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00 KB
- 2021-04-16 发布
课时作业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
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
出商朝晚期( A )
A.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解析:根据“商朝晚期”“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
尊敬”说明宗法世系观念大大加强,故 A 项正确。
2.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地名,今河
南淮阳),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表明“陈”姓源于( C )
A.出生居住地 B.古代的官职
C.周朝分封制 D.父祖辈的字
解析: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陈,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说
明陈姓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故 C 项正确;“陈”不是陈姓出生居住
地,故 A 项错误;“陈”也不是古代的官职,故 B 项错误;“陈”
不是父祖辈的字,故 D 项错误。
3.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
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C )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西周初年”,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
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但不能消除地方与中
央的矛盾,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
封制遭到破坏,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
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 B 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
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 C 项
正确;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与材料中
“西周初年”不符,“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需到秦汉中央集权确立,
故 D 项错误。
4.西周夷王在位时,诸侯多不来朝,并且互相攻伐。这种现象
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C )
A.分封制彻底崩溃 B.宗法制彻底瓦解
C.周王室趋于衰微 D.礼制已不复存在
解析:诸侯不朝见天子,相互攻伐不断,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
而此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依然存在,因此,A、B、D 三项
说法错误,C 项符合题目要求。
5.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
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由此可知分封制
( B )
A.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久安 B.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
C.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 D.促成了中央集权式统治
解析:由题目中“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
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这一叙述可知,题
目强调的是分封制对于政治结构上稳定秩序的作用,即通过明确规定
贵族间等级秩序,以强化统治,有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而无法得
出加剧社会分化的结论,材料也没有提到对国家统一或中央集权的影
响。故 B 项正确,排除 A、C、D 三项。
6.《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中国
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表明分封制( C )
A.扩大了周王统治 B.开发了边疆地区
C.利于文化认同 D.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王朝通过实施分封制,使周的文化覆盖
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
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增强了文化认同感,C 项正确。材料
强调分封制对文化认同的影响,没有涉及扩大了周王统治,A 项错误。
材料强调西周实施分封制增强了文化认同感,没有涉及边疆地区的开
发,B 项错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不符,D 项错误。
7.公元前 720 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郑庄公不仅不为平王
奔丧,还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 C )
A.周王朝统治名存实亡 B.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
C.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 D.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 项表述属于以偏概全,故 A 项错误;
题目中并未涉及官僚政治(无血缘关系)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根据题
目中“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郑庄公”中郑庄公的行为是诸侯对周王
室的挑战,故 C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涉及宗法观念的问题,故 D 项
错误。
8.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
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B )
A.血缘纽带 B.家国一体
C.等级森严 D.地方分权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周天子在政治上是天下共主,在血缘关系
上也是大宗。天下共主代表“国”,血缘大宗代表“家”,周天子一
人具有两种身份,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
项错误,血缘纽带只涉及血缘关系,并未涉及政治上的共主;C 选项
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治方面等级严格的内容;D 选项错误,材料并
未体现地方分权的内容。
9.西周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周成王年幼继位,
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代理政事。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D )
①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②实行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度
③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④嫡长子继承王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故
①错误。材料反映了周公旦代理政事,而不是周公旦继承王位,故不
是实行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度,②错误。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扩大了
统治疆域,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③正确。西周在王位继承上
推行嫡长子继承制,故④正确。综上所述,A、B、C 错误,D 项正
确。
10.《诗经》中周颂共三十一篇,除《臣工》《丰年》等篇章是为
了春夏祈谷、秋冬谢神而作的祭歌外,其余大多为对周室祖先的礼赞,
是先人崇拜。据此可知周颂( D )
A.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积极宣扬礼乐文化
C.使王权披上神秘色彩 D.深受宗法观念影响
解析:从材料“其余大多为对周室祖先的礼赞,是先人崇拜”中
可以看出,周颂大多是关于对祖先的礼赞,这说明周颂与农业生产关
系不是很紧密,故 A 项错误;礼乐文化维护周朝的等级制度,对祖
先神的崇拜不等于宣扬礼乐文化,故 B 项错误;崇拜祖先是对先祖
的敬仰与君权神授无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崇拜祖先,法祖敬宗
体现了宗法制度的影响,故 D 项正确。
11.公元前 202 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建立汉朝。遵
循周朝制度,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C )
A.A B.B
C.C D.D
解析:刘盈是刘邦的正妻所生,是嫡长子,所以是帝位的法定继
承人,故 C 正确;遵循周朝嫡长子继承制,刘肥并不是由刘邦的正
妻所生,不是嫡长子,不能继承帝位,故 A 错误;遵循周朝嫡长子
继承制,刘元是女性不是嫡长子,不能继承帝位,故 B 错误;刘如
意是由刘邦的妃子所生,不是嫡长子,不能继承帝位,故 D 错误。
1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选项中
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 D )
A.分封制度,天下归帝 B.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C.井田制度,天下归私 D.礼乐制度,天下归贤
解析: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
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故 D 项正确;皇帝制度开始于秦
朝,故 A 项排除;宗法制度与材料无关,故 B 项排除;井田制是中
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故 C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
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
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
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
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
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
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
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姬)贵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其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分封诸
侯,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
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次子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是小
宗,在本宗族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依此类推,按血缘关系不断
分封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
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西周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
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而后“削其地”。(10 分)
(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宗法制的作用。(6 分)
(3)结合材料三、四,材料一、二反映的制度与宗法制之间的关
系如何?(10 分)
答案:(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也强化了以大
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
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廷宗(《新唐书》),洪兴祖、
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
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白虎通·宗族》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
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
度有关?(6 分)
(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
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
个等级阶层?(10 分)
(3)概括材料三包含的主要思想,说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西周王
朝统治的作用。(10 分)
答案:(1)观念:宗法观念。制度:宗法制度。
(2)解释:凡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同
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等级阶层: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等。
(3)主要思想:确保大宗的地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宗
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中反映的宗法观念,指出与宗法制
有关。第(2)问应注意分析材料二指出大宗和小宗的关系。第(3)问应
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周为确保大宗地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温湿度检测登记表2021-04-16 00:40:101页
- (新教材)2020生物同步导学人教第二册2021-04-16 00:40:0810页
- 2020秋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12Help2021-04-16 00:37:4541页
- 2018-2019版语文高二人教版中国古2021-04-16 00:37:1611页
-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4-16 00:34:1815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时达标检测(二十2021-04-16 00:32:095页
- 数学(理)卷·2017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2021-04-16 00:30:1212页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2021-04-16 00:29:5811页
-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化学(人教版)一2021-04-16 00:26:246页
- 山东省五莲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2021-04-16 00:24:57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