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3.00 KB
- 2021-04-16 发布
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试题卷
命题:陈晋华 余文伟 朱瑞华 审题:余文伟 朱瑞华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2017年1月
一、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万斯大曾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以下以西周为例,不正确的是
A.召公是武王的小宗 B.伯禽的诸弟是其小宗
C.武王是周公的大宗 D.微子启是周公的小宗
2.下列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是 ①秦朝的“道” ②唐代的安西都护府 ③元代的宣政院 ④明朝的都察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下列部分官职依据在历史上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巡抚 总督 都统 水师提督 管带
②
郡守 中尉 宗正 将作少府 监御史
③
刺史 三服官 盐铁官 常侍 司隶校尉
④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知州 提点刑狱司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5.钱穆在《国史新论》说:“在汉代,此制已有流弊。地方长官选举不实,权门请托,营私滥举,因而选举之后,不得不再加以政府一番考试检核。”文中“此制”指的是
A. 封国制 B. 察举制 C. 刺史制 D. 科举制
6.《国史概要》指出:“忽必烈即位初期,有十路宣慰司,又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这表明
A.元朝初年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
B.宣慰司和行省两级地方行政体制形成
C.中书省掌管全国的最高行政权力
D.行省最初仅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
7.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A.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 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C. 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D. 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8.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有 ①为适应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 ②派汉族工匠入藏,重修布达拉宫 ③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北边界 ④粉彩瓷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9.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10.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图1 曲辕犁
图2 筒车
图3 耧车
A. 灌溉技术的演进史 B. 铁制农具的大发展
C. 古代中国的农业工具 D. 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
11.《通典·田制》对授永业田规定如下:“其永业田,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 B.是一种地主土地私有制
C.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D.对特权阶层存在两面性
12.下列历史现象在南北朝时期尚未出现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中国画艺术形式出现
C.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D. 商人在社会上遭受歧视的情形开始转变
13. 清初,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从中得出的结
论较为合理的是 ①政府实行抑商政策 ②私营丝织业受到限制 ③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④民族工业发展较艰难
A. ②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④
14.下列叙述符合孔子思想主张的有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忧道不忧贫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15.下列各观点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道事君”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③“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
④“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
A.①老子 ②庄子 ③韩非子 ④荀子 B.①孟子 ②庄子 ③老子 ④荀子
C.①孔子 ②老子 ③韩非子 ④墨子 D.①荀子 ②庄子 ③老子 ④墨子
16.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7.“龙场悟道”的故事讲述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在一个夜梦中,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由此可见,这一思想家反对的是
A.内心反省 B.知行合一 C.违背自然 D.格物致知
18.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下列对宋代“词”表述正确的是
A.南宋著名词人苏轼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社会
B.柳永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
C.李清照的作品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辛弃疾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
19.“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
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经”。右图为石
经部分残石的拓文。下列关于石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为隶书
B.反映了东汉思想的繁荣活跃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第一手资料
20.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写道:“亭林建设方向近于‘科学的’,船山建设方向近于‘哲学的’。”这里的“科学”和“哲学”分别体现在
A.《明夷待访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
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和“天地之化日新”
C.“以求实证”的治学方法和“势之必然”的社会史观
D.推动清初经世致用思潮和反映明末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21.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逐渐形成了新的戏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
A.徽调、秦腔 B.昆曲、徽调
C.昆曲、汉调 D.徽调、汉调
22.右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
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雅典有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享有雅典民主
D.奴隶通过“解负令”享有民主
23.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是
A. 颁布“解负令” B. 发展工商业
C. 津贴制 D. 抽签选举
24.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主要在于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贵族政治的影响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25.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
A.古希腊人秉持法律至上观念 B.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古希腊人积极从事海外殖民 D.古希腊人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26.右图反映了罗马法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奴隶与贵族的斗争催生了成文法
