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00 KB
- 2021-04-16 发布
第三讲 实践的观点与真理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F )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F )
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 F )
4.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F )
5.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F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大花园建设是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浙江行动,按照该计划设定的目标任务,2018年开好局、2022年走前列、2035年成样板,高质量建设“诗画浙江”。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③普遍性中包含特殊性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标,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以目标指导进行建设,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①②正确;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③错误,排除;④与题意无关,不选。
7.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这说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③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②错误,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错误,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8.我国的暗物质研究工作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为探索大自然奥秘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这主要表明 ( )
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充满了曲折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6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我国的暗物质研究工作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体现了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为探索大自然奥秘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体现了②;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错误。
9.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好奇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近日,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在“嫦娥三号”着陆区得到的探测数据的分析,首次找到了月球雨海区域无水的直接证据,并揭示了月球雨海区域火山演化的历史。这说明( )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嫦娥三号”首证月球雨海无水,并揭示了月球雨海区域火山演化的历史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④正确。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0.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专家称这有助于人类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甚至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机制。这个发现将极大促进其他引力波探测实验的发展。这表明( )
①对引力波的真理性认识因认识的发展而不断被推翻
②实践的发展是推进有关引力波认识的根本动力
③对引力波的好奇、遐想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
④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推动对引力波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①错误,认识的发展进步并不是推翻原有的真理性认识;③错误,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引力波认识的根本动力,推动对引力波的认识的深化发展,也是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不断发展的结果,②④正确。
11.“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 6 -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解析:选C。本题的题眼是“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由题眼可知,题干主要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强调思与学的关系、D项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12.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材料表明( )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②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造福人类 ③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促进实践的发展 ④认识的目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科学家对黑豆皮的研究,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在这种认识指导下实践造福人类;同时该研究为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现了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改造规律”的说法错误;④错误,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13.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去寻找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 )
①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人们不同的需求和体验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并在反复中不断超越自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对有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悲剧,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快乐,可见,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表明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取决于”说法错误;认识的反复性在材料中未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14.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C.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 6 -
D.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解析:选B。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B项符合题意。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可能相同,A项说法错误;C项是从认识本身角度来说的,D项是从认识的客体角度来说的,均不符合题意。
15.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B.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D.原来的真理性认识随着实践发展会转化为谬误
解析:选A。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D项说法错误。
16.“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①医学家和患者的真理是各不相同的
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可能相互转化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是客观物质,谬误是一种错误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对于某些……有害”体现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可能相互转化,②③符合题意;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①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观点错误;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谬误是错误的认识,④观点错误。
17.近年来,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重庆两江新区改变“以排为主”的防涝模式,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体现了(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真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6 -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要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错误;④是从辩证法角度分析的,不是认识论角度,应排除。
18.爱迪生说: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强调实践的特征和实践的决定作用,③④符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为实践所证明,①说法错误;②与题意不符,材料未强调认识的反复性。
19.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①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③中“同步”说法错误。
三、综合题
20.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
- 6 -
历史再次刻印下时间的坐标。回首这40年,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在奋进中书写了精彩答卷,这是亿万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今日中国之势,我们仍需以梦为马、敢闯敢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向祖国70华诞献礼。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特点”的。
答案:(1)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今日中国,仍需以梦为马、敢闯敢干,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2)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中国的辉煌成就是亿万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中国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21.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要扎根于中国现实,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建设法治中国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必须扎根于中国现实。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1)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西方国家的法治文明与其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3)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如果脱离我国实际(或我国国情),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难免在法治建设上犯错。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