解三棱锥的体积问题,属于基础题型.
4.空间中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集合是( )
A.线段AB的中垂线 B.线段AB的中垂面
C.过AB中点的一条直线 D.一个圆
【答案】B
【解析】直观想象求解即可.
【详解】
空间中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集合是线段AB的中垂面.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5.设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4,过每一顶点有两条棱与对角线的夹角都是,则此长方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画图再设过某一顶点的两条棱与对角线的夹角都是再求棱长即可.
【详解】
由题画出图像,可设与对角线的夹角为.因为,故,同理,又可得.故长方体的体积为.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方体中的线线夹角以及棱长与对角线的关系等.属于基础题型.
6.已知点A、B、C、D为同一球面上的四点,且,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易得三棱锥为正方体的一角,再求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与外接球表面积即可.
【详解】
易得三棱锥为正方体的一角,且体对角线为外接球的直径,
故.故外接球的表面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中的一角三棱锥与外接球的表面积,属于基础题型.
7.已知直线:与:平行,则的值是( ).
A.或 B.或 C.或 D.或
【答案】C
【解析】当k-3=0时,求出两直线的方程,检验是否平行;当k-3≠0时,由一次项系数之比相等且不等于常数项之比,求出k的值.
解:由两直线平行得,当k-3=0时,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y=-1 和 y=3/2,显然两直线平行.当k-3≠0时,由,可得 k=5.综上,k的值是 3或5,
故选 C.
8.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C
【解析】对于A、B、D均可能出现,而对于C是正确的.
9.锐二面角αlβ,直线ABα,AB与l所成的角为45°,AB与平面β
成30°角,则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 )
A.30° B.45° C.60° D.90°
【答案】B
【解析】如图,作AO⊥l于O,作AC⊥β于C,再求∠AOC的大小即得解.
【详解】
如图,作AO⊥l于O,作AC⊥β于C,连接BC,OC.在Rt△AOB中,∠ABO=45°,设AB=1,则AO=.
∵在Rt△ACB中,∠ABC=30°,∴AC=AB=,
∴在Rt△ACO中,sin∠AOC=,∴∠AOC=45°.
所以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45°.故答案为:B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线面角和二面角的计算,意在考察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二面角的求法方法一:(几何法)找作(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证(定义)指求(解三角形).方法二:(向量法)首先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再代入公式(其中分别是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求解.(注意先通过观察二面角的大小选择“”号)
10.函数在区间内的零点的近似值(精确度0.1)是( )
A.1.55 B.1.65 C.1.75 D.1.85
【答案】C
【解析】易得函数在区间内的零点为判断即可.
【详解】
由题函数在区间内的零点为,四个选项中离1.75最近.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零点问题.属于基础题型.
11.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
A. B.32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底面是直角边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长为的侧棱与底面垂直的三棱锥,其外接球就是底边长为,高为的正四棱柱的外接球,设球半径为,则,故选C.
【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几何体的外接球体积.
12.(2008秋•诸暨市期末)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0,+∞),f(x)是奇函数,且当x>0时,f(x)=x2﹣x+a,若函数g(x)=f(x)﹣x的零点恰有两个,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0 B.a≤0 C.a≤1 D.a≤0或a=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要使函数g(x)=f(x)﹣x的零点恰有两个,则根据函数是奇函数,则只需要当x>0时,函数g(x)=f(x)﹣x的零点恰有一个即可.
解:因为f(x)是奇函数,所以g(x)=f(x)﹣x也是奇函数,
所以要使函数g(x)=f(x)﹣x的零点恰有两个,
则只需要当x>0时,函数g(x)=f(x)﹣x的零点恰有一个即可.
由g(x)=f(x)﹣x=0得,g(x)=x2﹣x+a﹣x=x2﹣2x+a=0,
若△=0,即4﹣4a=0,解得a=1.
若△>0,要使当x>0时,函数g(x)只有一个零点,则g(0)=a≤0,
所以此时,解得a≤0.
综上a≤0或a=1.
故选D.
【考点】函数的零点.
二、填空题
13..求满足的的取值集合是______________.
