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9.37 KB
- 2021-04-16 发布
人大附中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 6月质量检测题
人大附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 6 月统一练习题
历 史
2020年 06月 27 日
本试卷共 6页,100分。练习时长 90分钟。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1. 在距今 4000 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 1300 多座墓葬中,约 1%的大型墓中,每座均
有一、二百件随葬品,包括有鼍鼓、石磬、等礼乐重器和玉器。几十座中型墓也有较丰
富的随葬器。上千座小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可以断定
A.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 B.该遗址就是历史上的夏朝
C.陶寺遗址处于奴隶制时代 D.已经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
2. 西周建立后,将商人的部族性的祖先神“上帝”,改变成与超越于任何族姓之上的至上神
“天”,并将“天”作为整个天下的保护神。这一改造
A.导致了分封制度的破坏 B.强化了各个族群的家国认同
C.反映了宗法制度的衰落 D.促进了共同语言文字的形成
3. 朱熹在评论王维的《袁安卧雪图》时说“雪里芭蕉,他是会画雪,只是雪中无芭蕉,他
自不合画了芭蕉。人却道他会画芭蕉,不知他是误画了芭蕉。”此评论表明朱熹意在
A.强调“格物致知” B.宣扬“仁爱至上”
C.阐明“知行合一” D.说明“理在心中”
4. 大蒙古国时期,最高行政官员是“札鲁忽赤”。后来掌管诏旨文书的“必阇赤长”角色日
显,汉人称之为中书令;忽必烈即位以后,在形式上模仿宋金官制,设中书省行使札鲁
忽赤和必阇赤长的职权。据此可知元代的中书省
A.承袭了蒙古族旧有的政治制度 B.放弃了蒙古旧制改行汉族制度
C.继承和发展了隋唐三省六部制 D.体现了内廷机构外廷化的演变
5. 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叙述是
①明朝内阁有专门衙署,可以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
②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和决策
③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④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商议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 1页 共 6页
人大附中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 6月质量检测题
6. 下表内容摘自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官员的上疏,对此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人物 奏疏内容
道光二十一年
九月
浙江巡抚刘
韵珂
“该夷……漂泊于数万里之外,其众皆以必死为期,万夫
一心,有进无退”
道光二十二年
二月
清军统帅奕
经
“所有宁波一带,山势陆路,汉奸处处为之导引,反较我
兵熟悉。……官兵虚实,逆夷无不尽知”
A.第一手史料的叙述是切实可信的 B.当事人的叙述可能有偏颇和掩饰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清朝官员能够把握敌我双方态势
7. 1894年,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内阁会议上提出:“第一,在日军不撤走的前提下与清政府
共同协商朝鲜的内政改革;第二,若清政府不同意此种内政改革,日本则单独推进之。”
陆奥宗光的意图是
A.促进朝鲜实行近代化的改革 B.诱惑清朝政府共同瓜分朝鲜
C.借此挑起中日战争占领朝鲜 D.迫使清廷签定《马关条约》
8. 右图为一件毕业证书,读图并结合所学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校是由美国出资筹建
②以“军政并举”为特点
③该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④颁发此证时北伐已开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 1937年 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开
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以下关于该次会议的评述,正确的是
A.会议促成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B.会议召开于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际
C.会议之后正面和敌后战场相继开辟
D.会议指明了敌后抗战的正确方向
10. 观察右侧统计图,对于该统计图分析正确的是
A.农村土地私有制得到根除
B . 多 数 农 民 经 济 状 况 得 到 改 善
C.初步建立起互助合作制度
D.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逐步确立
第 2页 共 6页
人大附中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 6月质量检测题
11. 罗马帝国前期的经济繁荣主要是行省经济的发展,一些行省成为罗马新的谷仓;意大利
本土的经济落后于行省,农业开始衰退,奴隶反抗或逃亡。罗马帝国各地间的贸易非常
发达。面对这种状况,罗马法律的新变化是
A.编制成文法维护奴隶主对于奴隶的压迫
B.制定《十二铜表法》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C.编订《民法大全》管理帝国境内自由民
D.通过万民法调节各地区社会和商业关系
12.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托马斯·莫尔著有《乌托邦》一书,虚构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
有剥削和贫富差别,人人劳动,社会平等,按需分配;国王和官吏由选举产生的理想社
会。以下对该书的评析,正确的是
A.勾勒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图景 B.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倾向
C.希望重建古代希腊的城邦民主制 D.反映了工业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
13. 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通过选民普选而上台执政 ②都领导了反对外国势力的战争
③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成果 ④都为战胜封建专制做出了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主要工业国机器输出情况统计表(单位:百万英镑)
年期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80—1884 12 1 3 3
1890—1894 19 2 3 4
1900—1904 20 2 10 15
1909—1903 32 4 29 28
导致上表所显示的变化的原因是
A.殖民地独立导致英国经济优势的削弱
B.垄断资本主义在英法等国的迅速发展
C.科学研究新成果改变西方的经济格局
D.英法殖民战争迟滞了两国的经济发展
15. 20 世纪 90 年代担任美国《外交》杂志总编扎卡利亚曾发表谈话说:如果这个创造中的
世界有更多的权力中心,那么它们几乎都致力于秩序、稳定和进步。我们应该把这些崛
起力量纳入全球体系,让它们反过来扩大并加深全球联系。扎卡利亚这一谈话的背景是