B. 罗马人与外邦人的斗争催生了公民法
C. 公民法适用于罗马一切自由民
D. 万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初见端倪
27.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长期以来确切纪年是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算起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近年来史学家协同自然科学家,通过研究日食规律,确定文献记载的“(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日食)”的时间为公元前899年,从而将确切纪年上推半个多世纪。对此,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历史记载存在纯粹客观性
B.自然科学事实等同于历史事实
C.跨研究是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D.研究自然和物的科学方法同样可以用来研究社会与人
28.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
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
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
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自相矛盾,故均不可信
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其观点可信
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D.时代背景不同使得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
29.胡夫金字塔和秦始皇都是古代帝王的寝陵。下列有关两陵的说法不正确是
A.都是权力的象征 B.都分为内城和外城
C.都是生前动用国力建造 D.都是无比的雄伟壮观
30.如果你要去参观拉斐尔的艺术成就,你可以去 ①乌菲齐美术馆 ②皮提宫 ③西斯廷小教堂 ④圣彼得大教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右图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设计师用椭圆形广场的设计理念是
A.突出了“迎”和“融”
B.强调“圣”和“威”
C.显示罗马帝国的强大
D.最显人们对圣母的“爱”与“敬”
32.有人这样认识某古水系:“引水入室掘井家中,防祝融之肆虐,取汲浣之便利,求滚滚之财源,荡里中之秽气,灌村外之良田”。材料表明修建该水系的指导思想是
A.重利轻义 B.天人合一 C.以民为本 D.以农为本
33.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其主要背景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大商号跨地区经营 ③国际贸易的发展 ④押运巨额现银的风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下列有关昆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昆曲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南曲和北曲各自的优点
B.昆曲曲目注重现实生活,不涉及历史故事
C.明朝经过魏良辅改革后,伴奏乐器出现管弦并用
D.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是致命的弱点
3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其目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追悼在杀戮中蒙难的亡灵 B.杜绝人类社会彼此杀戮的罪恶行径
C.批判种族主义的反动谬论 D.提醒人们牢记历史,防止罪恶重演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91年,清朝确立了对漠北蒙古的正式管辖,但保留蒙古三大部首领汗的称号,在行政上依照蒙古之例编旗。蒙古原有若干部会盟的传统,编旗后盟长作为会盟的召集人,由皇帝在盟中诸旗中指定一人担任,同时起到代表朝廷监督各旗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对蒙古王公百般优待,爵同宗室,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清圣祖实录》
(1)材料一所示为哪一朝代的长城?请分别写出甲、乙两座关城的名称。(3分)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施恩”于蒙古的具体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所体现的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7分)
37.(10分)开放交流与合作互利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鎏金镶嵌兽形砚盒
江苏徐州东汉墓出土。铜砚盒通体鎏金,镶嵌有产自意大利等地的红珊瑚、绿松石。工艺极为精湛。
直行铭文夔凤镜
中亚地区(今吉尔吉斯斯坦)出土。据考证,大致相同的铜镜,在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曾有出土。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海一号”(南宋古沉船)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南方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南海一号”还出水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南海一号”文物揭秘》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孛罗(注:即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Laws)和制度(Institutions),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出土文物在当时出现的经济条件。(2分)
(2)列举南宋时期在今浙江境内的两个“著名窑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宋对外贸易相对于汉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区别。(4分)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合理?说明你的理由。(4分)
3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公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不同社会背景。(4分)
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人:陈晋华 余文伟 朱瑞华 审核人: 余文伟 朱瑞华
一、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A
A
B
D
A
C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A
C
C
D
C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C
B
D
C
D
B
A
31
32
33
34
35
A
B
B
B
D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
(1)朝代:明代。甲:山海关;乙:嘉峪关(3分)
(2)具体措施:保留蒙古编旗、称汗、会盟等传统;发展满蒙联姻;优待王公贵族,爵同宗室;特封活佛,掌管喇嘛教务。(4分)
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信仰;笼络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3分)
37.
(1)经济条件: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先进;丝绸之路开通。(2分)
(2)著名窑口:官窑、越窑、龙泉窑、哥窑。(任意两个即可给2分)
主要区别: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海路贸易);大量瓷器出口。(2分)
(3)原因:法律和制度的阻碍。(2分)
观点1:是。理由: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制约。(2分)
观点2:否。理由:宋元以来中国经济仍在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等。(2分)
38.
(1)法治观念:董仲舒——德主刑辅;以儒家经典为指导;法源于君(皇权至高无上);注重社会等级。(任意三点3分)西塞罗——自然法至上;人人平等;法律至高无上,具有权威性。(3分)
(2)社会背景:董仲舒——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逐渐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封建经济发展;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任意两点2分)西塞罗——罗马的共和政体;罗马商品经济发展;古希腊理性主义或斯多亚学派的影响。(任意两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