【答案】(-2,4)
【解析】解:因为
14.一个直径为32厘米的圆柱形水桶中放入一个铁球,球全部没入水中后,水面升高9厘米,则此球的半径为_____厘米.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15.已知正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且侧棱都相等)中,,是侧棱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
【答案】
【解析】设与相交于点,连接。因为是正方形,所以是中点。而是中点,所以,则是异面直线与所成角。因为是正四棱锥,所以面,从而可得面面。因为,所以面,从而。因为,所以,所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
16.已知直线恒经过一个定点,则过这一定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直线,可得,从而可得定点坐标,进而可求直线方程.
【详解】
由直线,可得,
令,可得,
直线恒经过一个定点,
过这一定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是,即.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恒过定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f(x)=lg(3+x)+lg(3-x).
(1)求函数f(x)的定义域;
(2)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答案】(1);(2)偶函数,理由详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求定义域,通常就是求使函数式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集合,所以只要满足各项都有意义即可,对数型的函数求值域,关键求出真数部分的取值范围就可以了;(2)判断函数奇偶性,就是利用奇偶性定义判断即可.
试题解析:(1)由函数式可得
又
所以值域为
(2)由(1)可知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原函数为偶函数
【考点】1.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
18.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求四边形ABCD绕AD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旋转后的几何体是圆台除去一个倒放的圆锥,根据题目所给数据,求出圆台的体积及被除去的圆锥的体积,即可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
试题解析:如图,过C作CE垂直于AD,交AD延长线于E,则所求几何
的体积可看成是由梯形ABCE绕AE旋转一周所得的圆台的体积,减去△EDC绕DE旋转一周所得的圆锥的体积.
所以所求几何体的体积V=V圆台-V圆锥=π×(52+5×2+22)×4-π×22×2=π.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体的结构特征,以及旋转体的体积.解决本类问题时,首先要作出旋转体的直观图,仔细分析旋转体的结构特征,为顺利解题创造依据,这类问题对空间想象力,转化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特别强化训练注意总结解题规律.
19.已知四棱柱中,底面ABCD,且底面ABCD为菱形,F为的中点,M为线段的中点,
求证:(1)平面ABCD;
(2)平面.
【答案】(1) 证明见解析(2) 证明见解析
【解析】(1) 取AC的中点O,再证明即可.
(2)利用等腰三角形与菱形的性质证明与即可.
【详解】
证明:(1)取AC的中点O,连接MO,
因为M,O分别为,AC的中点,
所以
又F为的中点,
所以.
所以.
所以四边形MOB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又平面ABCD,平面ABCD,
所以平面ABCD.
(2)因为F为的中点,易得,
又M为的中点,所以
又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
又,所以.
又,所以平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与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属于中等题型.
20.如图所示,在三棱柱中,与都为正三角形,且
平面,分别是的中点.
求证:(1)平面平面;
(2)平面平面.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由分别是的中点,证得,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平面,再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平面平面.
(2)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平面平面.
【详解】
(1)在三棱柱中,
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平面
又,
∴平面平面.
(2)在三棱柱中,平面,所以,
又,,所以平面,
而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证明,熟练掌握空间中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判定、几何特征是解答的关键,其中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21.已知点.
(1)求过P点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2)是否存在过P点与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最大距离是 (2) 不存在,见解析
【解析】(1)作图可得当时直线l与原点距离最大,再根据垂直求解即可.
(2)根据(1)中的结论判断即可.
【详解】
(1)作图可证过P点与原点O距离最大的距离是过P点且与PO垂直的直线,
由,得,所以
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
即.
即直线是过P点且与原点O距离最大的直线,最大距离为.
(2)由(1)可得过P点且与原点O的最大距离为,因此不存在过点P点且到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与线的距离的最值问题,需要画图分析得时距离最大.属于基础题型.
22.过点的直线被两平行线与截得的线段长,求直线的方程.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当直线的方程为时,可验证不符合题意,当斜率存在时,设方程为,联立此方程和的方程,求得交点,然后利用列方程求解得或.
试题解析:
当直线的方程为时,可验证不符合题意,
故设的方程为,
由解得;
由解得,
因为,所以,
整理得,解得或.
【考点】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