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8.50 KB
- 2021-04-14 发布
www.ks5u.com
莆田六中16-17学年(上)高二地理期末考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回答1~4题。
1.图中符合西半球、低纬度、温带三个条件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图中④地位于③地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3.某人从②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③地,其路程约
为( )
A.3330km B.4200km C.5000km D.6600km
4.从①地飞往②地的最短飞行方向是 ( )
A.自东向西 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北后东南
读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如图5),回答5~6题。
5.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甲图反映的地理事物比乙图详细
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D.E′F′处可能有小河发育
6.若将甲图的比例尺扩大1倍,则( )
A.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0 B.新图的比例尺为1:500000
C.新图的图幅面积为原图的2倍 D.新图的图幅面积为原图的3倍
7.读某地等高线图(图3),图中M、P、N三处所处的地形部
位依次是( )
A. 山丘、山谷、洼地 B. 山丘、山脊、洼地
C. 洼地、山脊、山丘 D. 洼地、山谷、山丘
400
800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9.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
至崖顶,崖顶海拔高度可能是( )
A.190米 B.589米
C.798米 D.985米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10~12题。
10.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11.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Y和A的数值可能是( )
A.600 550 B.600 450
C.400 550 D.400 450
12.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右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7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3.根据近地面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该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
相对高差可能在( )
A.60~80米 B.100~800米
C.1000~1300米 D.1800~2000米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地势东高西低
③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
④地势西高东低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5.对图示区域地理事物描述正确的是( )
A.M河流速快于N河
B.N河水量大,汛期短
C. N河冬季有凌汛现象
D.甲乙两城相比,甲城沿海更适合建海港
下图为“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完成16-17题
16.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7.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18.下列地理事物的数据中,与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相同的是( )
①寒带的纬度范围 ②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
③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右图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判断19-20题。
19.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的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0.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载人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据此完成21~22题。
21.当探月飞行试验器发射升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伦敦时间为23日14:00 B.洛杉矶(118°15′w)时间为23日10:00
C.纽约(74°w)时间为23日12:00 D.堪培拉(149°.08′E)时间为24日03:00
2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五分之一
右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读图回答23-24题。
23.该时刻太阳直射点在(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4.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白昼时间比丁地短 B.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90°
C.甲地昼长等于乙地夜长 D.丁地正午太阳高度比乙地小
25.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
A.1/2 B.1/3 C.1/6 D.1/9
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下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 )
①正东 ②正西 ③正南 ④正北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③
27.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年一样 B. 春秋分日各地一样
C.正午比上午大
D.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据此回答28-29题:
28.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9.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下图为两条河流下游图,图中圆圈为一小岛。据此回答30题。
30.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3题,共40分)
31.图14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4分)
(2)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2分)
(3)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 ② ③ ④ 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 。(2分)
(4)某同学私自外出,在B处迷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2分)
32. 读图,图中甲图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地位于55°N,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此日是北半球 (节气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4分)
(2)据甲图信息,在乙图中画出提供相同信息的示意图。(2分)
(3)该日A地日出时间 点,白昼长 小时,正午太阳高度是 ,
该日A地某楼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角度调整为 度时能获得最大的热量。(4分)
(4)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2分)
(5)该日过后一个月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变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长
C.福州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莆田的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6)试述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2分)
33.下图为“晨昏线和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图”,图中AO为昏线,BO为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 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应该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 节气日,此日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范围
是 。(4分)
如果此后极昼范围继续扩大,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是 。(2分)
(2) 该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分)
(3) 此时图中B地的地方时 ,A地的夜长 ,北京时间 。(3分)
(4) 图中ABO三地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 ,判断的理由
;如果此后图中极昼范围继续扩大,地球的公转速度变 。(3分)
高二(上)地理期末考参考答案(文普)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C
C
A
B
B
D
D
B
C
C
C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B
C
B
B
B
C
D
C
D
D
C
B
31.(10分) (1)(位于鞍部),地势较高,视野好,有利躲避山洪;(2分)
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有利于搭建帐篷。(2分)
(2)不可采纳。(1分)。不能通视全区。(1分)
(3) ② (2分)
(4)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2分)
32.(16分)
(1)夏至日 (23º26N, 180º), (4分)
(2)(2分)
(3)3点 18小时 58º26,
(4)东北(1分)
(5)D
(6) 6月22日达最大值,以后逐渐变小至12月22日达最小值,后逐渐变大至次年6月22日达最大值(2分)
33.(14分)
(1)冬至日; 南纬70°及其以南; 昼渐短,夜渐长。(6分)
(2)由20°S向南向北两侧递减 (2分)
(3)6时;8个小时;16时。(3分)
(4)B>A>O;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高纬度递减;变快。(3分)