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9.18 KB
- 2021-04-16 发布
专题七 选修
3-3
一、分子动理论、图像
1.分子动理论、内能
2.两种微观模型
(1)球体模型(适用于固体、液体):一个分子的体积
V
0
=
π
=
π
d
3
,
d
为分子
的直径。
(2)立方体模型(适用于气体):一个分子占据的平均空间体积
V
0
=
d
3
,
d
为分子间
的距离。
例1
(2019江苏苏北三市联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C.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如图所示,其中
a
→
b
是等温过程,气体对外
界做功100 J;
b
→
c
是绝热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150 J;
c
→
a
是等容过程。则
b
→
c
的过程中气体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a
→
b
→
c
→
a
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为
J。
(3)如图所示为一个防撞气包,包内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36 mL。已知气
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
V
0
=22.4 L/mol,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
×
10
23
mol
-1
,
求气包内:(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气体的分子个数;
②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每个分子所占的体积。
答案
(1)BC (2)升高 50 (3)见解析
解析
(1)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反
映,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故B正确;水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故C正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若同时对外做功,则内能
不一定增大,所以温度不一定升高,故D错误。
(2)
a
→
b
是等温过程,则Δ
U
a
→
b
=0,气体对外界做功100 J,则
W
a
→
b
=-100 J,根据热力
学第一定律有
Q
a
→
b
=100 J;
b
→
c
是绝热过程,则
Q
b
→
c
=0,外界对气体做功150 J,则
W
b
→
c
=150 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
U
b
→
c
=150 J;由于
c
→
a
是等容过程,外界对
气体不做功,
W
c
→
a
=0,压强减小,则温度降低,放出热量,由于
a
→
b
是等温过程,所
以
c
→
a
过程放出的热量等于
b
→
c
过程增加的内能,即
Q
c
→
a
=-150 J,则根据热力
学第一定律有Δ
U
c
→
a
=-150 J;综上所述,
a
→
b
→
c
→
a
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
为
Q
=-(
Q
a
→
b
+
Q
b
→
c
+
Q
c
→
a
)=50 J。
(3)①气体分子个数
n
=
N
A
=9.0
×
10
21
②标准状况下,气体每个分子所占的体积
V
'=
=
m
3
≈
3.7
×
10
-26
m
3
二、晶体和非晶体、气体实验定律
1.晶体和非晶体
▶
注意
液晶的性质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可以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
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晶体
非晶体
单晶体
多晶体
形状
规则
不规则
不规则
熔点
固定
固定
不固定
特性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各向同性
2.理想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外分子间无作用力,无分子势能。
例2
(2019江苏盐城三模)(1)下列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C.晶体微粒具有空间点阵,晶体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D.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是因为气体分子做布朗运动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初状态
A
分别经不同过程到达状态
B
、
C
、
D
,它们
的
p
-
V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
AB
是等容过程,
AC
是等温过程,
AD
是等压过程,则
内能减小的过程是
(填“
AB
”“
AC
”或“
AD
”),气体从外界吸收
热量的过程是
(填“
AB
”“
AC
”或“
AD
”)。
(3)
如图所示
,
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开口向上
,
用轻质活塞封闭体积为
V
0
的理想
气体
,
外界大气压强为
p
0
,
轻质活塞横截面积为
S
,
与汽缸之间的摩擦不计。现
在活塞上面加沙子
,
使活塞缓慢下移
,
当沙子总质量为
m
时。活塞静止在某一
位置
,
此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总功为
W
。重力加速度为
g
,
环境温度不变。求:
①该位置气体的体积;
②此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
答案
(1)B (2)
AB
AC
和
AD
(3)见解析
解析
(1)水分子的热运动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故A错误,B正确;晶体微粒具有空间点阵,但分子仍在进行无规则的热运动,故
C错误;布朗运动是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气体分子之所以能够充满容
器,是由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2)
AB
过程,体积不变,根据
=
可知,压强减小,温度降低,气体内能减小;
AC
过程气体等温变化,内能不变,但体积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对外界
做功,气体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AD
过程,气体压强不变,根据
=
C
可知,体积增
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从外界
吸收热量。
(3)①对活塞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p
=
p
0
+
整个过程是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
0
V
0
=
pV
联立解得
V
=
②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
U
=
W
+
Q
可知,汽缸导热性能良好,则Δ
U
=0,外界对气体
做功,
W
>0,可知
Q
=-
W
,即此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为
W
。
三、统计分布规律、液体表面张力、理想气体的图像、热力学定律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刻都在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
“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2)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多,分子的平均速率
