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50 KB
- 2021-04-15 发布
云天化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6题为单选题,7-10题为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 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 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 拿一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桌面弹力的方向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所以方向竖直向上,故A与题意不符;
B.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G=mg,故B与题意相符;
C.施力物体施力和受力物体受力是同时的,不是先后关系,故C与题意不符;
D.拿一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来自竹杆,是由于竹杆发生形变而产生,故D与题意不符。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可能出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 如果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同,通过路程相等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A与题意不符;
B.速度是矢量,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故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一定相等,而通过的路程相等,故B与题意不符;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故C与题意相符,;
D.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不一定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故D
与题意不符。
3.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比乙先着地
B. 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 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D. 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甲是乙的3倍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甲和乙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无关,所以甲、乙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着地,故AB错误;
C.由公式可知,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
D.由于甲和乙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所以在空中运动时间相同,所以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故D错误。
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10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s内的位移是10m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得,初速度,加速度
A.第1s内的位移是
故A错误;
B.第2s末的速度为
前2s内平均速度是
故B错误;
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
故C错误;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
故D正确。
5.南海某小岛只能建200m长的军用飞机跑道长,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一个初速度才能实现起飞,那么这个初速度应该为: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弹射装置使舰载飞机的初速度为v0,由得
故B正确
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1所用的时间为t,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2所用时间也为t。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连续相等时间通过的位移之差等于,即有
解得
故C正确。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水平面垂直
B. 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C. 将子弹发射出去后,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子弹在空中运动中还受到向前运动的力,其方向不断变化
D. 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答案】AB
【解析】
【详解】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总是垂直水平面向下,故A正确;
B.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但物体可能受外力作用,故B正确;
C.将子弹发射出去后,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子弹在空中的运动只受重力作用,故C错误;
D.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等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故D错误。
8.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已知加速度为2 m/s2,那么在任意1 s内( )
A. 物体增加的速度一定是2m/s
B. 物体在这1秒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C. 物体在这1秒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 s的末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加速度为2m/s2,在任意1秒内,速度的变化量△v=2m/s,故A正确;
BD.任意1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而不是末速度是初速度的2倍,故B错误,D正确;
C.物体在这1秒初速度与前1s的末速度相同,故C错误。
9.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前3s内货物变加速上升
B. 最后2s内货物的加速度为3m/s2
C. 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D. 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停止向上运行,处于静止状态,随后继续加速向上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前3s内货物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最后2s内货物的加速度为,故B错误;
C.前3s内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
最后2s内货物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10.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15 s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
B. 10 s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
C. 15 s末开始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
D. 运动员在0~10 s的平均速度大于10 m/s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10~15s图象的斜率减小,则其加速度减小,所以10~15s运动员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故A正确;
B.由图看出,运动员的速度一直沿正向,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B错误;
C.由图知,15s末开始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根据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运动员的位移大于以10m/s速度匀速运动的位移,所以0~10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10m/s,故D正确。
二、填空题
11.在研究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测得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质点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质点在10-20秒内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____m。
【答案】 (1). 08m/s (2). 12m
【解析】
【详解】[1][2]由图可知:质点在10-20s内的位移为
s=16-4=12m
所以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12.在“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B.使用与交流电电压相等的电池也能完成实验
C.应该选取清晰并且点与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纸带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2)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距离
d1
d2
d3
测量值/cm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____ m/s2.
【答案】 (1). A (2). d1=1.20 cm (3). d2=5.40 cm (4). d3=12.00 cm (5). v2=0.21 m/s (6). a=0.60m/s2
【解析】
【详解】(1)[1]A.实验时为了充分利用纸带,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故A正确;
B.打点计时器应用交流电源,故B错误;
C.由于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所以不能选点与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纸带,故C错误;
D.由于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故D错误。
(2)[2][3][4] 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分别是d1=1.20cm,d2=5.40cm,d3=12.00cm,
[5]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6]从图中可以读出x13、x35间的距离,它们的时间间隔T=0.2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得
解得:
三、计算题
13.一个物体从8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
【答案】40m/s,4s
【解析】
【详解】根据得
则落地的速度为
v=gt=10×4m/s=40m/s
14.10月1日当天, 巍峨的天安门前,旌旗飘扬,举世瞩目,恢宏激昂的阅兵式号角骤然响起,激昂澎湃的分列式进行曲汇成震天撼地的交响,9架直升机护卫着党旗、国旗和军旗,20架直升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象征着新中国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寓意着全军官兵向伟大祖国献上深深祝福。受阅直升机升空准备时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接受阅开始命令后,直升机机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00秒后准时通过C位置的受阅结束点,已知sAB=5km,sBC=10km.问
(1)直升飞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直升飞机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1) 200m/s (2) 4m/s2
【解析】
【详解】(1)飞机从A到C运行总时间t=100s,飞机在AB段的时间为t1,
sAB=t12
v=at1
在BC段的时间为t2,
sBC=vt2
t1+t2=100s
联立
+=100s
代入数值得
v=200m/s
(2)设飞机在AB段加速度为a,由v2=2asAB得
a=m/s2=4m/s2.
15.坐在一客运列车中的甲旅客在列车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发现其车轮在经过轨道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声音。该客车测得从听到第1次声音到听到第16次撞击声音之间的时间间隔10.0 s。站在站台最前端等候列车的乙旅客看到这列列车进站后匀减速停下,当该列车车头经过旅客时开始减速,乙旅客在此后的10.0 s内,看到恰好有12节车厢经过他的面前。已知每根轨道的长度为25.0 m,每节客车车厢的长度为20.0 m,客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
(1)客车匀速运行的速度大小;
(2)客车减速运行的加速度的大小。
(3)若客车以5m/s2的加速度减速,10.0s后列车车头距乙旅客多远?
【答案】(1) 25m/s (2) 0.2m/s2 (3) 62.5m
【解析】
【详解】(1)设连续两次撞击轨道时间间隔为t,每根轨道长l,则客车的速度为
其中l=25m,
解得:
v=25m/s
(2)列车减速行驶了
x=12×20m=240m
根据 可知
a=0.2m/s2
(3)假设列车减速到停止,根据0=v-可知
=5s
可见列车5s就停止前进了,又由可知
x=6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