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92 KB
- 2021-04-16 发布
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2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Ⅰ(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
1.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2.“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下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
A.天与人不相胜 B.修身齐家平天下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D.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3.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4.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A.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6.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7.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A.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8.“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9.某文科学生喜欢写小说,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本草纲目》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
③续写《隋唐英雄传》:(隋唐)李世民率领的军队手持突火枪
④续写《鹿鼎记》:(清初)韦小宝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B.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11.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12.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他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取得成功后写下《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A.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渗透近代科学思想
13.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皇帝内经》 D.《本草纲目》
1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存真 B.有很强的封闭性 C.缺乏理性精神 D.落后于西方国家
15.“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材料说明
A.认识你自己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知识即美德 D.可贵的理论认识
16.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与上述材料核心思想最接近的是
A.人性本善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 以德治国
18.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19.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威尼斯、佛罗伦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早 B.威尼斯、佛罗伦萨思想较开放
C.威尼斯、佛罗伦萨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威尼斯、佛罗伦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0.在过去的世代里,人是依附于神的;现在,已经由神转到以个人为中心,个人的发展成为人生的目标和价值。人们把这种个人的觉醒和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认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所赐的,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是对神最高的尊崇。材料评述对象是
A.古希腊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1.《十日谈》《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被法国《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
22.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材料反映了中欧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学说体系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诉求不同 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
23.对于16世纪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24.“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25.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26.“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选自《盛世危言》),此段材料反映了
A.中体西用的主张 B.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两者都存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对西方工商、科技、制度都要学习
2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8.“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29.“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
A. 反对变革制度 B.抨击中体西用 C.主张暴力革命 D.提倡民主共和
30.20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来源:Zxxk.Com]
31.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3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来源:学,科,网Z,X,X,K]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3.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34.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始自文艺复兴的人的觉醒,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演进则始于人们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了解、学习和移植。前者是从人的觉醒到制度的建立;后者却是从制度的觉悟到制度的建立,期间缺少人的观念普遍更新这一重要演进环节。为弥补这一演进环节的缺失,中国开展了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35.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36.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37.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A.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C.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38.美国有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井冈山道路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39.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多年前,一位八十八岁的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踏上南下的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40.“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指
A.否定文化大革命和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B.纠正“左”倾错误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破除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D.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答在其他位置或超出边框则无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题16分,42题24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12分)
42.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共24分)
材料一 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魏源《海国图志》[来源:学科网ZXXK]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地改变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来源:学科网ZXXK]
——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世界观”。(6分)
(2)对比材料一,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来源:Z+xx+k.Com]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高二历史(文科)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 ABDCB 6-10DABBA 11-15CDACB 16-20BCADB
21-25CBDBA 26-30DDCBA 31-35BDACD 36-40AABD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2分)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或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2分)
(2)原因:中国: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6分)
欧洲:欧洲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促成了欧洲启蒙思想家描述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6分)
42.(1)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往视为对清朝的效忠纳贡。(6分)
(2)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6分)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使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渐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6分)
(3)转变: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从而转向学习俄国的革命经验。(2分)
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