将增大,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2.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到表面积最小的趋势,表面张力的方向
跟液面相切。
图像名称
p
-
V
图像
p
-
图像
p
-
T
图像
V
-
T
图像
图像特征
图像意义
如果图线是双曲线,表示等温变化
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等温变化
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等容变化
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等压变化
3.理想气体的图像
4.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
外界对它所做的功之和。
表达式:Δ
U
=
W
+
Q
。
不消耗能量却可源源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叫永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失
败原因: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例3
(2019江苏单科,13A,12分)(1)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
理想气体静置足够长时间后,该气体
。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息下来
B.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均相等
C.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
D.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
(2)
由于水的表面张力
,
荷叶上的小水滴总是球形的。在小水滴表面层中
,
水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上表现为
(
选填“引力”或“斥力”
)
。
分子势能
E
p
和分子间距离
r
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
,
能总体上反映小水滴表面
层中水分子
E
p
的是图甲中
(选填“
A
”“
B
”或“
C
”)的位置。
甲
(3)
如图乙所示
,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
A
→
B
的等压过程
,
B
→
C
的绝热过程
(
气
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
其中
B
→
C
过程中内能减少
900 J
。求
A
→
B
→
C
过程中
气体对外界做的总功。
乙
答案
(1)CD (2)引力
C
(3)1 500 J
解析
(1)
由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知
,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故
A
错误
;
在无外界影响下
,
静置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
,
因此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
但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无法确定
,
故
B
错误
,C
正确
;
因静置足够长时间
,
分子无
规则运动在各个位置的概率相等
,
故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
,
故
D
正确。
(2)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
则液体表面层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分子间引力。当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分子势能最小
,
而此时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
分子间距离应大于最小分子势能对应的距离
,
故应是题图
甲中
C
位置。
(3)
A
→
B
过程
,
W
1
=-
p
(
V
B
-
V
A
);
B
→
C
过程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
W
2
=Δ
U
;
则气体对
外界做的总功
W
=-(
W
1
+
W
2
),代入数据得
W
=1 500 J。
四、分子热运动、饱和汽等
1.饱和汽压的特点
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
的体积无关。
2.相对湿度=
×
100%,人们感到潮湿是因为相对湿度大。
例4
(2018江苏单科,12A,12分)(1)如图所示,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外包着纱
布,纱布的下端浸在水中。纱布中的水在蒸发时带走热量,使温度计示数低于
周围空气温度。当空气温度不变,若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温度计示数减小,则
。
A.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小
B.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增大
C.空气中水的饱和汽压减小
D.空气中水的饱和汽压增大
(2)一定量的氧气贮存在密封容器中,在
T
1
和
T
2
温度下其分子速率分布的
情况见表。则
T
1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T
2
。若约10%的
氧气从容器中泄漏,泄漏前后容器内温度均为
T
1
,则在泄漏后的容器中,速率处
于400~500 m/s区间的氧气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18.6%。
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温度
T
1
温度
T
2
100以下
0.7
1.4
100~200
5.4
8.1
200~300
11.9
17.0
300~400
17.4
21.4
400~500
18.6
20.4
500~600
16.7
15.1
600~700
12.9
9.2
700~800
7.9
4.5
800~900
4.6
2.0
900以上
3.9
0.9
(3)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
A
时压强为2.0
×
10
5
Pa,经历
A
→
B
→
C
→
A
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对外界放出61.4 J热量。求该气体在
A
→
B
过程
中对外界所做的功。
答案
(1)A (2)大于 等于 (3)138.6 J
解析
(1)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纱布中的水蒸发加快,说明空气中水蒸气的
实际压强减小,故B错误;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空气温度不变,空气中的水的
饱和汽压不变,故C、D错误;由空气的相对湿度=
知,相对
湿度减小,故A正确。
(2)由分子速率分布情况与温度的关系知,当温度升高时,速率大的分子比例较大,由表知
T
1
时大速率分子占的百分比较大,故
T
1
大于
T
2
。当温度为
T
1
时从表中查得速率在400~500 m/s区间的氧气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应等于18.6%。
(3)整个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W
=
W
AB
+
W
CA
,且
W
CA
=
p
A
(
V
C
-
V
A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
U
=
Q
+
W
得
W
AB
=-(
Q
+
W
CA
)
解得
W
AB
=-138.6 J,即气体对外界做的功为138.6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