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8.50 KB
- 2021-04-16 发布
考向揭密
•
素养突破
通史整合
•
精要必备
目 录
ONTENTS
C
精准练题
•
高分突破
第一部分 高考全能通关
模块四 选修四部分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秦朝
——
封建社会初期
(1)
完成统一大业
(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
采取巩固统一措施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
(1)
繁重役税
(2)
严刑酷法
(3)
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唐太宗
唐朝
——
封建社会盛期
(1)
制度调整
(2)
善于用人
(3)
统治开明
(4)
“
贞观之治
晚年骄奢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康熙帝
清朝
——
封建社会后期
(1)
巩固统一
(
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达赖、班禅
)
(2)
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1)
大兴文字狱
(2)
实行海禁、闭关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
“
康乾盛世
”
二、东西方先哲
1
.孔子
(1)
政治思想:
①“
仁
”
:基本含义是
“
爱人
”
;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
“
仁
”
要遵循
“
忠恕
”
之道。
②“
礼
”
:
“
克己复礼
”“
正名
”
。
③“
中庸
”
:用其协调
“
仁
”
与
“
礼
”
的关系。
(2)
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
思想影响:
①
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
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
.
柏拉图
(1)
哲学思想
——
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
政治思想:
①
《
国家篇
》
: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
《
法律篇
》
: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
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以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击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进行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
美国除外
)
,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四、
“
亚洲觉醒
”
的先驱
1
.孙中山
(1)
贡献:
①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
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
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
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
.
甘地
(1)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
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
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受英奖章、改穿土布。
③
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④
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2)
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
.马克思、恩格斯
(1)1848
年,发表
《
共产党宣言
》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
积极参加
1848
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
恩格斯指导和推动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
.
列宁
(1)
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
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
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
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3
.
毛泽东、邓小平
(1)
毛泽东:
①
提出
“
工农武装割据
”
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开创了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的革命新路。
②
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和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六、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李时珍
编写了医药名著
《
本草纲目
》
《
本草纲目
》
被誉为
“
东方医学的巨典
”
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李
四
光
①
创立地质力学
②
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
③
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牛
顿
①
著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②
创
“
归纳
—
演绎
”
研究方法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爱
因
斯
坦
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
(
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
,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20
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热爱和平、甘于奉献
1
.
(2019·
高考海南卷
)
[
历史
——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爱德华
·
柯克
(1552
-
1634)
,英国著名大法官和法学家。
1608
年的一天,英王詹姆斯一世意欲亲临法院坐堂问案,时为首席法官的柯克犯颜谏阻:
“
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
……
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
”
柯克强调:
“
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
他坚决抵制詹姆斯一世对司法的干预,并表示:
“
如果今后再遇见类似情形,仍
将做一个法官所应当做的事。
”
1628
年,议会通过了柯克起草的宪法性文件
《
权利请愿书
》
,为
《
权利法案
》
的制订提供了借鉴。柯克逝世
6
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01
年的
《
王位继承法
》
规定,法官只要
“
品行端正
”
即可终身任职。
——
摘编自
[
英
]
霍兹沃斯
《
英国法律史
》
(1)
根据材料,概括柯克的法律思想。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柯克对近代英国政治法律制度的贡献。
解析:
本题考查柯克的法律思想及对英国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所做的贡献。第
(1)
问,主要从柯克对詹姆斯一世的谏阻话语中归纳即可,主要关键点:
“
法律是技艺
”“
国王在法律之下
”
、法官
“
经过学习具有实践经验
”“
做一个法官应当做的事
”
;第
(2)
问贡献,主要结合谏阻话语分析出抵制封建专制统治、起草
《
权利请愿书
》
、
《
权利法案
》
的制定、
《
王位继承法
》
对法官的规定等方面归纳即可。
答案:
(1)
思
想:法律高于王权,司法审判不受干预;法官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
贡献:抵制了封建专制统治;起草了重要的宪法性文件,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2
.
(2019·
高考全国卷
Ⅲ
)
[
历史
——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郭子仪
(697—781)
,华州郑县人
(
今属陕西
)
,
“
长六尺余,体貌秀杰
”
,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755)
,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
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
“
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
”
,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
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
。后代史家称赞他为
“
大雅君子,社稷纯臣
”
,认为
“
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
。
——
据
《
旧唐书
》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
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解析:
第
(1)
问,根据材料
“
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
”“
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
”“
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
”“
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
”
等信息,可以概括出郭子仪的历史功绩。第
(2)
问,根据材料中的
“
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
”“
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
”“
所至之处,必得士心
”“
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
等信息,从郭子仪的个人品质、智谋和当时的形势等方面分析。
答案:
(1)
平
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
(2)
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
3
.
(2019·
高考全国卷
Ⅰ
)
[
历史
——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刘源张
(1925—2014)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
“
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
。
20
世纪
50
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
“
工厂大夫
”
。
1976
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
产生重大影响。
1989
年起他主持了
“
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
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
2012
年国务院颁布的
《
质量发展纲要
》
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
《
纲要
》
明确规定:
“
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
。
——
摘编自方莉等
《
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
》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解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材料阅读分析题。
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并提炼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第
(1)
问,解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根据内容把材料划分层次
(
分值为
8
分,提示考生采分点有
4
个,故可分
4
层
)
;二是概括提炼每层的主要内容,即可得到答案要点。由材料
“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
”
,可得出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由材料
“
1976
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
,可得出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由材料
“
他主持了
……
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
经济效益
”
可得出将质量管理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由
“
他参与了
2012
年国务院颁布的
《
质量发展纲要
》
的起草和定稿工作
……‘
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
可得出丰富了质量管理理论,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第
(2)
问,由材料
“
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
投身到工业化建设中
”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热爱、报效祖国;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由材料
“
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
”
,可得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
(1)
将
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
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
“
史论结合
”
。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
(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
、阶段分析法
(
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
)
、辩证分类法
(
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
)
等。
1
.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
一
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和危机意识,依然做着
“
天朝上国
”
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
:
主
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
.
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
主
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
(
政治
)
,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
(
经济
)
,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
(
思想
)
,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
(
外交
)
。
4
.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
:
主
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
政治、经济、文化等
)
,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
.
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
从
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1
.
全面性原则:
坚
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局限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
.
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
从
纵的关系上看,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对不同阶段的同一人物作出不同评价;从横的关系上看,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考虑不同方面。
3
.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
从
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苛求古人等方面评价。
4
.
主流性原则:
要
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
.
适度性原则:
评
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6
.阶级性原则:
运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
.
实践的原则:
从
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三、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
英雄与时势
:
唯
物史观认为
“
时势造英雄
”
。马克思曾指出:
“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在坚持
“
时势造英雄
”
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
2
.英雄与群众
:
历
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
.
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
:
任
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
“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
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能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4
.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
:
评
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
“
好
”
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
“
坏
”
的后果。列宁指出:
“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
“
唯目的论
”
,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5
.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
:
评
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邓小平指出:
“
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
6
.人物评价的一般格式
(
历史人物小论文
)
(1)
属性:确定人物身份。
(2)
事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事迹分类
(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
)
,逐条叙述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3)
影响:分析该人物产生的历史影响,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
(4)
结论:全面总结,得出启示。
7
.人物评价
“
见仁见智
”
的原因
(1)
立场不同: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2)
时代不同: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
(3)
占有资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等。
(4)
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
(5)
现实政治的需要。
(6)
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等等。
精准练题
•
高分突破
点击进入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