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3.50 KB
- 2021-04-15 发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4.理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重点:文化创新的作用。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基础·初探]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必然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2)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二、文化创新的作用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3.文化创造者的职责: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预习·提升]
1.判断
(1)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4)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5)广大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6)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
【答案】 (1)× (2)√ (3)√ (4)× (5)× (6)×
2.连线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P48探究问题
【提示】 (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采风活动是文学艺术工作者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工作者的采风活动,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观察和体验,可以获得更多第一手的材料,
为文化创作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的采风活动,可以通过与群众的广泛接触,学习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激发创作灵感。③文化创作是为人民服务的。通过采风活动,文艺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体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激发创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P49探究问题
【提示】 (1)读他们的文章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文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①鲁迅作品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落后,农民的麻木,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以及革命意识尚未觉醒的社会现实。②高尔基的早期作品揭露了社会现实的丑恶,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小市民的自私保守,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以及他们反抗剥削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要求;晚期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规律,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
3.教材P50探究问题
【提示】 (1)例如,中国杂技剧《西游记》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新版昆曲《牡丹亭》带来了高校昆曲热;徽班进京带来了“国粹”京剧的产生。
(2)①要自觉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把握民族精神的精髓。②要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友好使者。③要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科学精神。④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4.教材P51探究问题
【提示】 (1)这种说法不对。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但这并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一切文化皆由实践产生。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创作者就不能做。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例如,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呈现了中国各地异常丰富的美食文化,而且表达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团圆、和谐的理念,
符合了时代和人们的需求特点,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文化创新,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学生分组探究一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艺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提示】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文化生活依据是什么?
【提示】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学艺术创作者要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文艺创作是否等待实践变革才能有所创新?
【提示】 不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发展有反作用,可以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实践的进步。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准确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1.图示
2.具体内容: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1.《泰囧》创下了国产影片票房最新纪录,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影片。接时代的地气、接当下的地气,是它成功的根本。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C.票房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解析】 接时代的地气、接当下的地气,是《泰囧》成功的根本,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C项错误。
【答案】 D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漫画反映的道理是( )
A.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只有通过创新,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解析】 漫画中“没有思想,就没有出路”强调了创新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影响,没有强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A不选,应选C。题干反映文化创新的意义而不反映创新的主体及如何创新,B、D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学生分组探究二 文化创新的作用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是全国第一个由省政府设立的文化创新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届,名额为30个文化创新优秀成果,每项资金5万元。这一奖项的设立,有利于推动山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山东省为什么如此重视文化创新?
【提示】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山东省通过设立文化创新奖,鼓励文化创新。
2.请你为山东省的文化繁荣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 山东省要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正确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1.近年来,我国文化机制改革创新迈出了新的步伐,实现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新的改革合力。对“文化机制创新”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B.文化机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文化机制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繁荣文化
【解析】 在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实现文化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A项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项错误;C项颠倒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项错误。
【答案】 A
2.多年来,注重个人拼搏、竞争发展成为以人为主体的广东文化的内涵。而在新的转型时期,注重人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广东探索粤文化和文化创新的要义。这说明( )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创新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解析】 此题强调文化创新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排除A项;C、D两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广东注重文化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选B项。
【答案】 B
我国茶叶输出量位居全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仅为世界第六。茶叶在年轻人当中几乎没有市场。国内茶业的文化基调都是基于传统茶文化的延续,没有自我改变以迎合当代年轻消费群体渴望轻松、时尚的心理诉求,中国茶业缺的并非延续传统文化的行业自觉,中国茶业缺的是迎合陌生市场需求的自我革新。提取中国文化的“旧”,结合市场需求的“新”。以创造变新为契机,去掉现代茶业冗余的保守、礼节的烦琐。一身轻松步履轻健的向前,本土茶业必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先对接知识]—————————————
材料信息
知识对接
国内茶业文化没有自我改变以迎合当代年轻消费群体渴望轻松、时尚的心理诉求
传统文化只有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茶业缺的是迎合陌生市场需求的自我革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一身轻松步履轻健的向前,本土茶业必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再演练应用]—————————————
1.我国茶文化的创新( )
A.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B.彻底摈弃传统模式
C.张扬世界性,弱化民族性
D.突破传统,形成独特的风格
【解析】 据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可知,A、B、C说法都是片面的,排除。
【答案】 D
2.中国茶文化的创新要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茶文化的精华。这表明( )
A.必须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茶文化
B.传统茶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C.必须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茶文化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创新弘扬传统茶文化的方式
【解析】 A、B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其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重新构建传统文化是错误的做法,也是不可能的,排除C。
【答案】 D
3.我国茶文化的创新应该遵循“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的原则。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③。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