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4-16 发布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陡、链、颤”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顶”等11个生字并能组词。
2、能理解“奋力、发颤、汲取”等词语。
3、能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畅谈爬山的感受)
2、那你们知道天都峰吗?课件出示有关天都峰的图片,简介天都峰。
有一位小姑娘要去爬天都峰,你们想知道整个故事的经过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板题:3、爬天都峰),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指名回答)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口头提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读的词语。
笔陡 石级 发颤 奋力 攀着 仰起脸 鲫鱼 纪念 鼓舞 居然 笑呵呵 小辫子 汲取力量
自由认读、小组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课件出示生字。
爬(pá) 峰(fēng ) 顶(dǐng ) 似(sì) 苍(cāng ) 仰( yǎng)
咱 (zán) 奋(fèn ) 辫(biàn ) 勇(yǒng) 居(jū)
(1)自由认读、小组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给生字组词。
3、理解词语。
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新词,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呢?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⒉与熟字比较,识记了形。
⑴峰---蜂、锋: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锋利的刀是金属制成的,所以“锋”是金字旁。“峰”是指山的尖顶,所以“峰”是山字旁。
⑵辫----辩、辨:三个字读音都是“biàn “,都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左右均相同,主要区分中间。
“辩”和言语有关,所是“辩”是言字旁。“辨”是指用眼睛看,所以“辨”字里面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
⒊书写提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⒋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教师巡回指导。
⒌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五、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勇登峰顶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⒈小组内讨论交流。
⒉指名说。
二、深入学习课文,
⒈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及“我”畏惧、想退缩的心理。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用“爬”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出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感悟“在云彩上面哩”“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结合图片和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仿佛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生2:天都峰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
(4)指导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6)积累优美词句。
(7)思考: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我”有害怕畏惧、想退缩的心理。)
①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指名交流。课件出示: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③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⒉学习第3-7自然段,了解“我”爬天都峰的经过,体会“我”
和老爷爷互相鼓舞爬上天都峰的情形。
结果“我”爬天都峰了吗?是什么让我下了决心?自由读课文第3到5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出示第4自然段重点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因为“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 “年纪比我爷爷还大”,“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顿时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③教师指导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对话
b、同桌分角色试读。
c、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2) “我”是怎么爬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自由读6、7自然段,
⑴学生读书圈划。
① 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一会儿„„一会儿”、 “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呀爬” “终于”等词语。
③课件出示: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④课件出示:“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终于”指“我”和“爸爸”还有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以及爬上峰顶后的喜悦心情。)
⑤指导朗读6、7两段。
⒊学习第8—10自然段,体会爸爸所说的话的含义。
(1)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在鲫鱼背前合影留念、互相致谢呢?(“我”和老爷爷在对方的鼓舞下,历经艰辛,终于爬上了峰顶,我们打从心底感谢对方,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值得纪念的事,而鲫鱼背又是天都峰上最有纪念意义的景点。)
(2)课件出示:“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同时又告诉我们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
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①课件出示: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②让我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想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课件出示: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他看到“我”后,心里又怎么想?
b、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c、你是怎么理解爸爸所说的话的?
③学生讨论后交流后课件出示: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呢?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
教师点评: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四、课外延伸
请把一周内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写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
完成《家庭作业》第3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天都峰:高、陡
爬峰前:畏惧、相互鼓励
“我”与老爷爷 爬峰时:奋力向上 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爬峰后:互相道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练2021-04-16 11:07:1129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必考基础2021-04-16 11:07:002页
- 邵阳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2021-04-16 11:06:5411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词语专项2021-04-16 11:06:428页
-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议论文素材:自信2021-04-16 11:06:285页
- 横街中学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分类汇编2021-04-16 11:05:5849页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7开2021-04-16 11:05:119页
-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021-04-16 11:04:592页
-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2021-04-16 11:04:485页
- 新版语文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教育心2021-04-16 11:04: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