A.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B.大国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C.冷战格局影响国际关系 D.多极政治格局基本形成
第 3页 共 6页
人大附中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 6月质量检测题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5题,共 55分。
16. (9分)王充和汉代思想
东汉王充出身“细族孤门”,年幼家贫读不起书,经自学努力,终博览群书,成为学识
渊博的学者。经 30年的努力写作,成《论衡》一部,其中表达了反谶纬迷信、批判唯心主
义哲学的理论观点。王充否认“天”有意志,认为天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所谓的“灾异”
无非是一些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因此,他批判了谶记纬书中所捏造的一些神怪故事,指
出:没有什么天生具有“达视洞听之聪明”的圣人,更无人有“先知之见”,人要获得知
识,就要学习。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耳、目、口、鼻与外界接触,获得知识。他还反对人死为
鬼的说法,认为鬼、神观念“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摘编自林剑鸣 赵宏《秦汉简史》
(1)阅读材料,依据所学知识简述王充生活年代主流社会思想。(4分)
(2)依据材料简述和评价王充的思想。(5 分)
17. (8分)胡人执犁俑
博物馆展出了一件唐代文物“胡人执犁俑”。“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
呼。
结合所学,为该文物撰写一份解说词。(8分)
(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 150字)
第 4页 共 6页
人大附中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 6月质量检测题
18. (10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主题,对以上示意图进行解读。(10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实准确。)
第 5页 共 6页
人大附中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 6月质量检测题
19. (16 分)自由贸易与保护关税
材料一 中国近代的自由贸易思想反对为了争进出差之正负而重征进口税,……在批判
了关税壁垒以后,矛头直指清政府阻挠国内工商业自由经营的政策。谭嗣同认为,“凡谓以商
务、税务取人之国,皆西人旧学也”,反驳“以通商致贫”的观点。梁启超极力称颂司马迁的
自由放任思想,指责清政府与民争利。严复用自由贸易理论反对洋务派顽固坚持官督商办,
因为保护这类企业的政策阻滞了国内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袁明照 郭丙合《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思想》
材料二 面对英法等国打着自由贸易的招牌向分裂落后的德国倾销商品的严峻局势,李
斯特呼吁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市场,实行关税保护。1841年,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
民体系》出版后,在德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学说立刻为关税同盟工业圈所接受,极大地
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保护关税运动,税率有了明显的上升。1843 年棉纱的进口关税率提高了
50%,1844年毛纺织品的进口关税率提高了 33%,金属、皮革制品的关税率提高了一倍。
——摘编自邢亮《李斯特经济思想与德国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前期自由贸易思想的特点,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
发展的积极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 19世纪 40年代提高关税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说
明导致中国近代前期与德国 19世纪 40年代对待自由贸易不同态度的原因。(9分)
20. (12 分)冷战与新中国外交政策
材料一 应当责怪谁的问题同对于二战后的最初几年谁最活跃的分析密切相关。西方传
统主义学者认为,美国政策显现出明确的被动性。华盛顿强调在如联合国之类的机构下开展
国际合作,并在某种程度上试图使两个主要对抗国(英国和苏联)举行谈判。武装力量的裁撤
以相当快的速度进行。直到 1947年,华盛顿的政策才有所改变,那也是对苏联在东欧扩张被
迫作出的回应,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转折点。
——G.伦德斯塔德《战后国际关系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错误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1949年 6 月 30日,毛泽东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四周年发表的文章《论人
民主专政》中,公开宣布未来的新国家就是要“一边倒”向苏联阵营,他说这是孙中山的四
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
倒”。如果更全面地分析,可以说毛泽东当时提“一边倒”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一项总揽全
局的大政方针,而不仅仅是一项外交方针。它更重要的是表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将选择社
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当时这个国家发展道路的战略性选择,从根本上决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
发展方向和战略。
——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标有下划线的内容分别予以解释说明。(6分)
第 6页 共 6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2021-04-15 22:33:1721页
- 【语文】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2021-04-14 17:47:2725页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2021-04-14 16:40:1725页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2021-04-13 22:32:0710页
-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04-13 14:18:0618页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2021-04-13 09:04:288页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2021-04-12 23:24:0919页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第二学2021-02-26 22:25:384页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2021-02-26 21:42:2012页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2021-02-26 20:44:39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